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宏阔与飞扬——孙健书画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健(号 图熹)

1990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

2008年毕业于中国书法院研究生班;

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孙健书法工作室导师;

荣宝斋书法院特聘导师;

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入选专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

北京密云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文 | 王登科

与其说传统书法绘画在当代呈式微趋势的话,倒不如说是承载这种传统的社会场域和人文环境发生变化的结果。其实,这对于历史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世风浇漓之后,人们再去回望传统、追求传统,在时空悠移的距离中,传统的魅力则更加突显,书法,作为一门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性艺术形式则更具有代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的书法与书法的传统虽说大体指向的分别是书法的表象与精神,但在此我们可以概括地统称为“传统”。它是在千百年人文光辉的相互映照里所形成的一种相对恒定的审美体系,是相对于“污泥浊水”的一条浩瀚的文化清流。对于中国书法传统而言,这“清流”至关重要,因为它是纯正的血脉和“一以贯之”的源泉。

在当代“竞赛工巧”的书法时尚和潮流中,仍然会有一些“隐逸”的书家在默默地坚守“传统”。其实也未必是刻意地坚守什么,就是生活的态度使然,平实、自然的书写,源自“清流”又见个性之发扬。在我看来,以隶书擅场的孙健便是这样的一位。

孙健以隶书筑基,举凡汉隶名品无不涉猎。尤于《礼器》《张迁》《鲜于璜》《西狭颂》等用功最勤。而且下级郑簠、邓石如、伊秉绶等清人风尚。他于隶书是取其宏阔,意在飞扬。汉人的庄严、朴质、峻逸给他的临写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想象力。或许正是这种汉隶的质素,激发了他内心相似的精神内涵,于是乎,孙健找到了一种最能恰如其分表达自己的方式,这也恰恰是他对隶书一往情深的根由所在。

在汉人那里,隶书是“功用”的铭石之书。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审美品质是先以实用为根基,其书写与镌刻者的审美与个性是偶作发扬。然而,当代书家大都将“铭石书”引为“写生”对象,并将之“形式变化”以适应今天的美术视野与观念。确实,在过多地赋予汉隶以视觉使命的同时,隶书的品质发生了变化。其实,何止是隶书,当代书法正在从各个方位瓦解传统的“象牙之塔”。当然,这或许是历史的必然,然而也恰恰是我们需要理性对待的一种文化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而言,孙健的书法是属于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踽踽独行。他没有沾染时风与习气,他的隶书是上溯自汉人的、一种葆有天然、古雅风格的祈尚,进而又从清人隶书中问得消息,平铺直叙里偶作飞扬,恰到好处地将隶书的品质状括而出。总而言之,这种源自于传统和内心的书写恰恰是当代所或缺的。首先,我说他是一种中道的书写,不偏颇,入得了传统的清流,且带有一种理性的精神。与此同时,还能忠于自己的内心,并在“变化气质”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说,好的艺术一定是“无古无今”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孙健的作品中得见其一斑。

孙健的隶书取法高古、昂扬大气,无市俗炎闹之态。一如其为人的庄严持重。用笔自在洒落,结体、随行就势,无忸怩、无作态,清新充满。天趣自足。其行书用笔也常取隶势,纵横捭阖,奇逸峻爽之气发乎毫楮间,其心襟、其局量可一望而知之矣。

孙建近年也从吴公悅石先生习画。起步虽晚,但由于目标明确、方法得当,以及最重要的是由书入画,路数的贴切,使得他能够在几年的时间里便深得大写意绘画之三昧。所作花鸟笔笔生发、气象不凡,且能体味骨法用笔,举凡穿枝添叶、经营布白,皆能暗合道妙,并赢得了画坛同道的广泛赞誉。

当然,正如前人所谓的“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这“因缘”还要靠时光的“烟云”去供养。好在孙健尚值壮年,期待他以自己的天资和勤勉、以及敏感的艺术感觉和人文修养,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

匆匆赘述,并与孙健及广大同道互勉。

2018.3.19于琉璃厂

部分作品赏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