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安舆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出品|零态LT(ID:LingTai_LT)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创新)是你有机会进入市场”。

2023年1月10日,百度Create2022 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断言,在他看来,只有不断获得用户和客户反馈,摸着“反馈”过河,才能最终实现长期价值。

大会上,百度一口气发布了十个行业领先的创新黑科技,并分享了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能搜索、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科学计算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思考,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过去的2022年,行业进入转型“深水区”,业内对“风口”的讨论减少,对行业和公司发展的健康度关注逐渐增多。随着投资风口淡化,前沿科技也要以落地和反馈作为其重要评价标准。百度旗下从自动驾驶到昆仑芯、大模型、飞桨、智能云业务等,都是基于实践反馈,一步步迭代,跑出有价值的创新。在这背后,百度已经在过去十年中投入超1000亿用于研发。从研发到落地,百度遵循的“反馈驱动创新”功不可没。

企业如何坚持长期思维,穿越周期,成为2023年业内思考的关键。2023新年伊始,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李彦宏此番演讲,道出了百度创新的秘密,也让行业对百度穿越周期的能力更加信服。

01

从萝卜快跑到昆仑芯片

百度如何“反馈驱动创新”

数十年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百度探索出了一条“反馈驱动创新”的实用路径——从技术到产品,结合行业需求,加强创新动力,也加速落地。

李彦宏认为,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不是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就突然能够造出一个摩天大楼,创新是市场不断给反馈,才有机会往前走、实现创新,这也是“反馈式创新”的初衷。

技术自信带来的创新正在实践中以得彰显。当下,百度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进行全栈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百度的基础业务分为四个层面——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从高端芯片昆仑,到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再到文心预训练大模型,各个层面都有关键自研技术,每一层之间都有很多反馈,通过不断获得反馈,实现端到端优化。

“当有足够的规模时,端到端才是效率最高的。当大家把自己的具体业务和端到端结合起来看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要落在‘创新的本质是效率提升’上。”李彦宏在此前的分享中表示。

“反馈式创新”也要求各个业务能够站在整个体系之上思考问题,实现创新反馈与业务的“闭环化”。由此,百度的技术架构,本质上可以降低行业使用技术门槛,越往下越通用。而技术向上,则是更专用,深入产业去深化应用。

以百度的昆仑芯片为例,百度昆仑芯片在AI芯片中性能领先,这是因为它已经为百度的搜索服务优化了十年。百度的搜索服务,每天响应几十亿次真实的用户使用需求,每天进行1万亿次深度语义推理与匹配,能够提供最真实、最及时的反馈,从而倒逼大模型、深度学习框架和芯片的优化。

▲图:Create大会上呈现的计算中心

比如,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是当下国内自动驾驶落地的范例。在北京亦庄等地,很多居民已经开始养成“打”萝卜快跑车出行的习惯,更有用户一年多就下了500单。而正是通过用户不间断反馈,萝卜快跑才能够快速升级。从去年开始,百度也坚持每季度都公开萝卜快跑订单,从而让大众清晰认知到,自动驾驶落地不再遥远,而且每个人的订单都可以为萝卜快跑提供反馈,为系统升级尽一份力。

这次,百度Create大会上发布的新技术和产品,也是根据用户反馈,在百度长期投入的领域的新成果。

以百度最早、最知名的搜索业务举例,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用户反馈后,依然有升级空间。这次公布的跨模态大模型“知一” ,具有跨模态、大规模、高效率三大特点,能够打破资源形态界限,将满足需求的结果呈现给用户;新一代索引“千流”则彻底改造了引擎后端架构,从而推动搜索效能飞跃,让优质信息得到最有效的呈现与分发,帮助用户更好与更快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比如生活中常见的车载人机交互场景,现在市场上的解决方案,总会出现掉线、声音模糊,识别率低等问题。百度研发了全行业第一个在手机上实现纯软件方案回声消除的技术,和基于SMLTA2的世界上准确率最高的多场景统一语音识别预训练模型,让人机交互更智能顺畅,更逼近人与人直接交互的体验。

可以说,这些黑科技虽然看似天马行空,但实际都是从底层架构出发,根据用户反馈和需求,主动做出的创新。

在“反馈式创新”驱动下,百度的策略更加“务实”。李彦宏曾在近期全员会上说,百度依然非常看重技术投入和创新,希望通过创新带动增长。

与以往不同的是,李彦宏强调了技术与市场的匹配,让技术专家不要“自嗨”,“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百度所有人要提升认知高度,做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无数人依赖的技术。”

