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代的帝王中,朱元璋是最为特殊的一位皇帝。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出身最为低贱,在早年间他当过乞丐和和尚,更因为他面对着强大的蒙元帝国和江南的其他割据势力,最终脱颖而出,扫荡群雄一统天下。

他的统一是克服了地形上的劣势,由南向北推进,甚至收复了五代后晋以来汉家王朝丧失数百年的幽云十六州。

巨大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但是朱元璋的残暴也是绝无仅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统一天下之后,他对着那些曾经同生共死的老兄弟们举起了屠刀,一幕幕骇人听闻的惨案,充斥在朝堂内外。

甚至连他视如己出的亲侄子也未能幸免。

这个鞍前马后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亲人最后被幽禁致死,然而200多年后,大明王朝大厦将倾的那一刻,

这位亲人的后人又是登高一呼,继位成皇,面对着内外交困的局面,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元末的旱灾引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我们都知道文明是由低向高发展,高等文明的生产力优于低等文明的生产力。

但是如果这两者的差异没有达到天壤之别的时候,那么低等文明一样有机会打败高等文明。

元朝是一个由低等文明蒙古族打败了当时的高等文明在华夏建立起来的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人把国内的老百姓分为四等。

其中位于长江以南的南人的地位是最为低下的。

就像成吉思汗曾经说的那样,愿天下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

蒙古人并不重视农业生产,也不遵循在汉地流行上千年的礼法制度,更是把汉地的百姓当成奴隶使唤。

刚开始,他们兵风正盛的时候,百姓敢怒不敢言,但是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驰骋天下的蒙古骑兵也不复当年之勇,为了争权夺利,贵族之间甚至兵戎相见。

终于,在一场旷日持久的旱灾的影响下,活不下去的广大汉族农民纷纷揭竿而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横空出世

朱元璋家里几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果在盛世太平时节,这样的孩子在农村起码衣食无忧,安安稳稳度过一生。

但是元末的大旱,导致庄稼颗粒无收,而朝廷的苛捐杂税不但分文未少,反而变本加厉。

最后朱元璋的父母被活活逼死了。

年幼的朱元璋只能拿着破碗四处乞讨,最后逼不得已去当了和尚,在寺庙里,他不但要做许多活,关键还吃不饱饭,无奈之下,他投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他靠着自己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功劳,做到了主帅的位置。

也许是这些痛苦的经历,使得朱元璋的性情极为孤僻乖张,只有相濡以沫的马皇后才能劝服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自幼缺乏温情,得不到关爱,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只能把自己打造的冷酷无情,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但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这种人往往内心深处也非常的渴望亲情。

然而他的父母早已经死了,自己的几个哥哥也都不在了,唯一的亲侄儿还下落不明。

他只能把这些痛深深地埋藏到心底,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对外作战上。

为了弥补自己没有亲人的缺憾,也是为了更好地笼络人心,他收了许多义子,义侄。

这些人同他一样,大多数也都是从小孤苦无依的孤儿,虽然跟他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这种名义上的名分,使得他们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对外心狠手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也是依靠着他们,跟周围的其他势力以及元朝政府争凶斗狠。

朱元璋的长侄朱文正

有那句话叫做“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朱元璋当了独霸一方的红巾军大帅,有兵有粮,声名远播,投奔他的人络绎不绝。

这个时候他的大嫂带着年幼的侄儿朱文正投到了他的旗下。

一来朱元璋闯出了名气,四下皆知,便于打听;二来元末时期的农民是非常的苦的。

朱元璋的大哥早就饿死了,其他亲人也是死得死散的散。

他的大嫂带着侄子在这兵荒马乱的岁月里长期乞讨,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能够投到他的旗下,吃上一口饱饭还是可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当时还没有孩子,看着朱文正,他的内心不断地泛起波澜。

除了他,朱文正就是朱家唯一的血脉了。

他把朱文正视如己出,每次作战都带在身边,大力栽培。

朱文正从小吃苦受罪,练就了一身的狠劲。

跟他的那些义子义侄一样,他每次冲锋陷阵都冲杀在最前面。

我们从电视上看《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这些古代历史剧,两军对决,动辄就摆个八卦阵,长蛇阵之类的。

但是在真实地战场上,那只有“狭路相逢勇者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朱文正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逐步学到了许多战略战术。

同时朱元璋还会经常性地对他进行测试考核。

有一次朱元璋问他想要什么样的官职。

朱文正的答道,天下未定,应该先封那些有功的大臣,自己作为亲属不必计较。

朱元璋听闻之后,大喜过望,从此之后对他高看一眼。

朱文正创奇迹

人的一生想要做出大的事业,必定要经历大的磨难,接受大的考验。

在磨难中锻炼意志,在考验中获得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朱元璋对阵他这一生中最大的敌人——陈友谅的时候,他遇到了难处。

因为陈友谅也是一方枭雄,兵马甚至比他还要多。

而且陈友谅兵威将猛,倾巢出动60万大军前来决战,朱元璋一时间焦头烂额。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关键时刻亲戚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朱文正主动请战,率领2万人马驻扎在洪都城(今南昌),借助地势来阻挡陈友谅的水路大军。

根据朱元璋的要求,他只需要支持一个月,朱元璋就会率军支援。

结果这一仗足足打了83天。

他的腿断了,就让士兵把他绑在旗杆上继续指挥。

陈友谅的军队人困马乏,直到最后也没有进入洪都城。

最后朱元璋的大军一到,就把陈友谅堵在了鄱阳湖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代枭雄最后落了个中箭身亡的下场。

朱文正之死

在论功行赏的过程中,他越过了朱文正,只是去封赏了其他的将领。

这使得朱文正大为失望和不满,他觉得自己拿命换来的胜利,竟然没有得到一丝的慰问。

他感到心里极度的不平衡,开始满腹牢骚,甚至想要投靠张士诚。

结果被人举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本要杀他,好在心地善良的马皇后及时劝阻了朱元璋。

但是他还是被圈禁起来,没过多久,他就悲愤交加,气死了。

朱文正的后代称皇

正常的情况下,在大明朝除了朱元璋的后代,任何人都没有机会称皇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明末时分,天下大乱,清兵入关之后,大明官兵纷纷缴械投降。而那些有骨气的皇室宗亲则纷纷举兵反清。

200年后,朱文正的后代朱享嘉也举起了义旗,自称明朝皇帝,但是没过多久,他就被朱元璋的嫡系子孙唐王朱聿键派兵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