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在梳理2022年科技行业整体的投资情况时,发现战略融资正在以更高的频率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多出现在芯片、新能源等先进制造领域。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融资数量达9800多起,其中战略融资为近1900起,占据总融资数量的20%左右,从金额来看,2022年融资总金额为22800多亿人民币,而战略融资金额为8430亿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2022年融资超三分之一金额被战略融资占据。

更直观的,仅今年1月3日到1月5日,就有7家企业宣布了完成战略融资的消息。

如果说,2022年,投早投小已经成为一种正确的共识,那么战略融资的爆发,我愿称之为一种新的正确非共识。

一股“战略融资”的风

公开资料显示,战略融资即指企业经营战略发生巨大改变,希望通过融资,获得更加长远的资金支持,来实现企业稳固长久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一般是为主营业务开辟疆土或另起炉灶开辟新业务。

显然,这并不能概括近一年战略融资的全貌。

也有人提到在刻板印象中,战略融资与产业融资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在战略融资中会有很多CVC的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略融资并非最近才变多的,从数量和金额来看,与往年其实相差不大,甚至相比去年有所下滑。至于为何现在显得比较热闹,则是因为纯财务投资的出手少了,此消彼长,战略融资便显得多了。

具体地,从投资的轮次来看,不仅有比较早期的项目,像是A、B轮左右的,会得到千万到上亿元不等的战略融资,传统的在中后期获得战略融资的项目也不在少数,而且金额也比较高。

在战略融资中独家企业或独家机构投资的情况比较多,像是深创投、百度、比亚迪、红杉、顺为、宁德时代等等,当然也有不同背景的投资方组合出资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基金只做战略融资,而且他们的做法也比较强势,多是独家注资或者领投。据一家刚完成战略融资企业的内部人士透露:“我们属于比较抢手的项目,前前后后几十家基金找过来,但是某国有基金不管在价格还是份额上,诚意都是最足的,让人无法拒绝。”对于这家基金的大方,他也是比较惊讶的。

同样,我们也去查了下美国的战略融资情况,结果也比较有趣。

在美国的区块链和元宇宙领域,战略融资发生的比较频繁,但一般金额不大。

“我们不在乎叫法”

当然,明星项目永远都是稀缺资源。

在2022年,不容易拿投资才是众多企业面临的常态。另外,也如我们上文提到的战略融资存在一些概念模糊的地方,所以在很多创始人看来,这与其他的财务融资并没有什么不同,“反正都是给钱的”。

战略融资的出资方一般分为产业背景投资人、顶级财务资本投资人、国有资本投资人和渠道背景投资人这几种。

如此一来,一些战略投资人的退出周期要远长于传统VC,甚至有些企业是不考虑退出的。

如今新能源、硬科技浪潮迭起,并在多个赛道出现了强者恒强的局面。同时,这些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复杂,企业众多。对身处变局中的创业者而言,除了自身产品技术外,尽快找准自身位置才是关键,而战略融资则可以帮助企业增加与行业的粘合度。

很多战略投资人都是初创企业原本的客户,他们多是围绕新兴产业领域或者自身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布局,投资风格与主业高度捆绑。像是比亚迪会战投芯片企业,宁德时代会战投的汽车厂商等。

当客户变成投资方,对初创企业而言,不仅为长期合作上了一道保险,也意味着在产业深度上更进了一步,为新的业务拓展打下基础。

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关于这一点,有投资人解释称:“一方面,现在各大机构都在打造自己的企业生态圈。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各家机构的被投并没有很强的协同性,但现在不一样,如今投资人是顺着产业链上下游投,协同性和关联性非常强,这是一个前提。

不过,有的机构参与战略融资并非是其自己主观行为,而更多的是受背后LP的驱动。

战略融资在资本圈爆火,从机构角度来看,还是因为钱不仅不好拿,也不好投了。做战略融资,对非独家投资的机构来说,可以分担风险,在产业投资方的加持下,不会出大错。

不难看出,在如今的投资行业,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了。此外,在一些投资机构的宣传中,我们也发现除了强调IPO的数量外,他们也在越来越多地在突出产业生态圈优势,试图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

那么,当投资和创业者越来越卷向产业和明星机构,这样的风气又能持续多久?或许,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行业遭受挑战,投资动作几近变形的2022年,战略融资更多的一种保守而稳健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