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陈永贵

1952年,陈永贵正式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之下,不仅仅摆脱了当下的落后面貌,而且就连粮食收成也翻了几番,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除此之外,陈永贵的事迹也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注,从一位普通的农民到国务院副总理,他一直不忘初心,晚年含泪说道:没辜负毛主席。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大胆开垦梯田

1915年,陈永贵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的一户贫家家庭,在父亲离开之后,他便被大寨村的稳周老人收养,一直过着普通的生活。

稳周老人逝世之后,陈永贵并没有将养父的遗产留给自己,而是全部还给了养母的家人,他的这一行为赢得了很多村民的尊重,同样也为他的将来奠定了基础。

图 陈永贵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陈永贵积极地参加了土地改革,并成为了互助组的一员,当时的村支书贾进才发现,陈永贵不仅仅肯吃苦,而且总能提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在这样的情况下,贾进才决定提拔他。

有一次,陈永贵看到一名16岁的少年在干活儿期间泪流不止,便赶忙上前询问原因,少年表示自己也想加入互助组,但是由于年龄不够,劳动力跟不上,却遭到了婉拒,这时陈永贵突然想到,大寨村的很多老年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假如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是很难彻底改变落后面貌的。

陈永贵和贾进才商量之后,决定成立一个新的互助组,并取名为“老少组”,他铿锵有力地对着乡亲们说道:“老人经验丰富,少年总会成长,而且只要我们跟着党走,那就绝对不会出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陈永贵

老少组成立之初,陈永贵便成为了组内的唯一劳动力,虽然说他干的活儿最多,但也从不觉得自己吃亏,收入也一直平均分配,同样陈永贵也因此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在陈永贵的带领之下,老少组的粮食产量大大增长,达到了150斤,比之前的互助组还足足多了30斤,在这样的情况下,乡亲们逐渐看到了希望,并纷纷决定加入老少组,与陈永贵一起改变贫困现状。

1949年,老少组的粮食产量达到了169斤,随着组内人数的不断扩大,陈永贵的实力也直接得到了乡亲们的肯定,成为了劳动典范。

1952年,陈永贵正式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之后,他一心带领大家摆脱当下落后面貌,并于第二年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 陈永贵

陈永贵常常在合作社中进行劳动竞赛,以此来充分调动乡亲们的劳动积极性,并开始推行十年造地计划,从根本上解决当下问题。

当时大寨村有大片的山沟地形,这种地形很容易导致水分流失,尤其是大雨过后,土壤的养分被直接冲刷,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从而影响粮食的产量,在此情况下,陈永贵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开垦梯田。

除此之外,陈永贵还在这基础上修建了蓄水工程,在他的带领之下,不仅仅使土壤保留了充足的养分,而且就连粮食的产量也因此翻了几番,乡亲们看着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从而更加相信陈永贵了。

其实在这段时间内,毛主席也非常关注全国各地的粮食产量问题,并针对这件事情发表了重要讲话,而陈永贵带领的老少组就有15户突破了500斤每亩的粮食产量,因此他受邀来到太原,参加了全省农业丰产劳动模范大会,继而成为了劳动典范。

图 毛主席

在这之后,陈永贵信心十足,并鼓足了干劲儿,一定要带领大家彻底解决粮食问题。

1963年夏,大寨经历了一周的大暴雨后,不仅仅冲垮了村民们苦心修建的大坝,而且就连庄稼也没能幸免,乡亲们见状都非常着急,并慌了手脚,就在这时,陈永贵率先站出来稳定民心,并大声说道:“只要咱们共同努力,一切都会有的。”

除此之外,省市也都一直关注着大寨村的后续情况,并常常打电话询问,但是陈永贵和乡亲们却婉拒了这次援助,而是通过自己的力量挽回损失,他们认为全国还有不少地方更需要这笔援助,他们就不添负担了。

在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之后,陈永贵和乡亲们齐心协力将冲垮的大坝和房屋重新修建,并带领大家度过了这次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陈永贵

毛主席亲邀生日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1963年年底,当时的中南局书记处书记李一清亲自前来大寨视察,在这期间他一直面带笑容,并肯定地说:“大寨这次遭受暴雨袭击之后,却不要国家的援助,这样的精神实在太可贵了,而且这也是值得各地人民学习的,尽管说陈永贵只是一个农民,但是他的能力与远见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让我看到了他身上的魅力,以及农民之外的东西。”

在这之后,陈永贵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并且还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注意。

1964年1月19日,陈永贵受北京市委和市人大的邀请,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面对现场的人山人海,陈永贵从容不迫,在接下来的演讲中,他声情并茂的总结出了自己多年的经验,并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图 陈永贵

1964年3月,毛主席在南巡期间召见了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茄等人,并仔细地听他们汇报工作,陶鲁茄动情地说着大寨的情况,并肯定了陈永贵的实力:“我在农村多年,与不少农民都打过交道,我认为陈永贵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农民。”

毛主席听他这样说,瞬间来了兴趣,陶鲁茄不仅仅汇报了大寨的评工记分制度,而且还汇报了陈永贵带领大家粮食翻番的情况。

随后毛主席主动问道:“陈永贵是哪几个字?他识字吗?”

