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合单位业务特点,利用考核导向

推动资金预算管理目标落实资金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资源,资金预算管理是企业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资金预算管理不能仅仅依靠财务部门独立推进,还需要单位的重视与支持、更需要研发部、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投资规划部等各业务部门全程参与并积极配合。单位需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资金收支特点等,合理利用考核导向,营造资金预算管理氛围,使单位和各业务部门逐步提高对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真正有效推进资金预算管理目标的落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完善资金预算管理及考核制度体系,提升资金预算管理效能

单位对标集团公司考核指标,在资金预算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上比较侧重考核各项资金支出执行率,对月度资金支出计划、资金支出周计划、大额资金支出计划等考核日益严格,而对资金回笼的考核较为松弛,通常仅考核年度回款指标完成率,对季度、月度回款指标完成情况仅作为日常资金管理的参考。比如以承兑汇票形式回笼的应收账款,因为计入应收票据科目,除非单位持有至到期,否则无法在现金流量表中体现,因此也无法体现在目前的资金预算表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用体系的完善,承兑汇票已经成为目前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所选择的主要结算方式之一。单位主要业务为承接集团内其他下属单位科研生产协作配套任务,主要大客户均为集团内客户。而且集团内客户在A单位的信用等级也较高,大部分应收账款回笼都是以集团财务公司开具的商业承兑汇票形式结算,而且单张票据金额较大,期限也较长。因此承兑汇票作为单位主要回款结算形式应当纳入资金预算管理体系,改进现行资金预算表单设计,并科学增设相关考核指标,加强资金预算管理过程控制,促进业财融合,不断提升资金预算管理效能。

单位已经对应收账款存量设置了考核指标,侧重应收账款的存量考核,严格控制应收账款增长率,但是并未明确对应收账款回笼形式的考核。相关责任部门为尽快回笼完成应收账款压减任务,在和客户谈判回款方式上往往作出让步,甚至主动提出接收承兑汇票,对承兑汇票开具的期限、金额大小等更是全无要求。大量无法背书的应收票据成为单位的沉淀资产,影响单位资金状况。而采购时往往只关心采购产品的质量、交货的及时性等因素,在付款条件方面也只关心是否需要预付款、预付的比例等,对支付方式选用承兑汇票的采购合同通常会加大谈判难度,如果没有考核指标约束,仅靠财务部会计协调付款结算方式,工作难度较大,而且如果在合同签订时未明确付款结算方式,后期在合同执行中人为调整,也大大增加了单位的履约风险。

因此本文认为:第一,在对应收账款存量考核的基础上,同时对银行存款直接回笼、银行承兑汇票回笼、商业承兑汇票回笼的应收账款加以区分,增设不同的指标权重,明确回款形式的考核。第二,A单位已建立起相关风险管控措施,对汇票的签收实行严格的分级审批制度,通常对集团内优质客户给予评定的信用等级也较高,因此对集团内客户的汇票签收审批流程设置的较为便捷,实际执行中一般集团内客户回笼的商业承兑汇票的接收签批手续都比较顺利。建议继续完善单位承兑汇票签收风险管控措施,明确补充对接收承兑汇票的单张金额限制及承兑期限要求,改进《应收票据接收审批表》的表单设计,增加大金额、长期限承兑汇票的签批难度,以制度加以约束,不断提高资金风险管控水平。第三,增设应收票据的存量考核指标,严格控制各事业部应收票据存量增长率。以考核机制引导各事业部增加谈判投入力度,攻坚克难,规避风险,逐步提高银行存款、优质银行承兑汇票的回笼比例,尽可能压减大额商业承兑汇票数量,缩短汇票承兑期限,不断提高应收账款回笼的质量,既有利于单位存量承兑汇票的背书与流通,引导各事业部主动平衡收支,缓解单位资金压力,也有利于提升各业务部门参与资金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业财融合,提高资金预算管理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以信息技术为抓手,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推动建立跨平台数据共享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数据已成为保障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会计信息的记录、呈现、获取和运用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技术的进步促使信息存储、处理与交换的能力大幅提升,财务部作为企业经营数据的汇集中心,将不再仅仅关注于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等“小数据”,而更应注重收集、运用贯穿企业价值链全过程的会计“大数据”。从资金预算管理的视角来看,单位一方面可以依托集团财务公司网银系统不断优化升级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牢牢抓住目前单位内部大力推进ERP系统建设的契机,共同借助内外部技术力量,逐步攻破财务系统、ERP系统、网银系统、OA系统等各个平台之间信息交互的壁垒。同时,引入加密技术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在充分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有效交互,促进业财融合,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推动建立跨平台数据共享机制。逐步建立从生产计划、预算管理、费用报销、资金管理、执行分析与考核、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等全流程一体化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管理效益。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资金预算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一是单位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从公司层面制定相关制度及奖励措施,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和推动各部门制定积极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为单位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学术氛围。

二是加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会计人才智力优势。财务端在资金预算管理体系中起到重要的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应着重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力度。在财务专业理论方面,财务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及相关制度、政策变化及时组织员工参加各类专业课程培训,以专题讨论等形式共同开展研学,促进财务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与提升。财务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制度,促进财务人员主动向业务延伸,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了解科研、生产、采购、销售等各业务环节的工作流程,熟悉各个业务模块的运作方式及相关表单、报表等信息,培养财务人员对相关业务数据的敏感性,提高数据分析能力,通过业务数据的变化提前预判对资金活动的影响,及时向单位汇报并采取有效的筹融资策略,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三是结合实际工作内容,对不同业务端参与资金预算管理的部门主管、工作人员分批开展资金预算管理的专项培训,加强业务人员对资金管理的认识,提高业务端预算报表编制的准确性,并促进各业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金预算相关指标的执行率。

四是信息化部应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各业务端的前端工作人员加强各平台的操作及应用培训,及时发布使用说明,完善更新相关操作手册,并配备专人进行答疑和指导,提高财务人员及各业务人员的系统应用能力。

五是法务部定期开展相关合规性管理及风险管理的专项培训和宣贯,提高各类业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及时对资金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排查和预警,规范资金活动,防范资金风险。通过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优化资金预算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养、履职能力,促进各类管理人才的跨学科交流及综合管理素质的提升,也为提高资金预算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加强业财融合提供了技术保障,依托跨平台数据共享机制资金预算管理体系中财务端与业务端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也暴露出各前端业务人员在专业理论知识及实际运用中存在跨学科壁垒。人才支撑在预算管理乃至单位经营管理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保障资金预算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