02‍

赋能实体经济‍‍‍‍‍‍‍‍‍

人工智能落地黄金十年‍‍‍‍‍‍‍‍‍‍‍‍

去年Create大会上,李彦宏曾提到,“随着技术应用门槛不断降低,创造者们将迎来属于人工智能的黄金10年”。现在,人工智能落地已经是全行业大势所趋。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性不断提升,开发和应用的门槛进一步降低。

2022年是大模型产业化应用元年,通过集成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多模态能力,结合多种行业和业务场景进行调优,摆脱传统AI应用碎片化、作坊式开发方式,为深度学习技术进入新阶段带来了机遇。

以百度文心大模型为例,截止到目前,已经累计发布了11个行业模型。其中,此次发布的“天才编剧文心ERNIE 3.0 Zeus和美术师、插画师文心ERNIE-ViLG 2.0等,就大幅降低了编剧、美术、插画、剪辑、动画师等门槛,甚至几乎可以完成一部影片的许多重要工作,独立创作影视动画作品。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深入产业,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百度的云平台与各类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落地,提升实体经济的案例不胜枚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Create大会上呈现的城市中心

百度作为标杆案例的智能交通,借助车路协同等一系列提升效率的方式,把通行效率提升了15%至30%。百度的智能交通方案已经落地全国63个城市,交通部也正式将百度列为交通强国的试点单位。

根据行业数据,2027年之前,中国一线城市不再需要限购限行,从而激活汽车消费,为城市疫情之后的经济注入新活力。2032年之前,靠交通效率的提升,拥堵问题就基本可以解决 智能交通也为能源、电力、水务等实体经济领域创造了一个行业范式,即依靠“智能调度系统”实现效率的显著提升。

比如全球最大的风电运营商龙源电力集团,在发电端运用百度 AI 智能化管理平台,在北京就可以轻松管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2000 多台风机,200 多座风电场。通过 AI 巡检,风机巡检效率最高比过去提升 10 倍,还有效避免了巡检工人高空作业的风险。

泉州的“水务大脑”,在百度云平台的帮助下,实现精准预测用水量、按需供水,工作人员只要在中控室就可以完成对占地 240 多亩、17 间厂房的水厂全流程精确管理,甚至出现了“整个水厂就只有两位工作人员”的现象;在山东寿光,利用“AI+农业”,实现蔬菜生产的智能化,让没有经验的农民也可以成为种植能手,菜农们通过大屏或手机 App 就可以实时监控种植环境情况,远程控制大棚的卷帘、放风、施肥、浇水;通过 AI 帮助,能够让蔬菜种植产量提升 10%,水、肥、药使用率减少 15%,商果率提升 15% 以上,实现从“经验种植”到“智能种植”的转变。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大规模落地的“黄金十年”已经初见端倪。

03‍

二十年起落‍‍‍‍‍‍‍

百度如何穿越周期

从2000年李彦宏回国创业至今,百度的发展经过了几番起落——在技术为本的初心下,挺过一轮轮寒冬,最终成就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同时,也一直坚持AI技术战略,过去十年间,百度已经在研发上投入了超过千亿元。

一方面,百度选择长周期资金、资源、人才持续投入,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诸多投资人和券商们看来,百度的人工智能业务都不是加分项,并给收入核心—移动生态和搜索业务添加负担。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长期持续投入技术,却能实打实帮助企业穿越周期,不断向好。这也是其坚持技术投入的底色。

图:莫比乌斯环

所幸,过去一年时间,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商业应用层面,人工智能都有了方向性的改变。

技术层面,AI从理解内容,走向了自动生成内容,这包括AIGC用于作画、用于图文、视频等多类型的内容创作。而自动驾驶也是最典型的案例,从最初的想法,到规模落地,百度用持续的投入做到了全球领先数据支持——截至2022年9月累计订单超过了140万单,在北京、上海等10多个城市运营,并在重庆和武汉开放了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从这次Create大会上可以集中体现,基于持续十年不断的投入和反馈式创新,百度得以穿越周期。

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加快,国内全面支持“平台经济发展”,中信建投证券和浦银国际证券最新研报都提到,最近大科技公司“政策风险开始有缓和迹象”,风险明显缓释,预计今年互联网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基本面,有望实现业绩与估值修复。

这个时间点,以李彦宏为代表的知名科技公司企业家们,通过发声表达穿越周期的信心,也为新的一年吹响了号角。

本文为零态 LT 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关注零态视频号 离商业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