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会从面部的三叉神经和神经元从肺部转播至眼部,因此,感染新冠不适宜佩戴OK镜,应该引起广大用户以及机构的注意。目前我国OK镜作为青少年矫正视力的主要医疗器械,在国内市场表现如何呢?

据《泛美研究》梳理,国内一共有14家企业竞争OK镜赛道,国产与进口企业数量已达持平。尤其在今年,不少新秀国内选手加速产品获批落地,导致OK镜细分赛道新老玩家纷纷入场展开争夺。至于新入局者能否弯道超车、龙头企业能否扩大市场份额,还有待时间来验证。

感染新冠存在眼部趋向性,禁止佩戴OK镜

近日,《自然·通讯》上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惊人地发现:新冠病毒可以通过三叉神经和视神经的神经元,从肺部传播至大脑和眼睛,导致眼部不适和视网膜炎症,严重的情况下还会诱发深度感知下降或视力丧失。所以,新冠病毒很可能存在眼部趋向性。在新冠感染或症状发作后的15天—2个月,最易发生眼部感染。

新冠病毒主要侵入的是呼吸道,又是如何影响患者的眼部呢?众所周知,“新冠病毒感染是一个全身性疾病,而不仅仅是呼吸系统疾病。一方面,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眼睛表面的结膜甚至角膜等黏膜组织直接感染眼组织;另一方面,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部分人群会发生病毒血症,通过血液循环将病毒传播到全身各个组织如神经组织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涉及到眼角膜的眼部医疗器械主要就是“OK镜”,是目前市场上的近视矫正器械之一,用户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针对此现象,专家建议“对于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小朋友,如果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或者同住的家人感染,一定要首先停止佩戴镜片。”这是因为,新冠病毒有可能通过眼部黏膜感染,从而引起结膜炎或者角膜炎,同时,生病的时候,整个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佩戴角膜塑形镜,会增加眼部感染的风险,因此建议停戴镜片。

7家外企7家国内企业,“眼茅们”如何竞争格局

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适合8~18岁青少年群体,是一种通过暂时性改变角膜形态达到暂时性降低近视度数效果的定制化产品,用于预防和延缓近视。眼科高值耗材中,OK镜向来是备受关注的黄金赛道。接近于90%的毛利率、极高的准入门槛,令投资者趋之若鹜。有机构预测,OK镜在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84.1亿元。

通过《泛美研究》梳理,截至目前,共有14家企业参与竞争OK镜市场。包括7家进口企业以及7家国内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泛美研究》整理及制图

2005年,欧普康视旗下的“梦戴维”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OK镜产品。此后6年,都没有任何新产品获批,直到2011年,才集中审批通过了5家境外品牌OK镜。在2022年,国内市场的角膜塑形镜再添新产品:昊海生科、天瞳医疗、目立康的角膜塑形镜产品获批。目前,获批产品已增至14个。值得一提的是,因涉嫌专利侵犯,爱博医疗和昊海生科曾就“myOK迈儿康”展开专利诉讼。在今年1月6日,侵权案最新进展:“myOK迈儿康”无侵权行为。

目前在OK镜领域,国产龙头欧普康视,以22.33%的市场份额位居国内角膜塑形镜细分领域首位。其首款OK镜产品“梦戴维”系列于2005 年获批国内上市,直到2019年,第二款国产OK镜爱博医疗的“普诺瞳”才拿到“入场券”。2021年,欧普康视收入突破10亿大关,而爱博医疗同期营收实现约1亿元,明显两者的收入规模不在一个量级。另外,去年6月,欧普康视完成15亿元定增,拟在全国范围内新建1348个眼视光服务终端,大力发展线下眼视光服务。据悉,公司眼视光终端包括眼科诊所和视光中心,其中眼科诊所是医疗机构。

过去,国内市场的角膜塑形镜不仅产品本身以进口为主,国产品牌的材料也主要依靠进口。近几年来,可以看出国产品牌正在材料的自主程度上进行突破,从源头提升竞争力。

OK镜集采加速普及,国产新秀突围潜力高

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角膜塑形镜市场渗透率仍然很低。西南证券研报指出,目前角膜塑形镜市场渗透率仅为1.80%,预计2025年预计能够达到3.2%,但相比目前美国3.5%的渗透率和中国台湾5.40%的渗透率仍然较低,角膜塑形镜在中国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事实上,早在1998年OK镜被首次引进国内时便迅速引爆市场。但由于早期市场缺乏监管,加上厂家鱼龙混杂,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在2001年全国OK镜受害者人数有80多人,部分佩戴者出现角膜发炎甚至留下伤残,当年OK镜登上央视“3.15十大事件榜单”,OK镜由此声名狼藉。2001年6月,国家药监局将OK镜纳入“三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验配等环节均要受到严厉监管,OK镜一度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2022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征求角膜塑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和操作规范意见的函》发出,取消了针对角膜塑形镜验配机构“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的要求,业内将此条款的放开视为角膜塑形镜下游销售终端“松绑”的信号。安信证券表示,新规范的实行有望进一步推动OK镜渗透率的提升及社区化视光终端的发展。

另外,OK镜在部分城市也纳入采集,倘若未来推广至更多省份,乃至全面集采落地,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降价可以促进产品放量,以价换量后,行业的渗透率有望大幅提高,量增或成为各家厂商的主诉求,即便大幅降价,也有不低的可能实现以价换量,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保障了未来几年的持续增长。

近年来,国产OK镜龙头企业皆有新一代产品布局,新进入的厂商也同样在技术路径与产品结构上进行优化改进。随着各项研发及近视防控利好政策的推动,OK镜验配流程更加便捷高效,以及更多国产迭代产品的上市,未来几年内,国产品牌收入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且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OK镜市场格局的改变,已是大概率事件。不过,安全依然是最重要的“警戒线”。经历过一轮重创的OK镜行业,花了近10年才能再次复苏,而国货OK镜,能否能真正做到“物美价廉”?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