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江青的合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1974年,江青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事做,比较清闲,便于11月19日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要求给她分配工作。在信中,江青写道:

“自九大以后,我基本上是闲人,没有分配我什么工作,目前更甚。”

看到江青的信后,毛主席没有说话,而是点燃了一支香烟。在烟雾缭绕中,毛主席想了很多,把江青这些年来所做的事情,都回顾了一遍……

毛主席:不要说你没有工作

11月20日,经过认真思考后,毛主席虽然不愿意搭理江青,但还是觉得给她写一封回信较好。于是,毛主席提笔给她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毛主席说:

“江青:可读李固给黄琼的书。就思想文章而论,都是一篇好文章。你的职务就是研究国内外动态,这已经是大任务了。此事,我对你说了多次,不要说没有工作。此嘱。”

毛主席和江青

毛主席为什么会在给江青的信中,让她读李固给黄琼的书,是有什么深意吗?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李固书写的这封信看一遍。据记载,李固给黄琼的那封信,写于汉顺帝永建年间(公元126)。

在这之前,黄琼已经多次辞谢了朝廷给他的征召。这次,黄琼又被朝廷征聘。虽然,他已经走在前往洛阳的路上,但却在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县)称病,不再前行。

作为东汉的大臣,李固对朝廷充满了感情。得知黄琼称病后,便给好友写了一封信,劝他赶快来洛阳,为朝廷“辅政济民”。在这封信中,李固写道:

“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无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征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李固的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读之让人头疼。把这封信简译成现代话后,李固想法便十分明显了。根据原文的意思,他说在信中:

听说,你已经过了伊水和洛水,到了离洛阳不远的万岁亭。在我看来,你对到朝廷工作的事情,应该是有了想法,是不是对皇上的任命,已经准备接受了呢?

曾经,孟子说:“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做法,太过狭隘;在鲁国做大夫时,柳下惠三次被贬而不辞去的行为,却是又过于不知自重了。”

因此,在《法言》上,解经说:“为人做官,既不要学伯夷那样过分清高,也不要学柳下惠那样自轻自贱,应该在他们二者之间,采取适中的态度才好啊。”

从孟子和解经的话中,可以看出,这便是古代的先圣先贤们所看重的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吧。

黄琼的画像

话说回来,如果您真的愿意追求那种以山为枕、以谷为屋的隐居生活方式,来效仿巢父和许由那般超脱世俗的避世行为,那么您当然可以拒绝朝廷的征召。

但是,如果您真心认为应该接受朝廷的征召,出山辅佐我们的皇帝,来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话,那现在就是您参与政事的最好机会了。

自从上天创造了人类开始,在社会上存在的政治环境,总是好的少之又少,而坏的却多不胜数。如果您非要等到有尧舜那样的圣君,才出来做官管理生民的话,恐怕是所有的有识之士,永远都不会有那样的一天了。

在以前的时候,我曾经在古语中看到这样的说法:“高而细的东西,容易被折断,洁而白的东西,也最容易受到污染。”

对于《阳春》、《白雪》那种非常高雅的曲调来说,能够跟着唱和的人,也一定是非常稀少的。一个有着很大名声的人,恐怕在实际上也并不是那样,很难和他那么大的名声相符吧!

东汉名臣李固

不说远的,就说最近来到朝廷任职的鲁阳的樊英,在他刚刚到达洛阳的时候,皇上便让人为他修建了一个高台,像供奉神位一样,来接待他。你说,这不是朝廷的真心吗?

樊英虽然在朝廷里没有表现得异于常人多少,但他在言论和行为方面都能够遵守规范,并没有做出什么有缺陷和错误的事情来。

后来,关于樊英的流言蜚语也多了起来,在朝廷和民间开始流传。就这样,樊英的名望,也逐渐降了下来。难道说,这不是大家对他的印象太深和期望太高,以至于使他的名声太过了吗?

再说前一段刚刚应皇上的征召来到朝廷任职的名士,比如胡安元、薛孟尝、朱仲昭和顾季鸿这些人。他们在做官的功业方面,并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夸赞的事情。这也正是社会上都说他们都是一些纯粹盗取虚名、而没有真实本事的人的原因吧。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希望先生您能够来到朝廷做官,做出一些让世人都高看一等的事情,以此洗刷那些传言带给名士们的耻辱,为他们正名啊!

