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济南一号”“泉城一号”成功发射;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使用;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成功运行……2022年,山东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扎实落实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着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强化创新引领上加力提效”……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将科技创新摆在了重要位置,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征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近五年“科创成绩单”亮眼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山东聚力动能转换创新驱动的原生动力。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重视人才培养,五年来,山东省科技创新动力显著增强。崂山实验室正式挂牌组建,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获批建设,省实验室达到9家。组织实施121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航空发动机试验装置可研报告全国率先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突破200家、居全国首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6万家和3.5万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1件、增长22%。启动实施“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建设,住鲁院士、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分别达到122名和5500余名。

省政协委员李秀启说,山东的“科技成绩单”凝聚着山东抓创新促创新的心血智慧,包含着社会各界求突破强腰板的期盼,也再次用实力证明了山东人有底气、有志气在科技创新上干出新局面、当好排头兵。

未来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落实科技强鲁人才兴鲁战略,提出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近年来,山东高能级创新平台实现重大突破。抢抓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机遇,首批1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新建3家省实验室,总数达到9家;新建22家省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277家;“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逐步完善。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获批,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达到3家,总量居全国第二。新布局建设31家省技术创新中心,总量已达136家。枣庄市成功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以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议程创新示范区。

在此基础上,2023年山东将进一步加快构建“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建设25家左右全国重点实验室和10家左右省实验室,启动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建设重大产业创新平台,优化省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布局,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海洋等领域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在空天信息、高端体育装备等领域积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进一步加大对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培育力度,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规范建设。制定创新创业共同体未来五年的支持措施,围绕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打造新型研发机构群。山东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说,科技创新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引擎,山东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能够集聚人才、汇集更多前沿研发成果、催生更多原始创新,从而进一步助推山东高质量发展。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才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山东省将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7%左右。主要考虑积极引导各级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加大对企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北方地区重要的科创策源地。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回顾过去五年山东省创新发展的足迹,高热效率柴油机、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等突破国外垄断,国信1号、蓝鲸2号、雪蜡车等填补国内空白。开通5G基站16万个,建成千兆城市12个、居全国第二,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4家,全国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主要性能指标国际领先。齐鲁大地已然动能澎湃,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对于山东来说,扎实落实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在强化创新引领上加力提效,必然能为建设一个科技自立自强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强省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

新黄河记者:刘杰 曹茜 编辑:常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