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国民党整编74师落败,师长张灵甫也随之落入我军的手中。

整编74师是国民党的王牌部队,张灵甫也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得知张灵甫被捕,74师被全部歼灭。

孟良崮战役告捷,同时捕获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这固然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张灵甫还没来得及被押解回来,竟然出现意外死亡了。

当时根据其他人的说法,张灵甫是自杀的,也有人说张灵甫是被我军击毙的,总之说法不一,传到毛主席那里的说法,就变得真相莫测。

陈毅元帅为了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曾亲自走访不少人家,最终终于发现了事情的蹊跷之处。

面对众人的“隐瞒”,他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训斥道:“这样,我们是在骗毛主席!”

张灵甫死亡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为何陈毅会这样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3月,解放战争持续了8个月时间后,国民党已经先后失去了71万的将士,国民党在战场上逐渐丧失了主动权,这让蒋介石感到忧心不已。

为此,他特意调整了作战方针,决定暂时放弃对解放区的进攻,转而占领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而后再转向华北和东北战场。

不久之后,其进攻解放区的五大主力部队中就抽调出来了三个主力部队,准备向山东方向发起进攻。

其中张灵甫带领的整编74师隶属于汤恩伯带领的第一兵团,是国民党部队王牌中的王牌,是当时国军号称最先进的机械化部队。

蒋介石坐镇南京,双方战斗越发激烈,孟良崮战役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了。

当时张灵甫身为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可谓是意气风发。

5月11日,他当即带着部队开始向垛庄出发,从孟良崮西麓向华业第九纵队的阵地发起了进攻。

粟裕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时机,他当即召集几个主力部队,打算用“猛虎掏心”式的打法,从中央彻底攻破敌人的防线。

此时一路高歌猛进的张灵甫得意至极,丝毫没有想到,仗着身后还有李天霞和黄百韬等人,孤军深入,想要贪下这个功劳。

他丝毫没有意识到,整编74师已经逐渐被我军包围,陷入了绝境。

5月13日晚上,整编74师的噩梦开始了,他们原本打算第二天一早,就向坦埠方向发起进攻,攻略这个战略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还没等到天亮,他们就突然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解放军的进攻,张灵甫为此感到一头雾水,他根本不知道解放军是如何绕到他们身后的,也不知道我军究竟派了多少人围攻他们。

整编74师很快就被解放军铸就的“铜墙铁壁”包围了起来,张灵甫被迫退守孟良崮。

孟良崮地区位于蒙阴东南60公里的庐山山区顶峰,地势险峻,山区怪石林立,悬崖陡峭。

张灵甫一边向李天霞发出求援电报,一边命部队固守这个险要的地势,等待援军到来。

但这个时候,张灵甫又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

他和李天霞素来有恩怨,即便李天霞不过半天时间就能赶到支援,可是李天霞并没有将他的求援放在心上,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了一支非作战小队“支援”。

与此同时,为了尽快拿下张灵甫,我军采取了“全面包围”的战术,就算是悬崖峭壁,也无法阻拦解放军的脚步,这就是张灵甫犯下的第二个错误,他以为依靠天险,就能避免被包围,却没想到最终还是被我军像包饺子一样,全部“包圆”。

双方激战一天一夜的时间,各处主要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如此往复,足见战况之激烈。

只是整编74师毕竟已经是孤立无援的情况,最终还是在这场战役中落败,张灵甫也成了我军的阶下囚。

张灵甫的失败不仅意味着国民党失去了一个王牌部队,还意味着距离他们拿下山东地区又难了一步。

心腹爱将死了,蒋介石气不打一处来,当即将未能前去支援的李天霞等人一一进行了处分。

结果处分的报告还没有下来,蒋介石又得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张灵甫在被押解的路上被“枪毙”了。

一代国民党的名将张灵甫就这样死在了被押解的路上。

5月25日,我军的报社曾发布消息称,已经将张灵甫的遗体暂时安置,等待张灵甫的家眷前来认领。

张灵甫之死已成定局,然而其死亡的原因却成了一个谜团。

对于张灵甫的死因,一直以来都有几个不同版本的说法。

一是说张灵甫死于自杀或者是集体自杀,这也是当时在国民党中流传甚广的版本,当然,这种说法是蒋介石为了利用张灵甫“宁死不屈的气节”,来勉励士气低沉的国民党将士。

第二个说法是张灵甫并不是在被押解的路上死亡的,而是在其指挥所安放的山洞里,这个说法也是最初在我军中流传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对于这个说法,同年发表的《军事资料》中还有这样一段描述:我军发扬火力、勇猛冲杀,白刃格斗,迅速歼灭了洞外之敌。三连攻占了敌七十四师指挥所洞口,张灵甫命其卫士队长带人从洞中冲出……遂叫部队喊话敌人投降,见洞内毫无动静,即命令部队射击,不多时洞内有人喊道“你们不要打了,张师长已经死了!”