在这封书信的两段话中,李固引经据典,既写出了他对东汉朝廷的认可,又写出了对心中敬佩的好友黄琼能够尽快到洛阳任职的期许。

黄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出,李固的目的,是为了规劝黄琼不要再以生病为借口,赶紧来洛阳做官,为朝廷真正做些事情,而不要好高骛远,白白错过了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

毛主席之所以让江青看一看李固的《遗黄琼书》,应该也是让她不要再做一些有害于党和国家的事情,好好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研究好国内外动态,为人民多做一些实事,才是正理。

为了劝说江青,毛主席在信中指出,让她认真研究好国内外动态,并要她把这件事情当作目前最大、最重要的任务来抓。更是谆谆教导她说,这件事情自己已经和她说过许多次,也不要再说没有工作,整天闲着没事做了。

然而,此时的江青已经被权力欲望冲昏了头脑。她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毛主席对她提出的要求,但在私下里却并没有按照毛主席的嘱咐,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操纵着“四人帮”成员,为她作恶多端的夺权之事,做着准备……

江青:我就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1975年,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身体情况急转直下。然而,为了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不断地做着努力。

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握手

1月5日,在毛主席的批准下,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1月8日至10日,在中共十届二中全会上,讨论了四届人大的准备工作,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

1月13日至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二部宪法。

会上,周恩来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并选举已经89岁的朱德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董必武、宋庆龄、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陈云、谭震林、吴德、韦国清、蔡畅和许德珩等人为副委员长。

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华国锋、陈永贵、吴桂贤(女)、王震、余秋里、谷牧和孙健为国务院副总理。就这样,一个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班子被确定下来。

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的合照

另外,在这次会议上,重申了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两步设想”:

“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9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使中国的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这样的转变,对于全国的形势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十分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四届人大后,由于周恩来病重,在毛主席支持下,邓小平主持了中央的日常工作。随后,在许多同志的协助下,邓小平先后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解决军队存在的问题。

此外,邓小平还主持召开了解决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等方面问题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对各方面采取了一些坚决果断的措施,来进行整顿。

在邓小平的铁腕整顿下,军队方面给了“四人帮”反党乱军、篡夺党夺权阴谋以沉重打击。另外,邓小平还砍掉了工会、共青团、妇联3个代表大会的筹备组,以免“四人帮”操纵和控制这3个组织。

毛主席和邓小平在握手

此外,邓小平还按照毛主席的意见,在政治局内部批评了江青,同“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各项工作的整顿,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

在军队的后勤保障方面,邓小平决定任用被江青、林彪等人“边缘化”的张震,来担任总后勤部的副部长,着手对总后勤部开展整顿工作。

考虑到粟裕对张震比较熟悉,邓小平让粟裕首先和张震谈话。在见到张震时,粟裕直接说:“军委考虑,要你到总后当副部长,有什么意见?”

对于粟裕的话,张震没有任何准备,吃了一惊,说:“我思想准备不足,从来没有专门做过后勤工作,担心做不好。”从张震的话里,粟裕听出了他的顾虑,便说:“这次工作调动,是小平同志点的将。”

此外,粟裕还将当时的国内形势,向张震重点作了说明,并提到了周总理的病情和邓小平同“上海帮”斗争的情况,以及毛主席多次对“上海帮”批评的情况。

粟裕之所以使用“上海帮”,是因为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曾经指着江青,向在场的政治局成员说:“她算上海帮呢!你们要注意呢,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

粟裕和张震等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粟裕这样说,张震知道没有退路,便坚定地说:“既然军委和小平同志已经决定了,我服从组织安排,一定尽力把工作做好!”

不久后,叶剑英找张震谈话。谈话中,叶剑英将总后勤部的情况和张震到职后的工作重点,向他做了说明。从叶剑英的话里,张震感觉到了清查任务的繁重和邓小平、叶剑英等对自己的信任所托。

后来,在提到这次清查工作时,张震说到了一个细节:当时,每年全军的经费才100多亿元,但是由于买不到需要的装备,这些费用一直用不完。对此,王洪文起了歪心思,把总后勤部的一部分钱,划到上海,用于购买当地生产的枪炮。

对于王洪文的这种做法,张震非常痛心。想到这便是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的做派,张震嗤之以鼻地说:“因为不是兵工厂制造的,这些枪炮质量问题很多,根本不能用,买来就丢在仓库里,居然还说是什么‘路线枪’、‘路线炮’,简直是个笑话!”

