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提起军统,很多人就会想起戴笠。戴笠是军统的高级将领,威望很高。但不为人知的是,戴笠只是一个副局长,他的一生都没有转正过。贡献众多的戴笠为什么一直被蒋介石压在副局长的位置呢?戴笠都只是副局,那正局又是哪些人?

军统的发展历史
军统是由蒋介石一手创办的组织,1926年,军统的前身之一——党务调查处成立,当时的代理部长为陈立夫。
军统在初期只是负责调查党员情况,并没有后来一手遮天的能力。直到1927年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大肆抓捕我党人士,在发现地下党组织和进步分子与自己敌对的情况下,蒋介石才授予了党务调查处调查国民党人政治思想与所属派系的职能。
随着国共两党关系逐渐紧张,调查处开始向特务组织转型,而复兴社的成立,加速了军统的成形。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蒋介石将两个机构合并,命名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俗称军统,戴笠因熟悉情报工作,成为了军统的副局长。
戴笠的当官之路
戴笠曾在黄埔军校就读,是军校第六期学生。戴笠在此人性格十分倨傲,还在北伐时期为了获得蒋介石的青睐立下了很多政敌。
但戴笠在情报方面的工作能力确实挑不出毛病,蒋介石器重他的能力,并没有对戴笠的违规行为作出处罚。

有了蒋介石撑腰,戴笠这位特务头子行事越来越嚣张,国民党内部对军统评价也比较负面。
王世和不仅是蒋介石的侍卫长官,还是他的世侄。他曾多次劝阻蒋介石不要重用戴笠,并且公开表示自己看不起做特务工作的“老鼠”。
蒋介石心中其实也忌惮戴笠在特务中的声望,担心他功高盖主,所以并没有把军统的大权放心地交给他,只是给了副局长这样一个听上去是高位,却受他人钳制,还要费心差事的职位。

这一手段十分高明,身在军统,必须为蒋介石办事,但副局之上还有好几位军统局长压着,戴笠翻不出什么浪花!
支持共和的局长
自军统成立后,除去第一任局长陈立夫,后续局长有张治中、周至柔、商震、钱大钧、林蔚、贺耀组。
能够入职军统就证明,这几人都是蒋介石的心腹大将,但蒋介石却不会想到,他引以为傲的军统机构中,历任局长竟然有三位(张治中、商震、贺耀组),死后都葬入了革命英雄的公墓——八宝山公墓中!

军统这几位局长,大多数人都在建国后表示支持共和,与我党交好。张治中更是从来没有带兵与共产党部队打过仗,被民间敬称为“和平将军”。
中国同盟会成立时,贺耀祖就毫不犹豫地就加入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交通部长,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一份力。
商震则是一直致力于促进中日关系走向友善,他自从建国前夕前往日本,担任驻日代表团团长后,就很少回过祖国。游子虽在外,却心系祖国发展,商震多次发电报询问国内情况,是不可多得的爱国人士。

戴笠执掌军统期间,“白色恐怖”的阴影深深地笼罩在人们心头。但幸得三位军统局长的大局意识,在解放战争结束后联手推动国家向前进步,最后新中国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顺利走向了灿烂辉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