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韩国的一场灾难性大水过后,清理水患的人们在汉城附近发现了一块古老的石碑。收到消息的专家很快就赶了过去,并将这块石碑运回去研究。

专家们通过查阅各种古籍资料发现,这块石碑上刻着三种文字,分别是汉语、满语和蒙古语。

其中有七个汉字特别扎眼,那就是“大清皇帝功德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清皇帝功德碑

这让韩国专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结果在看到里面的内容时,他们的面色顿时变得惨白,恨不得马上毁掉它,并愤怒道:“这是大韩民国的耻辱啊!”

韩国为什么会出现大清时期的石碑?一块石碑又为何让韩国专家如此气愤?这一切还得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前开始说起。

朝鲜与后金错综复杂的关系

朝鲜半岛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它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充满纷争的是非之地。

也是因为这样,朝鲜想要更好地生存下去,只能依附于他国。所以长期以来,朝鲜半岛都处于中原政权的附属地位。

朝鲜

在元朝战败之后,朝鲜为了获得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在建国之初就跟明朝建立了宗藩关系。

之后,只要明朝外部有战争,朝鲜都会出兵援助。当然,朝鲜这样做的目的除了是服从明朝的命令,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自己的小心思,那就是趁火打劫。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两百多年以来,朝鲜与明朝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直到努尔哈赤举兵起义,建立后金。朝鲜和明朝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由于朝鲜在后金的后方,所处的位置十分关键,所以后金要想对付明朝,就必须先稳住朝鲜。

当初努尔哈赤还是建州首领的时候就多次向朝鲜示好,但朝鲜根本不将努尔哈赤放在眼里,在态度上表现得十分冷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努尔哈赤

而且当时日本入侵朝鲜的时候,努尔哈赤曾提出替明朝出兵助朝鲜攻打日本,被朝鲜人一口拒绝。朝鲜国王李昖有了解过努尔哈赤,他在战场上可谓英勇神武,不然也不会屡战屡胜。

李昖担心让努尔哈赤援兵不仅会得罪明朝,还会引狼入室。

尽管朝鲜对努尔哈赤多有不喜,但也不敢在明面上表现出来,于是只能采取相对保守的政策。但这种保守的政策并没有维持多久。

1608年,李昖薨逝。光海君李珲继位朝鲜国王。由于光海君并不是宣宗的长子,一向重视礼教的大明根本不愿意承认光海君的国王之位。

因此,光海君在朝鲜国内遭受了不少反对派的白眼与口水。

光海君墓

也许是出于这个原因,光海君对明朝和后金搞起了两方都不得罪的“双方外交”关系。这引起了朝鲜内部官员的不满,也导致了朝鲜和明朝的外交关系趋于紧张状态。

1619年,也就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第三年,明朝与后金爆发了“萨尔浒之战”。此时的朝鲜“被迫”出兵援助明朝。

在这场战争中,明朝很快就处于劣势。光海君见形势不对,赶紧向后金投降。

此后,光海君在明朝和后金之间继续玩起了两方都不得罪的外交关系,再加上他的政治手段过于残暴,早就引起了国内上下对他的不满。

终于在1623年,朝鲜发生政变,光海君以各种罪行被废除王位,并流放海岛。而后上层大臣推举李昖的孙子李倧为新国王。

李倧御笔唐诗

李倧可比李珲有头脑,他明白自己刚继位,朝中肯定有不看好他的大臣。所以为了地位不被推翻,李倧再次选择依附明朝。

为表明朝鲜对明朝的忠诚及继位的合法性,李倧特意派使者前往明朝请求册封。

李倧的这波操作,非常讨明朝欢心。明朝皇帝不但承认了李倧的国王之位,还派名将毛文龙率兵驻扎到朝鲜的皮岛,帮助朝鲜随时抵抗外来的进攻。

当时的毛文龙是明朝的得力干将,每次后金一出兵进攻明朝,他就立马率领属下侵扰后金的后方。等后金反应过来时,他已经跑得不见踪影了。

几次三番下来,让后金士兵苦不堪言,这完全就是将他们当猴耍了。以至于后金对这个毛文龙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文龙

加上当时朝鲜支持毛文龙的比支持朝廷的还多,因此朝鲜就被后金给记恨上了。

1626年,后金与明朝再次发生战争,史上称之为宁远之战。在这场战争中,明朝取得了与后金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有新人笑,就会有旧人哭。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因身负重伤,不久后便撒手人寰。由其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继位。

大清为让朝鲜彻底臣服,建立功德碑

皇太极曾经跟着努尔哈赤打过很多胜仗,可谓是有勇有谋。所以他心里也明白,治理内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

更何况后金是通过打败周围部落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当下皇太极要想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要打一场胜仗。

皇太极

不过这场仗要怎么打呢?皇太极在一番思虑之后,将目标锁定在了朝鲜。

1627年初,皇太极派阿敏、贝勒济尔哈朗等率领大军东征朝鲜,这场战争对皇太极来说极为重要,因为这是他继位后的首战。

除此之外,皇太极对这次东征抱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为了征服朝鲜;第二是击败毛文龙的明军。

