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提起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后代时,相信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毛主席与杨开慧的长子毛岸英,为他的英年早逝惋惜。

不同于大哥毛岸英,作为毛主席与杨开慧次子的毛岸青可以说是寿终正寝。

众人眼中的毛岸青,一直都是比较低调的,沉默的,也许是少年时期的经历太过刻骨铭心,他似乎一生都沉浸在不断失去至亲的痛苦和哀伤中。

2007年,毛岸青病危,他在临终之前留下遗言:“我不要去韶山,把我和母亲葬在一起。”

毛岸青为什么坚持要与母亲葬在一起呢?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图丨悼念毛岸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幸福的家庭

1923 年11 月23 日,毛岸青在湖南长沙出生,那时候毛主席30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负责中央领导工作。

毛岸青从小看到的,就是毛主席为革命不停忙碌奔波的样子,与父亲的相处时间少得可怜。好在,母亲杨开慧和哥哥毛岸英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4岁的时候,毛岸青又有了一个弟弟——毛岸龙。小弟的出生,让全家都沐浴在幸福的光辉中,丝毫不知厄运自然降临。

毛岸青深刻地记得,在小弟毛岸龙出生还没到10天的时候,毛主席突然匆匆忙忙地赶回家,神色凝重。

原来,彼时老蒋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全国上下都知道,老蒋终于还是背叛了革命,之后,全国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

图丨杨开慧

而熟知历史的人应当知道,没过多久,毛主席就领导了“秋收起义”。

而此时,毛主席回家,正是为领导武装起义之前,做最后的准备:把家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毛主席一家原本住在武昌,知道自己马上要成为老蒋眼中钉、肉中刺的毛主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人的安危。

为了躲避敌人对妻子孩子的迫害,毛主席在毛岸龙刚满月时,就把妻子杨开慧和儿子们送回了湖南长沙东乡板仓,也就是杨开慧的娘家。

待妻儿安全抵达娘家后,毛主席也匆匆赶往长沙,空出三四天,陪伴妻儿,之后便离开,毛主席此时并不知道,这一次离别,竟是与妻子的诀别!

图丨毛主席和杨开慧(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9年,自毛主席离开妻儿,领导革命军起义,已经过去了两年,此时,毛岸英、毛岸青已经七八岁大了,正是好奇的时候,经常会问父亲怎么不见了。

杨开慧为了弥补孩子们失去的父爱,也为了缓解自己的相思之情,经常会给他们讲父亲的故事。

有一次,她带着三个儿子在乡间小路上玩耍,大儿子岸英突然指着远处的花朵惊讶地说:“这花儿真好看!”

杨开慧说着儿子的视线看过去,展颜一笑,说道:“是映山红啊,等你们爸爸回来,你们可以摘一些送给他!”

此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工作,正处在如火如荼之时,杨开慧盼望的家人团聚,似乎难以实现。

图丨映山红

不过她依旧期盼着革命能早日胜利,这样子,等丈夫归来时,孩子们才会停止问:“爸爸在哪儿?”她也不用再担心,丈夫的安危。

然而,此时杨开慧不知道,毛主席所率领的革命队伍,彻底激怒了敌人,他们抓不到毛主席,便将的炮火转向了他无辜的家人。

1930年10月,毛岸青记忆最深刻的一天,一家人原本正处于温馨的时刻,母亲杨开慧哄着几个孩子都睡了,万籁俱静。

没想到,一阵局促的敲门声打断了短暂的祥和安宁,还没等杨开慧起身,外面的人就强行破门而入。

此人是当地有名的“反共”大队长,他后面还跟着几十名壮汉,将杨开慧一家人团团围住,不由分说地,便把杨开慧、保姆孙嫂以及最大的毛岸英给抓走了。

图丨杨开慧

母亲被捕,成为了毛岸英一生的噩梦,还是孩子的他被这一变故吓坏了,面对凶神恶煞的“强盗”,毛岸青深感自己的年少体弱,最后只能蜷缩在外婆的怀里哭泣。

杨开慧与毛岸英、孙嫂被捕后,也弄清楚了具体情况,“反共”大队长想从杨开慧口中逼问出毛主席的下落,所以重点“照顾”了她。

然而,不管是柔声细语地劝说,还是严刑拷打加恐吓,杨开慧就是不开口。

敌人为了逼问出关键信息,还承诺过杨开慧,只要她与丈夫断绝关系,说出他的下落,他们就再也不找她了,并准许她带儿子回家。

想到儿子,杨开慧的眼睛中隐约闪过泪光,自己若是拒绝,儿子可能也危在旦夕。但她还是摇了摇头,坚定地拒绝了敌人,表示自己绝不会背叛革命,背叛润之!

