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西方多国于近期升级了对乌克兰的军援,拜登政府更是批准对乌提供50辆先进的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但两位美国前高官仍对当前的俄乌冲突局势极为担忧,认为乌克兰在这场战争中获胜的机会正在溜走。据参考消息报道,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和前国防部长罗伯特发表了一篇联名文章,题目或许会让基辅当局感到“触目惊心”,即《乌克兰没剩多少时间》。

文中内容指出,乌克兰的国家经济已经濒临崩溃,数百万人沦为难民,基础设施和工业体系遭到严重破坏,该国之所以还能维持战时政府运转,几乎完全有赖于西方的援助,尤其是严重依赖美国。显然,关于“如果失去了西方的支持,乌克兰的战争机器就会瘫痪”一事,差不多已经成了各界心照不宣的默认事实。

文中随后指出,在上述背景下,如果乌军迟迟未能在战场上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西方或不得不向泽连斯基政府施压,要求乌方开启与俄罗斯的停火谈判,但这将导致俄方获得有利地位。

毫不令人意外的是,赖斯和罗伯特给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的建议,即美国及其盟友应迅速、紧急地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装备,提高乌军的作战能力。在两人看来,这种对乌军援强度不仅要达到能“阻止俄罗斯发动进攻”的程度,更应使乌军具备在“在东南部战线上全面击溃俄军”的能力。

这就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在上月中旬表示,该国需要300辆坦克、大约700辆步兵战车和约500门大口径榴弹炮,才能有效击退俄军进攻。要注意,这还只是“击退进攻”所需的重装备数量。若是想让乌军彻底获得地面技术类装备优势,乃至足以实现对俄军的“平推”,西方对乌援助的重装备总量恐怕要比扎卢日内提到的还要多几倍。

考虑到美国陆军封存了几千辆M1系列主战坦克和M2步兵战车,故美政府在向乌克兰提供陆战重装备方面有着极大的从容度。但从拜登政府当前的援乌力度来看,其只是以类似“添油战术”的方式,一小批一小批地向乌克兰输送重装备。

从军事角度来看,添油战术是一种效率不高且危险性极大的做法。由于战斗人员和装备只能分批投入,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优势,故很难让己方获得可主动发动攻击的能力。不仅如此,分批次进入战场的人员和装备,也很容易被敌方“一口口吃掉”。所以说,添油战术并不适合用于进攻,只是一种在守势环境下“苟延残喘”的打法。

然而反过来想,从美国的立场出发,一个能长时间拖住俄罗斯,乃至在战场上对俄罗斯长期“放血”的乌克兰,恐怕才是美政府最想要的“代理人”。与其让乌军获得可在短期内展开反攻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能力,倒不如让乌克兰军队持续处于实力“不上不下”的状态,既难以在短时间内取胜,但也不至于快速溃败。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尽可能长久地消耗俄罗斯的综合国力。

所以说,两位美国前高级官员看待这场冲突的高度和层次,恐怕还是比不上拜登政府。换句话说,后者的用心和目的显然更加“不单纯”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