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成立之后,中国的发展仍旧处于困境之中,为了国家的建设,一批又一批干部冲到了最贫困的地区,最难发展的地区,他们去田间地里勘察,去百姓家中倾听,用真心与热血为中国打造了发展的铁轨,使中国这辆列车开始运行起来。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干部,他在四川工作了四十三年,他就是被百姓称为“草根书记”的杨汝岱。
基层干部兢兢业业
杨汝岱出生在一个新老军阀混战的年代,百姓们饱受战争侵袭,苦不堪言。但人生下来就要生活,杨汝岱的父母虽然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明白知识的重要性,节衣缩食攒钱把他送到了学校,希望他能识字明理,在乱世中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杨汝岱成绩很好,顺利考入中学,在学校里,他接触到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心中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和我党先进的革命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1949年底,杨汝岱的家乡四川仁寿终于迎来了解放,人们欢欣雀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生活。作为高中毕业生的杨汝岱被选中参与家乡的建设工作,担任一名工作员,杨汝岱责任感强,对工作的积极性也很高,什么任务到他手上,都完成得又快又好,他兢兢业业,稳扎稳打,一步一步走到了县土地改革工作队队长的位置。
自力更生修建水库
土地改革是一件大事,如何处理土地才能让上上下下都满意更是一件难事,但杨汝岱就是能把整件事处理的方方面面都到位,这离不开他展开的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杨汝岱一心为民,从小队长走到了县委书记,即使是在特殊时期,他也依旧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

杨汝岱在仁寿县任职期间,他认为自己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修建了黑龙滩水库。仁寿县是有名的干旱县,吃水难的问题一直存在,很难解决。1970年,黑龙滩水库指挥部成立,但是极其严峻的现实情况却横亘在众人面前,没有钱没有人没有装备,什么都不够怎么修水库?
杨汝岱硬是带着全县人民大动工,干部百姓齐上阵,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有装备凑装备,什么困难都抵挡不住百姓们的激情,在工程最紧张的时候,黑龙滩水库的大坝上有十万人在劳动。

黑龙滩水库修建成功后,解决了当地用水困难的难题,将仁寿县干旱县的帽子摘了下来,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地方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力推行联产承包制
1977年12月开始,杨汝岱先后担任四川省副省长、省委常务书记、省委书记等职务,主要负责四川农村改革工作,杨汝岱在全省大力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实行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改革措施,不仅推动了四川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更为全国各地的农村改革提供了一些经验。

杨汝岱到半辈子都在四川省工作,四川有二百多个县,每一处都留下了杨汝岱的脚步。他提出的每项措施都是为百姓谋福利,但在大胆的措施背后,是他一次又一次深入百姓,是他一次又一次踏入田间,是他一次又一次细致调查 。
正是有了这些前期准备,杨汝岱才能提出一系列符合四川省情的政策与方针,推动着四川省的稳步发展建设。

2018年,杨汝岱在北京离世,享年92岁。他的一生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为了百姓辛劳一生。他的无私奉献与全心全意不仅值得四川人民牢记心间,更值得全国人民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