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之际,气温下降,在冷空气的刺激下,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我们都说,未病先防,冬季就像是一道“坎”,需要我们迈过去,要想爱心护脑,就要尽早做好准备工作,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季易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01.高血压脑出血

低温高压天气容易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全身血容量增加,循环阻力加大,交感神经受冷刺激导致人体代谢加快,心率加快,心脏排血量增加,容易引起高血压的发生或复发,成为脑出血的致病因素。

02.脑梗死

在寒冷刺激的情况下,侧支循环的血液供应减少,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受到影响。当脑血栓或分水岭梗死时,侧支循环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保护作用。容易形成梗塞性病变。低温导致人体全血粘度增加,从而增加了梗塞几率。

03.心肌梗死

冷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加强。心肌耗氧量的增加依赖于冠状动脉供血,而冠状动脉疾病不能及时供血,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在冬季高发?

其实,心脑血管疾病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在冬季却是高发季。

为什么呢?这就跟以下这些原因有关了——

1、天气严寒,血管易爆易堵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血管也会做出反应,比如收缩痉挛、升高血压,这一举动就 容易诱发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而且,老年人的血管大多硬化,舒缩功能异常,适应性降低,受寒冷刺激后,就更加容易使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特别是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一不小心,发病率更为加剧。

2、运动减少,血管易堵

另一方面,冬季人们运动量减少,体内机能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血液循环减缓,容易引起血管堵塞,导致脑梗发生。

3、抵抗力,易患疾病

人体受冬季环境气候影响,容易发生感冒、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样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因此,冬至过后,气候至冷之时,心脑血管患者更要小心防护,预防疾病发生。

爱心护脑 牢记5个法宝

1、控制好三高:按时服药,定期检查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坚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监测好自己的血压血糖等情况,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到医院去复查疾病情况。

2、生活规律:饮食营养均衡,作息规律

冬至大过年,很多人会把冬至当做小年过,少不了大鱼大肉,其实暴饮暴食,过多摄入高汤高盐食物,反而不好。应该要饮食均衡营养,低盐、低脂肪。还有是不要熬夜,要保证良好的睡眠,早起起床不要突然起身,要先缓个5分钟,等适应了,在起床活动。

3、合理运动:注意保暖,强度适宜

冬季可以适当做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打太极、漫步等是不错的选择。但是需要注意,高血压患者,不应该起太早去运动,避免严寒刺激,尽量安排其他时间段,以免发生意外,而且外出要记住添加衣服,做好保暖工作。

4、情绪调控:忌大喜大悲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为此,我们应该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注意保持心态平和、精神愉悦、切记暴怒、狂喜、忧郁、恐惧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