对于张震在邓小平授权下的清查工作,“四人帮”感到了很大的威胁,便开始干预和破坏。最终,使总后勤部的许多清查工作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然而,从全国的总体形势上看,邓小平的整顿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国民经济有了明显好转:工业、交通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5%,钢产量由上一年的2100万吨,上升到2500万吨;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了4.6%,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都有增长。

毛主席、周总理和邓小平等的留影

对此,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感到非常满意。对于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的工作,周恩来总理给了很高的评价,并对前来看望自己的邓小平说:“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

邓小平知道,周恩来总理之所以当着众人的面这样说,是为了在大家的面前,表示对自己的支持,是周恩来总理在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点力量,为邓小平的工作和平稳过渡造势。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病逝。在全国人民都在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时,“四人帮”却公然诋毁周恩来总理在人们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抵制。

那时候,看到“四人帮”一伙倒行逆施,人民群众已经觉醒,纷纷以各种形式,表达了他们心中的不满。

在听到人民群众的不满言论后,“四人帮”认定这些言论是“政治谣言”,严令各单位进行“追查”。命令到达总后勤部时,张震说:“这些‘谣言’,听说有的是主席讲的,搞不清,怎么查呀?”就这样,在总后勤部“追查政治谣言”的事情,也就没有了下文。

江青旧照

9月8日,在毛主席去世前的几个小时,江青不顾自己是毛主席夫人的身份,不在身边守护,而是以“查特务”的名义,跑到新华印刷厂,让人无法接受。

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全国人民一片哀悼。此时,“四人帮”却加紧了他们的夺权行动。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毛主席去世后不久,在看到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处在悲痛之中时,江青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你们不能愁眉苦脸了,看我现在就很高兴!

10月6日,在中央的决策下,江青等“四人帮”成员尽数落网。后来,江青被判刑入狱。被捕后,江青依然没有认识到她给党和国家带来的重大损失,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1980年11月20日,在女警的押送下,江青被带上法庭,站到了被告席上。

那天,江青戴着一副紫色秀郎架眼镜,穿一件黑色棉袄,外套一件黑背心,棉袄的领子上打了一个补丁,用傲慢的目光,扫视了一眼法庭。

法庭上的江青

紧接着,特别检察厅厅长黄火青宣读了对以林彪、江青为首的反革命集团的起诉书。在黄火青宣读起诉书的时候,江青目空一切,时而冷笑,时而左顾右盼,时而装聋作哑,表现得满不在乎。

在法庭询问她的时候,江青更是一点都不配合,只是回答“不知道”、“不清楚”、“不记得”。而面对王洪文的出庭作证、对质,江青则翻着白眼,愤怒地回答:“不是事实!”

在提到江青于1974年10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借“风庆轮”问题发难,把矛头对准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及国务院其他领导人,阻挠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为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创造条件的时候,江青没有发言,但是却以在休庭后赖着不走作为抵抗。

审判期间,在获得法庭同意后,江青念了她写的《我的一点看法》。

在江青念到“逮捕审判,这是丑化毛泽东主席。审判我就是丑化亿万人民……”时,审判员打断她的发言说:“我们是代表人民审判你的。”江青狡辩说:“你代表人民,你知道什么是人民?你还是戴上假面具吧!不然,太丑了!

江青庭审现场

在用近两个小时念完《我的一点看法》后,法庭问江青还有什么要说的,江青说:“已经累了,到此为止!

后来,在听到对她进行的事实批驳时,江青竟然不顾法庭的尊严,当庭大吵大闹,不断咆哮:“我就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然而,不管江青如何抵赖,最终在大量的事实和证据面前,法庭判处江青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81年1月25日,在法庭上听到江青的判决结果时,参加旁听的1200多名代表热烈鼓掌,对特别法庭的正义判决,表示拥护。

1983年1月,法庭认为江青在服刑期间,没有用极端方式抗拒改造,并据此改判江青为无期徒刑。1984年5月4日,考虑到江青的身体情况,决定对江青实行保外就医。

江青和张玉凤的合影

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转弱,江青越来越怀念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日子,以及毛主席对她的那些忠告。

1991年5月14日,江青自杀。生前,江青留下了最后一句话:

“主席,我爱你!您的学生和战士来看您来了。江青字”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江青能够多听毛主席对她的教导,多读一点好书,多为国家和人民做些好事,何至于落得这样的下场。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做了,便只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