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弹鼓供弹的武器现在是非常少了,弹鼓的主要应用还是一战和二战那会儿。这期间,最出名的就是波波沙、汤姆逊以及MP18这几款冲锋枪。而二战结束以后,这玩意儿就越来越少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弹匣一类的供弹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初期,美军装备的冲锋枪是非常少的,只有海军陆战队装备了一批汤姆逊M1928冲锋枪,陆军编制里甚至没有冲锋枪。美国人参战以后,紧急采购了一批汤姆逊冲锋枪,而后又对汤姆逊冲锋枪进行了极简化处理,有了M1和M1A1两款简化版汤姆逊。到了这个时期,汤姆逊冲锋枪的弹鼓供弹已经不见了,变成了20发或者30发的弹匣供弹。

汤姆逊冲锋枪的研发最早是在一战末期,但是研发出来之后,一战已经打完了。那个时期,步兵手里的单兵火力非常薄弱,对着拉大栓,对火力需求非常高,所以那个时期对于火力不足的恐惧,导致了弹鼓的盛行。大体上就是,给步兵手里发一个能一直突突的武器,尤其是在堑壕里面来不及换弹的时候。而随着二战的开打,弹鼓这玩意儿就开始让美军非常头疼。

美军采购的汤姆逊冲锋枪的弹鼓,基本都是50发容量的弹鼓。而美军对于这种供弹具的看法就是太重了,一把汤姆逊M1928的重量大概是10磅,空枪不带弹鼓的状态,大概是4公斤多,而一个50发的满载弹鼓,是4.75磅,大概是两公斤多一点。尤其是翻山越岭,在丛林里面来回跑的时候,非常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弹鼓这东西非常复杂,一个弹鼓重新装填的时候,需要先打开弹鼓,然后非常小心的给弹簧机构上弦,然后往里面装子弹。这个操作在战场上是非常难完成的,远不如弹匣方便。即便是战斗结束,重新装弹也是个麻烦的事情。

而且一个弹鼓还非常贵,二战爆发的时候,美军采购的弹鼓单价是4美元一个,而海岸警卫队采购的则是19美元一个。美军采购的弹鼓,4个就可以换一把M3冲锋枪了,而海岸警卫队的则是一个弹鼓就能换一个,外加弹匣。

除此之外,弹鼓在携带上也不方便。汤姆逊弹鼓是个弹鼓包,斜跨的,这玩意儿挎在身上,怎么都不方便,偏赘,还摇摇晃晃的,跑起来又撞屁股,苏军波波沙也是如此。另外美军还抱怨过汤姆逊的弹鼓声音太大,上弦的时候噪音比较大,这个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故障率其实也是弹鼓的一个问题,里面进点泥浆什么的,弹鼓就不能用了。而弹鼓要排障,则是非常麻烦。

而在射击中,由于弹鼓的位置原因,握着护木又不方便,所以汤姆逊冲锋枪早期都是带了前面的小握把,而这个小握把,又是给汤姆逊冲锋枪增加了一定的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人们慢慢意识到,这弹鼓的火力虽然非常猛,但是如果使用弹匣的话,弹匣更换速度够快,完全可以弥补上这一点。一个弹鼓50发子弹,两个30发的弹匣一样能满足火力需求,子弹打光了,从胸前抽出来弹匣直接装上,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而前面弹鼓的缺点,弹匣这边却可以非常好的避免。

另外弹鼓的主要盛行年代是一战末期到二战,二战后期美军的汤姆逊也抛弃了弹鼓设计。这期间,最大的原因还是火力上面的提升。以美军为例,二战前美军还在拉大栓,二战期间美军又是加兰德又是M1卡宾枪的,火力已经大幅度提升了,对于冲锋枪持续火力输出的要求也降低了。

当初给汤姆逊设计大弹鼓,还有个原因是堑壕战,汤姆逊的弹鼓诞生于1921年,这会儿虽然一战结束了,但是还是堑壕战时期,考虑的也都是在堑壕里面突突所用。而二战爆发后,人们发现这类战斗也越来越少了,弹鼓就显得很多余了。甚至毛子这边,也给波波沙上了弹匣供弹。

甚至机枪上面,都很少有弹鼓供弹,弹链供弹则是更方便。MG34和MG42,用的其实都是弹链盒,并不是弹鼓,RPD/56式轻机枪用的也都是弹链盒,长得虽然像是弹鼓,但是并不是弹鼓,主要起到收纳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