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白求恩逝世40周年之际,聂荣臻元帅写了《“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一文纪念。在白求恩逝世50周年之际的1989年,他又写了《今天仍然需要提倡白求恩精神》发表,并以90高龄接受《人民日报》采访,可见他们的情谊之深。

聂荣臻和白求恩的友谊,可以追溯到1938年。这年1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从温哥华经香港来到中国内地,又从武汉来到了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求恩来到延安

在延安,白求恩首先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风趣地对他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通过毛泽东的描述,白求恩感觉出聂荣臻的不同凡响,对他萌生了一丝敬慕之情。

毛泽东和白求恩谈话

1938年6月,白求恩率领医疗队冲过敌人封锁,到达了驻在山西省五台县金刚库村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见到聂荣臻后,他高兴地说:“聂司令,不不,你是鲁智深。你这个鲁智深,同那个鲁智深不一样哟!鲁智深醉打山门,把寺庙破坏了,你却保护了五台山的庙宇。你这个鲁智深,好呀!”

聂荣臻紧紧地握住白求恩的手说:“白大夫,我们决定聘请您担任军区的卫生顾问,希望您对晋察冀的医务工作给予具体指导。”

“卫生顾问,这个称呼好!”白求恩又问聂荣臻:“告诉我,司令员同志,我的战斗岗位在哪里?”

聂荣臻想到白求恩旅途劳累,劝他先休息几天,但他却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求恩

第二天还没天亮,白求恩就整好行李,牵马来到了司令部,他向聂荣臻提出要到前线给伤员治病。聂荣臻非常感动,他紧紧地握着白求恩的手,再三叮嘱他一定要保重,然后专门派人护送他到了前线。

白求恩到前线以后,用了一周的时间,为521名伤员作了检查,从第二周开始,他又在一个月里为147名伤员进行了手术。他差不多每天要做5个手术,有时一个手术就要花上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每当手术结束时,已经年近50岁的白求恩都十分疲劳,但他总是顾不上休息,又接着喊:“下一个!”

医护人员担心白求恩的身体,不得不请聂荣臻来做他的工作,聂荣臻于是严肃地对他说:“你这样不分昼夜地工作,是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任。”

聂荣臻

白求恩却激动地对聂荣臻说:“我不干,在任何方面我都服从你的命令,可这件事,我坚决不听你的!”

白求恩刚到边区时,看到边区医疗条件、医疗资源和医疗水平都很差,而伤病员却那么多,他非常着急,免不了经常发火。他曾在给马海德的信中说:

全区1300万人口中,我是唯一合格的医生。医院里经常有2500名伤员,去年(1938年)作战1000余次,而只有5名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医生、50名没有受过训练的‘医生’和1个外国人承担了全部工作。

正是在这样的现状下,白求恩对医护人员要求非常严格,一开始,他只要看到有人没按规范操作就发火,有时甚至动手打掉手术时别人递错的器械。但他渐渐地发现,边区的这些医生非常刻苦努力,甘愿受委屈也要跟着他学习,这让他非常感动,他开始不发火了,而是非常耐心地给他们讲应该怎么做。

白求恩和学员

为了尽快把医护人员培训合格,白求恩总是利用自己晚上的休息时间给他们上课,他曾说:“我的确很累,但我已有很长时间没有这么高兴了。我很愉快,因为我做的是我想做的事。”

聂荣臻非常关心白求恩的生活,他把阜平县县长董越千调来给白求恩当翻译,又从四分区调来了会做点西餐的冯志华,还从后方医院挑选了有经验的护士赵冲,负责管理白求恩的手术器械。白求恩对此非常感动,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我有一个炊事员,一个勤务员,自己的住宅,一匹日本骏马,一副马鞍。我没有钱,也不需要钱。一切均已供应。他们把我当作国王般的同志,给予各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难以想象的礼遇。我能与这些同志相处和一起工作,这是极大的幸福。

平时吃饭时,聂荣臻总是吃自己挣钱买的小米和咸菜,却让白求恩吃部队里少有的大米饭。但白求恩了解到首长小灶也有一定的伙食标准后,专门把炊事员冯志华叫了过来,要他掌握自己的伙食开支不能超过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求恩(左)和聂荣臻(中)

冯志华为了改善白求恩的生活,曾给他做过“土面包”,就是用玉茭面做成饼,切成片,淋上油在火上烤,烤至焦黄,吃的时候再抹上蜂蜜或白糖。白求恩每次吃得很香,但就是这样的“土面包”,他吃了几顿后,也不让冯志华再做了。

聂荣臻还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每月发给白求恩100元的津贴,白求恩知道以后,无论如何都不肯接受,他对聂荣臻说:“我从延安来,知道毛主席的津贴很少,八路军官兵每天只有几分钱的菜金,我是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不应该有特殊享受。”

白求恩还对聂荣臻开玩笑说:“你是晋察冀军区的最高首长,每月才5元津贴,而我不过是一个卫生顾问!”

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

有一天,白求恩收到通知,说是一批由国际朋友募集援助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已经送到,他和几个同志高兴地赶去领取,但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根本没有器械和药品,全部都塞满了石块和烂纸。原来这些医疗物资在通过蒋管区时,已经全部被国民党反动派给拿走了。

白求恩非常气愤,他决定和新西兰的国际友人凯瑟琳·霍尔女士一起去北平买药。他也知道这一行动的危险性,也知道领导一定不会批准,因此他一直对大家保密。

但机灵的翻译还是看出了情况,他知道自己说服不了白求恩,便悄悄地向聂荣臻进行了汇报。就在白求恩准备出发时,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送到了他的手中,上面写着:

白大夫:有要事,即返军区。

白求恩以为是有军区领导受了伤,于是赶紧回到了军区司令部。当他见到聂荣臻以后,聂荣臻告诉他,自己已经知道了他那个买药的计划,并肯定了他的积极性,但也批评他不该瞒着军区领导去冒险。

白求恩却不服气地说:“反法西斯是我们的共同事业,为什么我就不能去冒险呢?”