杨开慧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坚决不松口,致使敌人恼羞成怒,同年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杨开慧英勇就义。

图丨杨开慧就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颠沛流离

母亲的离世,在毛岸青三兄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伤。

有母亲在,即使外面战火纷飞,心中依旧宁静祥和,因为还有家。没有了母亲,家缺了一角,少年的人生从此茫然失措,颠沛流离。

杨开慧的牺牲为儿子毛岸英争取了一个喘息的时间,敌人还没有丧心病狂到迫害小孩子的地步。

因此,毛岸英在舅舅的奔走下活着出来了,经此一事,杨家不敢再让几个孩子抛头露面,将三个孩子都改了名字,认作了杨家孩子。

此后一段时间,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变为了杨永福、杨永寿和杨永泰。

兄弟三人在外婆和舅舅的庇护下,称舅舅、舅母为父亲、母亲,外婆为奶奶,过了最为胆战心惊的日子。

图丨兄弟三人

后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传到了毛主席那里,听闻妻子牺牲的消息,毛主席悲痛万分,他知道,妻子死前,最放心不下的,一定是三个孩子。

因此毛主席强忍着悲痛,提笔给自己的弟弟毛泽民写了一封信,拜托在上海地下党工作的弟弟好好照顾三个儿子。

收到毛主席的来信后,毛泽民非常重视,他立即向党组织申请把三个侄子带来抚养,组织批准后,他亲自写信给岸英、岸青的外婆向老太太,与她说明了具体的计划。

不久后,向老太太在儿子杨开智和儿媳帮助下,领着三个外孙秘密去往上海,亲自将三个孩子郑重地交到了毛泽民手中,并嘱托他一定要把孩子们照顾好,毛泽民答应了。

在一番商议后,组织上觉得三兄弟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于是将他们送往了大同幼儿园上学,这是上海地下党专门创立的,安全等级高,方便照顾。

图丨毛主席

大同幼儿园负责人叫董健吾,毛家三兄弟在董健吾的细心照顾下,也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脸上开始逐渐有了些笑容。

可惜好景不长,先是小弟毛岸龙,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急救后身亡。

祸不单行,后因顾顺章叛变,上海地下党所在地被暴露,幼儿园也变得不再安全,保育员的失踪,也使得董健吾不得不下定决心将幼儿园解散。

原本沉浸在失去小弟的悲痛中的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也不得不擦干眼泪来到了董健吾家中暂住,一住就是半年。

后来,董健吾妻子生了孩子,照顾不过来,兄弟俩又被董健吾送往前妻黄慧光的家中。在黄光慧的家中,几个孩子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图丨幼儿园

黄慧光本身也有四个子女,一家人依靠母亲、哥哥勉强维持生计,毛家兄弟的加入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幸而当时有组织的补助,不然毛岸青他们也不太好寄住在他们家,然而没过多久,党组织失联,无法提供每月的补助,黄慧光一家子一下子拮据了起来。

毛岸青和毛岸英自觉是累赘,于是偷偷离开了黄慧光家,两个孩子没有告诉任何人,离开了大人的庇护,他们茫然失措,开始了流浪生活。

后来,毛岸英回忆起与弟弟岸青流浪的那5年,说道,当时他们除了没了偷钱、给别人做干儿子,其它的都做过了,简直和《三毛流浪记》里三毛经历的一模一样。

为了能吃饱饭,兄弟俩人只能做报童,每天卖报纸,以低微的收入饱腹。

图丨毛岸青和毛岸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天,毛岸青从报纸上得知叔叔毛泽覃遇难的消息。

几年来不断失去至亲的毛岸青,突然爆发了压抑已久的愤怒,掏出笔,在电线杆子上写下了“打倒帝国主义”几个字,以宣泄自己满腔的愤懑。

然而,这一举动刚好被街边路过的警员看到了,他们拿起警棍,将毛岸青殴打了一顿。

而毛岸青在被殴打的过程中,脑袋受到了不小的创伤,以至于患上了“脑疾”,留下了一辈子的不治之症。

这样流浪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1936 年,党组织一直都在寻找两个孩子,最终在一座破庙里寻回了遍体鳞伤、骨瘦如柴的毛家兄弟。

为了毛岸英、毛岸青不再受颠沛流离之苦,也为了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党组织提出了将两个孩子送去国外的建议。

图丨毛岸青和毛岸英

党组织经过一番筹划,秘密将毛岸英、毛岸青送去了苏联,后又在苏联当局的帮助下,去往了苏联一所国际学院读书。

两个孩子和父亲分离差不多十年,依旧只能通过偶尔的通信确定对方的近况,再次见面似乎成了一种奢望。

对毛岸青来说,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然而父子无法相见的遗憾,无依无靠的异国生活依旧让毛岸青感到孤独。

1947 年,国内局势逐渐转好,已经23岁的毛岸青终于回国,与父亲团聚。

而此时,距离当年的分别,已有二十个春秋,毛岸青成了一个大小伙子,而毛主席已经两鬓微白。

这一年,毛岸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和父亲、哥哥一样的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图丨毛岸青和毛岸英

后半生归于平淡

与1946年回国的哥哥毛岸英一样,毛岸青回国后也听从毛主席的建议,去地方参加了土改。

两年后,毛岸青回到了北京,进入中共中央宣传部,此后一直做俄文翻译工作。

毛岸青在北京的日子,过得还算舒心,如果要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不能如哥哥一般从军,奔赴前线。