当时,正值冬天,后金利用鸭绿江结冰之际,率兵跨过鸭绿江,攻下朝鲜第一座城市义州。毛文龙的军队因多次遭遇金军的袭击,吓得他赶紧撤兵退回皮岛。

而后阿敏带领大军长驱直入,一路南下,先占领平壤,再攻克汉城。这让朝鲜举国上下都陷入了恐慌之中,就连朝鲜国王李倧都吓得惊慌失措,立即放弃坚守,逃去了江华岛。

毛文龙

最终朝鲜迫于后金的军事压力,派使者去后金求和,并与之签下城下之盟。从此,后金和朝鲜结为“兄弟之盟”。

皇太极还要求朝鲜与毛文龙断绝关系,朝鲜为了收复义州,只能答应不再为毛文龙提供军事援助。

后金撤兵之后,就参与到了对付蒙古和明朝的战争中。朝鲜自认为后金无暇顾及它,便忘记了遵守对后金的约定,偷偷跟明朝联系。

殊不知皇太极早已看穿了朝鲜的心思,于是写了一封国书给朝鲜,控诉着朝鲜违约的十件大事,其中就包括为明朝援兵。皇太极对朝鲜的这种行为十分生气。

皇太极

1636年4月,皇太极登基称帝,改国号后金为大清。这就意味着大清和大明从此可以平起平坐了。

皇太极登基的时候,恰好遇上朝鲜王妃逝世,于是皇太极派英俄尔岱前去悼念。朝鲜如果在此时跟大清亲近,那就是在背叛明朝,这让李倧陷入了两难之中。

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所以李倧干脆躲了起来,还派人把守英俄尔岱所住的驿馆,不让他随便出入。朝鲜这种行为无疑是在自掘坟墓。

英俄尔岱猜出了李倧的心思,乘机逃了出去,并在回程的途中截获了朝鲜派使者送给明朝的求救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太极(影视剧形象)

英俄尔岱一回去,就将此事禀报给了皇太极,皇太极大怒:“既然朝鲜对我们不仁,就别怪我们对他们不义。”

李倧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派使者前来道歉,可面对皇太极这位新帝,他们不愿行跪拜之礼,不过这还不算完。

当皇太极要求朝鲜送子弟来大清做质子时,朝鲜一口就拒绝了。这下彻底激怒了皇太极,他决定御驾亲征,让朝鲜从心底里臣服于大清。

1636年12月,皇太极召集12万大军,以破竹之势直逼朝鲜汉城。此时朝鲜城内哀嚎一片,国王李倧见状将家眷送去了江华岛,自己则带着大臣逃到了南汉山城。

南汉山城城门

南汉山城地理位置险要,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可是李倧低估了清军的战斗能力,清军很快就攻到南汉山城下。

朝鲜军队几次想突围出去,却都以失败告终。眼见粮草日渐消耗,所剩无几,李倧只能选择投降。

皇太极这次是下定决心要解决朝鲜,所以将李倧送去江华岛的家眷全部俘虏。

这下李倧心里就算有十万个不愿意,也得去掉国王的所有仪仗,出城投降,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大礼。并同大清重新签订盟约,关系从兄弟之盟变成父子之邦。

朝鲜必须对清朝称臣纳贡,不再是明朝的藩属国。朝鲜还要派遣世子到大清做质子。战败的朝鲜如同蝼蚁,不得不答应大清的要求。

大清皇帝功德碑

这对一向崇敬明朝、注重礼仪的朝鲜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和屈辱。

不过皇太极并没有就此罢休。他要求朝鲜派人为自己建立一座石碑,并在石碑上刻着“大清皇帝功德碑”七个大字。

碑文上的内容要用汉文、满文、蒙古文详细刻出朝鲜是如何投降清朝的事实。这也是为了让韩国人知道谁才是他们真正的主人。

历经过无数波折的功德碑

建立这样一座功德碑,对朝鲜人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更何况还让他们亲自动手,韩国人当然不愿意。

石碑内容

于是在打造的过程中,一直拖拖拉拉。最后还是迫于大清的压力,只能将石碑建好,并立在了朝鲜投降之地三田渡。

此后,每当大清使者到达朝鲜,都会去三里渡,拜谒大清皇帝功德碑。在往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朝鲜一直都忍受着这种耻辱,直到甲午中日战争后。

1894年,西方列强入侵大清王朝,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大清因不敌对手,势力逐渐减弱。朝鲜见势马上投靠了日本。

因为有了日本的帮助,朝鲜摆脱了清朝的控制,获得了名义上的独立。为了表示与清朝决裂,朝鲜将“大清黄帝功德碑”推倒并深埋于地下。

被推倒的大清皇帝功德碑

到了1956年,此时的朝鲜王朝已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大韩民国,由于大清皇帝功德碑地处韩国首尔,所以此物便归韩国所有。

当时韩国文教部长认为此碑文内容与史实不符,所以功德碑再次被埋入地下。

直到1963年,韩国在暴雨的袭击下,引发了特大洪水,功德碑被再次冲出。不知情的韩国专家以为捡到了什么宝物,赶紧带回去研究。

可是当他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得知石碑上的内容时,顿时脸色变得惨白,也彻底明白,这块石碑就是大韩民国的耻辱。

大清皇帝功德碑

它好像是在跟韩国作对一样,被多次掩埋,但最终还是出现在了韩国人面前。这次韩国选择了理性,将功德碑作为文物保存了起来,还在旁边修建了公园。

尽管如此,韩国人还是对这块石碑心存不满。为了掩盖上面的文字,韩国民众竟然在上面泼油漆。难道这样就可以掩盖已经发生的事实了吗?这种行为只能说是在自欺欺人。

自古以来就是成王败寇,看得见的东西可以销毁,但看不见的历史文化却可以铭记于心。

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情,不是抹去或者掩埋,它就不复存在了。毕竟中国近代史有不少类似于屈辱的事情发生,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被抹去的,更何况这还是关系到国家耻辱的大事。

被泼油漆的大清皇帝功德碑

再说了,这块石碑代表的只是三百多年前的一段史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可以更好地警示后人,一定要保持和平,不然一旦发生战争,受伤害的还不是寻常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