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绿窗花影

(一)

女作家苏芩的话一针见血。她说:“见不得你好的,往往是最亲近的人。能真心祝福你的,一定是跟你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因此,越是跟亲近的人相处,越要收敛锋芒,低调为人。要记住,没有谁是被陌生人打败的,能捅到你软肋让你有苦难言的,都是近在身边的人。”

作家往往洞悉人性,她说的话简直太尖锐了!应了那句,好话不中听,中听非好话。细细思量,也是有一番道理在其中的。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一般都是最熟悉你的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熟悉你的人自然知道你的软肋,最容易触动你的敏感伤心之处。一旦伤了和气,吵起架来肯定是两败俱伤。语言如刀子,戳伤彼此的内心。既然如此,又何必当初呢?可是世事难料,谁能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因此,做人一定要低调,再低调。包容,再包容。尤其是在亲人面前,要三思而后行,话到嘴边,也要想一想,再说出来。虽然不容易做到,但为了避免不可收拾的场面,就必须自律。因为亲人之间,彼此从不设防,所以才会肆无忌惮,才容易受到最深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不要老想着干什么大事,我们都是一群高欲望低收入的蝼蚁,一辈子下来,能把生我们的和我们生的照顾好,就足以消耗掉我们大部分的精力了,就已经很不错了。除了生病之外,你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所带来的,并不真实存在。”

上面这段话,读起来有点扎心。但仔细想一想,却是大实话。

一般情况下,自我感觉良好,好高骛远的人,往往缺乏对于自我的清醒认识。

生活并不是你期待什么,就会给你呈现什么。

承认自己的平凡甚至于平庸,就算残酷的生活把我们打回原形,又能怎样?

如果能够减少欲望,降低生活标准,不去在意外界的评价,就可能活得更加轻松愉悦一些。

如果有余力照顾父母与孩子,就尽量倾尽所能,去照顾他们。陪伴是最好的爱。亲情虽然是温柔的负担,但也是幸福的源泉。

谁也逃不过生老病死。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要舍得让自己去受苦。去承受人生中的狂风暴雨。艰辛与汗水,会浇灌出苦难中的花朵。

“有个小房子,买个电瓶车,老实度日,就这样一生过完。”世间,有许多的人,都在过着寻常的日子。貌似也没什么不好的。

对于生活的期望过高,幸福指数就会下降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人之常情,这世上最难相处的就是人了。得罪一个人有很多原因,拂了对方一片好心,也是一种得罪。——电影《教父》

说话真的是一门学问。掌握不好分寸,话多话少都是一种错误。做事也如此,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古人云:言语要谨慎,交游最要审择。多说一句,不如少说一句;多识一人,不如少识一人。

《菜根谭》里有段话很精辟:

人生减一分,便超脱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衍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翻译成白话:

人生如果能够删繁就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减少一分俗务,就可超脱一分。

如果减少交际应酬,就能避免纷纷扰扰;如果减少一些言语,就可减少很多的过失与责难;

如果减少一些忧心思虑,那么就可少消耗些精神元气;如果减少一些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就能够保持住质朴自然,纯真美好的本性。

那些不求每天减少,却希望多多益善的人,岂不知物累有多沉重,真的是把自己的这一生都给束缚住了。

人生只有一次。果断地删除一些身外之物,包括一些人与事。避开几多扰扰攘攘。人要高贵地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像掸去灰尘一样,把外在的浮尘碎屑都清除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