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在很多篇文中都推荐过,而我在读完这本书后,就将它作为我的育儿枕边书,以时刻提醒自己,将它运用到日常育儿中。

《正面管教》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销量超过200万册。其他管教孩子的方法相比,正面管教的方法可以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帮助他们学会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并且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正面管教》早已经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这本书的作者简.尼尔森不但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她同时也是7个孩子的母亲,20多个孩子的祖母。正面管教的理论是简•尼尔森在心理学家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儿童教育理念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管教孩子的经验总结和发展出来的。所以说,正面管教的方法是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战经验。

两种常见的管教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常见的管教孩子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严厉型和娇纵型

严厉型管教就是说教加惩罚,孩子做什么都由父母说了算,孩子不参与决策的过程,父母的过渡控制让孩子有规矩没自由,如果违法了规则就得受到惩罚。

比如吃早饭,吃什么都是由家长说了算,孩子不吃就说教,说教没用就惩罚,甚至打骂。

而娇纵型就是孩子有自由但没有规矩,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俨然就是家里的小霸王,他们说什么是什么,家长都会无条件地满足。

还是说吃早饭,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即使心里不愿意也会努力去做。

但实践证明,这两种管教孩子的方式都不可取。

惩罚虽然一时有用,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用愤恨、报复、反叛、退缩不良行为等来报复父母。

而且因为他们长期依赖家长发号施令,很可能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责任感。

骄纵型管教的孩子则会绞尽脑汁地控制大人,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

这样的后果是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真正的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被动、依赖的性格。

我们来看正面管教又是怎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来说就是,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地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简尼尔森说,要实现正面管教,我们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养态度,放弃“严厉”和“骄纵”,取而代之的是,要以互相尊重与合作为基础,采取“和善”与“坚定”并存的态度管教孩子。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正面管教的基石,以及怎样做到和善而坚定?

2. 正面管教的基石:和善而坚定

那什么是和善而坚定?

和善”的重点在于我们对孩子的尊重,而“坚定”的重点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和善。

我们大多数的父母都喜欢在孩子不听话或者不尊重我们的时候,把他们治得服服帖帖的,甚至不惜羞辱和打骂他们,但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因为即便当时被“制服”了,也会引发后遗症。

那面对这种情形,正面管教的做法是两个字:走开,书中把这个做法称作积极地暂停。

简• 尼尔森认为,人在生气的时候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

因为人生气的时候,接通的是“原始脑”,也可以说是“爬行脑”,据说爬行动物在发生冲突时,会吃掉自己的幼崽。而我们人类在盛怒的时候,也会受“爬行脑”控制,要么选择战,也就是权力斗争,要么选择逃,也就是放弃努力,无法沟通。

所以,我们不能强迫别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我们,但是我们可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我们自己。走开了,就是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我们自己,而且,这样做也给孩子做了一个好的榜样。

我们可以先让孩子玩会儿积木或看会儿电视,等两个人心情都平静下来,再来解决问题。

再来看坚定。

大多数人习惯性地认为“坚定”意味着惩罚、说教或者别的控制。其实不是的。坚定的重要性还是尊重。

我们以孩子什么时候做作业为例。很多父母就希望孩子一回家就把作业完成,如果没有做到就恼羞成怒,甚至惩罚孩子不能吃晚饭,这样的结果往往招致孩子的反叛和权利之争。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参与到讨论什么时候做作业中来,一旦孩子决定什么时候做作业了,我们就可以一起设置一些限制,比如,电视只能看一个小时,且是在完成作业之后。晚上7点到8点你可以来问我问她,其他时间即使你做不完作业来求我,我也不会答应。

这样孩子就更能理解设置限制的必要性,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责任。然后在此础上,参与限制的设立,他们就会更乐意遵从限制。

所以,坚定的点在于我们要和孩子充分讨论为什么要这么做,并让孩子参与讨论并制定规则。如果孩子理解了设立限制的必要性,孩子才能理解每个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并且用“坚定”的态度执行这些规则。

也就是说,和善即尊重,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当时所处的环境。而坚定则在于我们要和孩子讨论为什么要这么做,并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

因为如果孩子理解了设定限制的必要性,孩子才能理解每个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并且用“坚定”的态度执行这些规则。

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关于《正面管教》这本书的育儿方法和工具还有很多,请关注后期推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容参考简 尼尔森《正面管教》、图片来源自网络) 我是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旅行茶,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