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哥哥毛岸英就曾经历过枪林弹雨,而毛岸青则是因为身体原因,一直都在做后勤工作。

因此,后来毛岸英自愿参与抗美援朝时,毛岸英只能默默祈祷哥哥平安归来,可惜,事与愿违。

1950年,毛岸青收到了从战场传来的消息,毛岸英已在朝鲜牺牲,年仅28岁。

图丨毛岸英与毛主席

这个与自己同甘共苦、相依为命多年的同胞兄弟,就这样在最美的年华里,失去了生命,他的离去仿佛将毛岸青的鲜活气儿也带走了。

毛岸青再一次崩溃,爆发了“脑疾”,状况十分危急,被紧急送往莫斯科救治。

后来几年,毛岸青时常梦到哥哥岸英,睡梦中总是落泪痛哭,他无法接受自己唯一哥哥的离世,也不愿意待在莫斯科,就央求父亲让他回国休养。

1959年,毛岸青回国后,一直在大连养病,很少出门,认为沉默了不少。

毛主席去探望他时,他告诉父亲,自己又梦到母亲了,梦中母亲一直嘱咐他,要好好读书,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父子两个相望良久,都感到了深刻的悲伤,父亲的到来,终究还是让毛岸青敞开了心扉,两人聊了很久。

图丨毛主席、毛岸英和邵华

不经意间,他向父亲透露了一个小苦恼:自己喜欢上了一直视为小妹妹的邵华,不知道该不该表明心意。

毛主席一听这个,一下子就高兴起来,要知道毛岸青也不小了,这时候已经36岁了,还没有结婚,愁坏了他这个父亲。

毛岸英的牺牲不仅让毛岸青陷入悲痛,作为一直都看重喜爱毛岸英的毛主席何尝不悲痛呢?

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将这份沉重的父爱双倍加于毛岸青之身,到后来甚至有些小心翼翼的意思了。

不管怎么样,想成家了,当然是好事,况且,邵华也不是陌生人。有人可能好奇了,邵华是谁?她与毛岸青是如何认识的,而毛主席为何赞同两人在一起?

图丨毛主席

邵华的父亲陈振亚是老红军,在参与抗日战争时被杀害,她自小与两个姐妹跟随母亲生活,而母亲张文秋也是老红军,与毛主席很是相熟,两人本就是亲家。

张文秋的大女儿刘思齐就是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与邵华,是同母异父的亲姐妹。

毛主席一直都很喜欢刘思齐,对邵华这个小姑娘也很信任,所以,他无比赞成两人的结合。

在毛主席的鼓励下,毛岸青大胆向邵华表白,而邵华也欣然接受了大自己15岁的毛岸青,两人于1960年,在大连举办了婚礼。

毛主席虽然未亲自赶到现场,但托人给儿子带去了手表和收音机作为新婚贺礼,并嘱咐他好好待邵华。毛岸青与邵华在婚后度过了很长一段甜蜜时光。

图丨毛岸青和邵华婚礼

据邵华自己说,毛岸青是个很浪漫的人,两人一起出门散步,毛岸青总是大方地挽着她,他说莫斯科都是这样子的。

有时两人还会同披一件大衣,她经常会不好意思,不过她也知道,这是丈夫的爱。

1970年,结婚十年的夫妻俩,终于得偿所愿有了一个孩子。

毛主席大喜,因为这也是自己的第一个孙子,他专门给这个孩子起了名字,叫毛新宇,这两个字饱含了对孙子的美好祝愿。

不过,在毛新宇很小的时候,毛主席就过世了,没有享受什么天伦之乐,在毛新宇记忆中,只知道自己的祖父很伟大,很慈祥。

毛主席去世后,毛岸青虽然伤心,但在邵华的陪伴和悉心照顾之下,身体一直都比较康健。

图丨毛岸青和邵华

虽然身体很健康,但毛岸青心有时还是会为亲人的相继离世而黯然神伤。

邵华表示,在毛岸青逝世前的那几年里,她常常看到丈夫一个人坐在那里默默流泪,她过去询问时,他总会哭着回答说:“想母亲父亲、想大哥了。”

直至临终前,毛岸青依旧放不下心中的无限思念,他嘱咐妻子邵华一定要把他葬在母亲身边,邵华听后点了点头,满足了毛岸青最后的心愿。

而在毛岸青逝世一年后,妻子邵华也因病去世,去世前邵华拉着儿子的手,让儿子务必把丈夫和她的骨灰一起放在婆婆杨开慧的墓旁。

2008年,毛新宇将父亲母亲的骨灰,带到了湖南的杨开慧烈士陵园安葬,毛岸青终于得偿所愿,回到母亲身边。

图丨安葬

毛岸青一生颠沛流离,作为伟人的儿子一直保持低调。

为了祖国的伟大事业,他一生都在不断失去至亲,他却不曾更改志向,依旧坚守着伟大的事业,让人可叹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