话音刚落,陶鲁茄就在纸上写下了陈永贵的名字,并回答道:“他42岁开始认字,今年50岁了,读书看报没问题,而且还懂得逻辑。”

毛主席听过之后哈哈一笑,并说道:“陈永贵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所做的事情却不少。”

图 毛主席

在这之后,毛主席继续南巡视察,每到一个地方,他总会讲起大寨精神,并述说着陈永贵的事迹,陈永贵不仅仅带领乡亲们改变了落后现状,而且还从不搞特殊,一直记着初心,本着艰苦朴素的原则,想要农业发展起来,就得有大寨精神。

1964年12月。陈永贵受邀到北京参加第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顺利结束之后,他跟着大家一同离开,就在这时,后面传出了周总理的声音:“永贵同志,请等一下。”

陈永贵听到之后,立马停下脚步,周总理见状赶忙上前笑着说道:“今天晚上是毛主席的生日,主席特地邀请你前去,你不用再去大灶吃饭了,跟着我走吧。”

图 周总理

当时的陈永贵非常激动,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亲自见到毛主席,一路上他的内心十分忐忑,不知不觉就跟着周总理来到了休息室,过了一会儿毛主席便笑着走了进来,并与现场的人一一握手,他看着陈永贵亲切的说道:“永贵好啊!”

宴会开始时,毛主席主动举起酒杯:“今天叫大家前来,并不是为了给我举办生日宴,而是想用自己的稿费请你们吃顿饭,咱们这里有工人、农民、科学家以及解放军,这次除了吃饭之外,重要的是谈话。”

在这期间,毛主席发现陈永贵非常拘谨,很少动筷子,便笑着和他说道:“永贵同志,多吃点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毛主席

话音刚落,毛主席便主动为他夹了点菜,热情地再次开口:“这个菜就不错,多吃点,永贵同志可千万别客气。”

之前毛主席就已经了解了陈永贵当时已经50岁,想到这儿,他又笑着说道:“你这五十知天命了,带领大寨摆脱贫困非常好。”

在毛主席的不停招呼之下,陈永贵的紧张心情瞬间消减了大半,而毛主席的平易近人也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宴会结束之后,陈永贵的内心依旧非常激动,甚至还想到了一首古诗:

“下山容易上山难,上得山来景更宽。莫说此山无人到,更有高峰在前边。”

图 毛主席与陈永贵

次日,陈永贵和毛主席握手的照片就登上了各大报纸,同样陈永贵的名字也家喻户晓。

1967年5月,毛主席在天安门前检阅红卫兵,而陈永贵就在他身边,当时的毛主席非常开心,并握着他的手主动开口:“永贵同志好啊。”

随着陈永贵的逐渐被认可,他也一直不忘初心为百姓办事,不仅仅平反了冤案,而且还为乡亲们免掉了粮食债。

1975年年初,陈永贵受邀前往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议结束之后,周总理返回医院,并派人通知陈永贵来一趟,周总理见到陈永贵之后,严肃的说道:“我这次急着找你,就是为了安排人大的相关事情,你得有个心理准备,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将大寨精神传遍全国各地,你意下如何?”

图 周总理

陈永贵听过之后很是震惊,并立马回答道:“周总理,这怎么能行呢,我文化水平不高,实在是难以胜任这个副总理啊。”

周总理知道他的想法,随后又再次严肃地说道:“永贵同志,你是共产党员,就要接受党的安排。”就这样,陈永贵住到了钓鱼台三号楼,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在这里不能深入群众,便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件事情,毛主席得知之后亲自作出批示:

“下去搞社会调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所有的政治局委员,能下去的都要下去。”

毛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握着陈永贵的手笑着打趣:

“永贵,搬出钓鱼台,这很好。钓鱼台无鱼可钓嘛!”

图 毛主席

不拿工资,一心为民

陈永贵当上国务院副总理之后,按照规定他是可以把自己的农村户口直接迁到北京的,而且也能拿到国家工资,但是陈永贵却觉得他的根在大寨,并不打算迁户口,而且也坚持不拿国家的工资。

在这之后,陈永贵所挣的依旧是大寨的工分,每天只有1.5元,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点工资是完全不够他日常开销的,山西省委考虑到他常常辗转于全国各地,决定每个月给他发放100元的补助。

在这基础上,国务院也决定每天给他多加1.2元,不过之后陈永贵却把大寨每天所给他发的1.5元工资推掉了,一直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图 陈永贵

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陈永贵依旧坚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在穿着打扮以及饮食方面从不讲究,每个月剩下的钱就用来招待客人。

有一次,炊事员为了改善陈永贵的伙食,特地给他买了一只鸡,但是陈永贵看到之后却直接选择了婉拒,并表示自己吃面条就好。

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了陈永贵关于解除其国务院副总理职位的要求,随后被安排前往北京郊区担任生产顾问。

图 陈永贵

陈永贵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在当国务院副总理期间,他最害怕的就是批改文件,并提出了辞职请求,在这之后,陈永贵又拿起锄头来到了地里,总觉得这里才是让他感到最舒适的地方。

不过大家在看到陈永贵亲自干活儿时,都纷纷上前劝说,但是陈永贵却不以为然,笑着和他们说道:“我就是个普通农民,不下地那做什么?”

随着陈永贵的年龄越来越大,他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不再像从前那样硬朗。

陈永贵晚年时期一直在北京郊区生活,去医院例行检查的时候,被告知当时的他已经患上了肺癌,陈永贵的家人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都非常着急,但是他本人却选择放弃治疗,并和自己的儿子耐心解释道:“不用在我身上费时间、费精力了,我这一生没有辜负毛主席对我的信任,已经感到非常满足。”

1986年,陈永贵因病逝世,享年71岁,根据他的遗言,离开之后不葬入八宝山,而是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大寨。

陈永贵身为农民领袖,他切身实地地感受过农民的艰辛,并尽力带领着大家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不忘初心,坚持为人民服务,所留下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