但不管白求恩怎么说,聂荣臻就是不同意他亲自去买药。最后白求恩没办法,只好委托凯瑟琳·霍尔帮他完成这一任务。

白求恩在边区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看到医院医务人员少、技术落后,不适应战争需要,决定创办一所模范医院。但聂荣臻考虑到当时的环境比较残酷,不适合建医院,但白求恩坚持己见,多次申述自己的想法,并把建议提交给了延安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并得到了中央的同意。

聂荣臻对此感到很为难,他后来回忆说:

白求恩初到边区,不太了解敌后游击战争环境的特点,不了解落后的边区情况,开始提出建设医院的方案有些脱离实际。当时我很为难,因为照他那样做吧行不通,如果加以拒绝吧,一开始就给他泼冷水也不好,我便想了个折衷的办法,不根本推翻他的意思,在一切尚未筹备妥当前,暂且改造一个庙宇当医院,“模范医院”就在一座破庙里搞起来的。

1938年9月15日,“模范医院”正式建成,聂荣臻亲自出席了医院的落成典礼,并宣布白求恩为院长。

聂荣臻(左二)和白求恩(左四)出席模范医院落成典礼

但没过不久,日军就调集5万余人在飞机、坦克及炮兵的配合下,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举围攻,模范医院被炸毁了。聂荣臻怕白求恩难过,主动去安慰他。白求恩却非常坦率地说:“我过去不了解游击战争的特点,也低估了法西斯强盗的残暴。在敌后建立正规化医院,这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聂荣臻点头说:“是啊,我们要建立正规化医院,但敌人不让啊,后方医院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内容。”

听完聂荣臻的话,白求恩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反‘扫荡’,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游击战争确实是好,今后,卫生工作的一切改革,都应该放置到这个前提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荣臻和白求恩接受采访

不久以后,白求恩建立了更能适应野战条件下的流动医疗队。他设计并请人做了两个药箱,驮在骡子两侧,把必需的药品和手术器械都放入其中,成为流动的医院。从此以后,白求恩带领他的流动医院随部队转战,哪里有战斗,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白求恩。

1939年10月初,由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造成八路军医疗器材、药品严重匮乏。白求恩心里十分焦急,他决定回国募集经费、药品和医疗器材,同时向全世界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揭露日军的暴行。

但就在白求恩准备动身的时候,日军突然发动了大规模的“冬季扫荡”,白求恩毅然决定暂时留下,他对聂荣臻说:“我不能在战斗的时候离开部队,等这场战斗结束,我再启程。”

此后白求恩迅速投入工作,他临近火线的孙家庄小庙里设立手术室抢救伤员。一天下午,在为伤员做手术时,他的左手中指不慎被手术刀刺破,局部发炎肿胀。

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

11月1日,一位患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被抬下火线,需要立即手术。这是一种外科烈性传染病,但当时做手术的橡皮手套已经没有了,大家都劝白求恩不要再做手术,但他谢绝了大家的劝阻,毅然完成了手术。不幸的是,他受伤的手指在手术中感染了致命的丹毒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白求恩的手指伤势开始恶化,肿胀疼痛得厉害,他将发炎的中指切开,放出脓来,仍不见好转。但他依然对大家说:“不要担心,我还可以照样工作。”

聂荣臻得知白求恩的伤情后,当即指示:“一定请白求恩大夫休息好,并抓紧时间治疗。”但白求恩却依然坚持工作,病情越来越恶化,到了10月10日下午,白求恩高烧不退,昏迷不醒。聂荣臻马上派医生携带药品器械赶来,要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把白求恩安全转移出来。

医生赶来以后,建议白求恩切除左臂,他却摇头说:“不用治了,我是相信你们的。只要能挽救生命,我牺牲两条胳膊也愿意,但已不仅是胳膊的问题了。我的血液里有毒,是脓毒败血症,没有办法了……”

11月11日,白求恩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关头,给聂荣臻写下了一份感人至深的遗言: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蒂姆·布克(时任加拿大共产党书记)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第十号门牌。用同样的内容写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有贡献。
两个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了。
马靴和马裤给冀中的吕司令。
贺龙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感觉遗憾的就是稍显孤闷一点。同时,这里的同志,对我的谈话还嫌不够。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1939年11月12日5时20分,白求恩不幸病逝,享年49岁。聂荣臻得知这一噩耗以后,顿时泪流满面。几天以后,他收到了白求恩给他的遗书,读完以后,他反复抚摸着白求恩的遗物,泣不成声,久久说不出话来……

白求恩去世

白求恩去世5天以后,晋察冀边区为白求恩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聂荣臻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他凝视着白求恩的遗体,含着眼泪,悲壮而深情地高声唱着:

亲爱的白求恩同志啊,
你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战,
誓以我们的胜利,
来作你革命的祭礼!

聂荣臻向白求恩的遗体告别

1938年11月16日,聂荣臻又写下了《纪念白求恩同志》一文,文中说:

把军区卫生学校改名白求恩学校,并准备以军区一个模范的医院定名为白求恩医院,以永远纪念我们这位伟大的国际朋友。

白求恩追悼大会

1974年,在白求恩战斗过的山西省五台县松岩口村,按当年的原貌重建了“白求恩模范病室”,聂荣臻亲自为病室题词纪念。

时至今日,两位伟人早已作古,但他们在那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结下的情谊,永远是我们拜读的典范,他们的名字也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