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俊慧 来源:IT时报

岁末年初,云计算市场迎来“年终总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2021年相比,2022年的云计算市场增速放缓。IDC数据显示,中国云计算市场在2022年上半年规模达到165.8亿美元,同比增速30.7%,专属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2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与往年40%以上的增幅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速。
另一则消息则是裁员。最近,美国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宣布,将在公司重组中裁减约10%的员工,大约8000人。

然而,寒潮中,并非所有过冬者都同此凉热。最新数据显示,电信运营商云在2022年发展迅速,原本相对稳定的云市场格局出现较大变数。IDC刚发布的专属云服务报告显示,三大运营商市场份额从2021上半年的30.2%提升至2022上半年的37.0%,其中,中国电信的天翼云继续保持龙头地位,蝉联专属云市场榜首。

这并不是天翼云在年底收获的唯一好消息。

不久前,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中国私有云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具备软硬件全栈技术能力的厂商成为私有云市场的主要代表,其中,天翼云凭借云网融合、普惠泛在的差异化优势,位居中国私有云市场领导者象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起的“可信边缘计算推进计划”“分布式云扬帆计划”中,天翼云分别被授予“边缘计算先锋企业”“分布式云先锋企业”称号。

自从2021年11月将Logo改为红色之后,天翼云似乎“鸿运当头”,一路开挂,不仅在2022年7月被明确为国云底座框架,2022年底的天翼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又交出一份《天翼云白皮书》和自研紫金DPU,更是喊出2030年要“成长为国内高端云计算品牌的引领者,我国走向世界‘国家名片’”的目标。

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私有云成市场主流

自2006年亚马逊首次打开云计算市场起,公有云一直是市场主流。阿里云、腾讯云等互联网云服务商都从中挖到了第一桶金。然而,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报告显示,随着新冠疫情对私有云部署造成的影响不断降低,传统企业上云需求不断释放,私有云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线下实施部署开始出现回升;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加速,专属国资云建设加快,为私有云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最直观的是数据。报告说明,2021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为1187.5亿元,同比增长33.1%,以3000亿的总市场规模估算,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但2022年私有云的市场规模预估为1570.4亿元,到2024年,预测市场规模有2768.2亿元,增速都在30%以上,云计算市场快速增长“第二曲线”的地位愈加明显。

私有云受青睐的关键原因自然是数字经济地位的明确。在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而从发展路径来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方面,传统企业、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数字化和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等等都是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的重要领域。正如报告指出,为顺应IT变革趋势和更好赋能业务数字化转型,且确保业务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电信、交通、制造业、能源、医疗卫生、教育等已成为中国应用私有云的主要行业。

作为云服务的国家队,私有云和政企市场恰恰是天翼云的强项。数据显示,目前天翼云已承载20余个省级政务云,300余个地市级政务云,参与了10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服务客户超过200万。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信财报也显示,天翼云收入翻番。

自主创新是第一动力

不久前发布的《天翼云白皮书中》中,明确天翼云未来两个阶段的发展里程碑:一是2023到2027年,为天翼云5.0阶段,即云网边端融合阶段;二是2028到2030年,为天翼云6.0阶段,即智能泛在云阶段,最终将云网资源打造成像水电资源一样无处不在、按需供应、快捷可取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让算力成为一种公共服务,同时也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是天翼云为自己画下的未来,支撑这幅巨作的,是历经十年艰苦的自主创新之路,是逐渐与世界云计算厂商并肩的科研成果。
12月29日召开的天翼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发布了天翼云自主研发的基于紫金DPU的新一代云计算体系架构,实现对计算、网络、存储等算力资源的快速云化加速,具备高性能、低延迟、高可靠、可大规模部署的特点,实现了服务器虚拟化零损耗,全面释放了算力。让CPU的归CPU,DPU的归DPU。

从2015年亚马逊收购芯片厂商Annapurna Labs开始,全球云计算厂商和芯片厂商先后进入DPU领域,到2017年才正式有产品推出,但真正实现大规模商用DPU架构,目前只有亚马逊AWS和阿里云走得相对超前。

紫金DPU并不仅仅是一个硬件,天翼云基于其搭建了新一代云计算体系架构,这才是其作为云网融合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优势。据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小明介绍,天翼云将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算力全部迁移到自研的软硬结合体系中,构建面向不同算力、全国产化、自主可控的第二平面。