因此我军对张灵甫之死,只笼统的用“击毙”一词概括了过去。

第三个说法是张灵甫被俘虏之后,我军的战士为了取其随身携带的金表,发生冲突而将其枪毙,这个说法并没有相应的依据,同时因为和我军的理念完全相悖而不被人取信。

至于第四个版本,是说张灵甫是被我军中一名和国民党有深仇大恨的将领打死的。

这几种说法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张灵甫究竟是怎么死的?是死于纷乱的战场,还是真的如国民党所说,是集体自杀,又或者真的是死在了其他人手中?

华野领导人陈毅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在最初得到的消息中,他也以为张灵甫是死于自戕,证据就是他们在调查现场的时候,发现了一张张灵甫在5月16日发给蒋介石的一封电报。

电报内容如下:
蒋主席钧鉴,被困六昼夜,仅负伤高级将领及卫士有多人,今弹尽粮绝,援军未至,共军已有九个纵队重围,且继续驰援来犯,今职等誓愿成仁殉国,恳祈赐予家属抚恤以终。

与此同时,蒋介石手中也得到了两份遗书,遗书中讲明了自己决定以身殉国的决心。

因此在向毛主席汇报工作的时候,他们在第一次的的电报中,说明了张灵甫是自杀的情况。

可是陈毅很快就发现,张灵甫自杀的情况根本难以立得住脚。

首先是当时74师已经被我军包围的水泄不通,想要将遗书送出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点就是张灵甫在最后关头还在向不远处的黄百韬发出求救消息,他不一定有舍身成仁的决心。

陈毅在听到外界的流言之后,对此也产生了怀疑,张灵甫死亡的真相究竟是什么?难道真的不是自杀的吗?

一想到自己还没有检查过张灵甫的遗体,他不免对这样的说法又多了几分怀疑。

5月29日,陈毅特意召开了华业军团以上的干部会议,并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如此轻率的给出结论,是对我军纪律和战俘政策的严重破坏,也会有损我军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这次的事情我可以不予追究,但是报告中提到的自杀到底是否属实,一定要查清楚!否则,我们就是欺骗党中央和毛主席!”

陈毅的指令一下,华野当即开始了调查。

四纵队的司令员陶勇亲自出马,对张灵甫进行了全方位的验尸,结果发现张灵甫身上并没有太过明显的伤痕,致命伤在胸口靠近心脏的位置。

这两枚子弹从胸口背后射出,直接穿透张灵甫的身体,这一点足以证明张灵甫并非自杀。

陈毅知道了结果后也是十分激动,他当即将这则消息做成了一份报告,重新汇报给了毛主席,同时报社也第一时间在报纸上更正了这则消息。

只是当时人们心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张灵甫究竟是被人所杀?还是在突围过程中,这依旧是一个较大的误解。

这件事在几十年后依旧有人对此议论纷纷。

1987年8月,金子谷曾在《记孟良崮战役》一文中说道:战役接近尾声的时候,六纵队一个穿插排冲进了张灵甫所在的山洞中,原本胜利在望,但是这名排长因为和国民党有深仇大恨,便将张灵甫枪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情况公开之后,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但是仅凭金子谷的一人之言,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更何况共产党有待战俘的政策一直深入人心,无论是朝鲜战争的美军战俘还是对印反击战的印度战俘,我军都给予了充分的尊重。

因此不少人并不相信一名排长会因为仇恨枪杀张灵甫。

一直到1989年,何凤山突然出现,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描述了当时确切的情况。

何凤山是第六纵队特务团副团长,当时也参与了对张灵甫的围剿工作。

但是张灵甫部队的反抗十分激烈,他们疯狂地在指挥所附近发起反击,做着最后的困兽之斗。

何凤山赶到的时候,外围的战火依旧没有停歇。

当时张灵甫命人朝外面突围,六纵队只好发起了反击,没过多久就听到了山洞中有人喊:“你们别打了,张师长已经死了!”

他们急忙冲了进去,只见山洞中一片狼藉,中枪的士兵们倒在地上,有的已经断了气,有的躺在地上呻吟。

而最显眼的就是一个穿着呢子大衣的遗体,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明显就是他们口中的张师长张灵甫。

74师的参谋长在面对王必成等人的审问时,曾说道:“俘虏我的那个部长已经活捉了张灵甫。”

王必成、皮定均等人当即找到了何凤山,这才得知,张灵甫在突围过程中已经被何凤山的第六纵队击毙了。

后来他们用担架带着张灵甫的遗体开始转移,两天后又将其安葬在了山东省沂水县野猪旺村后面的半山腰上,并发报通知其家人,让他们尽快认领张灵甫的遗体。

当然,为了张灵甫的体面,我军在安葬张灵甫的时候,特意为他换上了一身军装,将他的遗体重新清理了一遍,包括身上的伤口,好让他走的体面一些。

后来通过陈毅和粟裕向军委的报告中也印证了这件事的真实性,至此张灵甫的死亡终于有了一个落下结论。

这次“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经历彻底磨灭了国民党的意志,此后的战斗历程中,而我军凭借着所向披靡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带领着民众们走向了胜利。

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少昔日的国民党军官,也曾到张灵甫的墓前祭奠他,他的墓碑也已经被后世修缮。

他的死亡就像是一次必然,意味着国民党早已经军心涣散,溃不成军,也预示着这场战争最后的走向。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单位联系/投稿邮箱:service@shx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