从2021年实现了全栈自研,到今年在硬件、芯片上不断推出自研产品,天翼云在核心关键技术上不断突破,不断拓展自主可控的新边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IT时报》记者了解,软件方面,天翼云自研云底座核心组件,实现对OpenStack等一大批开源软件的替代,实现服务器操作系统、软硬协同超大规模云平台、CDN、大视频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通过适配异构多样化的基础软硬件,打造了全栈自主可控的云;硬件方面,除了DPU,天翼云还定制CPU和服务器,自研高密度白盒交换机、智能网卡,大幅提升了存储和网络性能并简化了设备管理及维护。

云网资源将成为新一代水电煤

2022年2月,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发布,对于已经在云网融合领域耕耘六年的中国电信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从技术架构上看,东数西算天然是云网融合的,算力的智慧化调度在某种程度上,比算力资源的建设更加重要,而对于天翼云来说,这种能力一种天然的基因。

和互联网公司不同,落地经营的电信运营商天然拥有本地资源优势,数据显示,天翼云在全国布局了“2+4+31+X+O”资源池,其中,2是内蒙古、贵州两大航母级资源池,4是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陕川渝中心资源池,加上31个省(区、市)资源池、多个(X)属地云、边缘云、CDN节点等市县级资源节点以及海外节点(O)。

此外,中国电信是国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中国最大的IDC服务提供商,拥有700多个数据中心,IDC机架达48.7万个,“一城一池”累计覆盖超过160个地市,总体算力规模达到3.1EFLOPS(每秒310亿亿次浮点运算)。

如此大规模的算力,通过天翼云自主研发的算力分发网络平台——息壤,以“随缘算网”的方式,对边缘云、中心云、第三方资源等全网算力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息壤”好比是一个算力传输的枢纽,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每分钟数万次、每天上千万次的算力统筹和调度,把东部需要进行的机器学习、数据推理、智能计算等AI训练和大数据推理的工作放到西部,自动配置和调度相应算力;把东部对时延不敏感的、不活跃的、需存档的海量数据,放在西部存储……

在刚刚评选出的2022年央企十大工程中,“息壤”与“中国空间站全面建造完成”“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全面开工”等重点项目并列其中,而如此庞大的算力网络,天翼云早在2022年5月17日便对外发布,距离“东数西算战略”出台不过三个月。

面向未来,天翼云提出将在2030年实现云网资源公共服务化,这是62年前“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对于未来的大胆预测,如今,未来终将到来。

一朵云变万千云

中国电信前任总经理李正茂在《云网融合—算力时代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一文中,提出未来的算力设施将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算力将更加多样性,智能算力、超算算力、前沿算力并存;第二,算力布局将泛在化,以边缘计算、端计算为代表的算力形态,将与规模化算力形成互补;第三,算力智能化、绿色化、可信化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如今,天翼云正沿着这三个方向在“云端奔跑”。尤其在算力布局方面,分布式云成为天翼云的独特优势。

2022年,天翼云4.0边缘计算能力全面升级,可基于中国电信优质的网络、计算、存储资源,以及边缘云、一体机、边缘盒子等基础产品,提供分布式、低时延、可调度的云化服务,构建了多层次的边缘能力生态。目前,天翼云边缘云建成了900多个节点,能够提供多线接入能力,可在省市电信机房、客户机房、业务现场提供丰富多态的云服务。

去年推出的分布式云天翼云4.0依托“2+4+31+X+O”资源池,客户可以将业务按需部署在客户现场、边缘云、中心云等节点上,仅用“一朵云”就能充分满足自身不断变化的用云需求,其中66个资源池通过工信部可信云5星最高评级资源池认证和网信办云服务安全评估,云合规能力位于行业第一梯队。

基于在分布式云数据库、云操作系统、弹性计算、云存储、云网络、CDN等关键技术领域中取得的突破,天翼云4.0实现了公有云、私有云、专属云、混合云、边缘云多种形态云服务,能够做到“一云多态”“一云多芯”式的全场景覆盖。

一朵变万朵,一云有多芯,一城有一池。这一年,天翼云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