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谷东科技创始人崔海涛

对于AR赛道的从业者们而言,刚刚过去的2022年无疑是幸福的一年。

伴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大火,C端AR厂商们似乎看到了市场爆发点,纷纷推出新品。与此同时,消费者们明显感受到消费级AR产品在定价上的疯狂,不少产品的定价均低于预期。

然而反映到真实销量上时,市场却没有给到消费级AR产品应有的热度。据研究机构IDC报告称,2021年全球AR/VR设备出货量达到1123万台,其中AR出货量仅为28万台——而到了2022年全球AR/VR设备出货量更是被下调至970万台,相较去年不增反降。

但在被人忽视的B端市场,AR技术却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发展势头。

同样是在"工业元宇宙"这个概念下,伴随着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工业级AR眼镜开始展露出其应用价值,逐渐在研发、装配、检修、培训等环节被企业们接受。

"我国工业信息化变革正处于转折点,工业AR眼镜作为工业智能化转型中的一环,能对企业提供不少帮助。"谷东科技创始人崔海涛给出这样的解释。

作为国内从事工业级AR产品研发的领军企业,谷东科技的AR产品已被应用于航空、电力、海关、安防等多个行业,并且业务涉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就在上个月27日,谷东科技发布了为工业领域量身打造的的5G防爆单目阵列光波导一体式AR眼镜,再次完善了产品体系。

通过与崔海涛进行对话,我们了解到更多关于这家企业,以及整个工业AR产业的过去,与未来。

工业领域,AR产品大显身手

在一座管路复杂的工厂内部,一名巡检员正专注着排查潜在的险情。与往常不同,这次巡检员带上了一位"新搭档"——一副来自谷东科技的AR眼镜

对于工厂巡检员而言,日常的安全巡检是一项枯燥却极其重要的工作,任何疏忽与遗漏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而传统的纸笔记录不仅步骤复杂,且极易出错。

在AR眼镜的帮助下,巡检员高效地完成了巡检记录工作,并且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地与专家进行远程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R眼镜能在工业领域做的事情有很多,例如工业巡检、远程指导、教育培训等等。实际上工业企业通常更为看重的是AR眼镜是否足够稳定、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使用、操作是否足够简单等等,这也是我们的工业级产品非常注重的方面。"崔海涛告诉镁客网。

相似的案例还有许多,我们可以看到工业级AR产品已经有着比较明确的使用场景以及需求。

例如安防、电力、能源场景,AR眼镜可以在复杂工况、恶劣的工业环境中提供有用的信息;又比如航空领域,AR眼镜可以快速生成一个三维的飞机模型,无需工程师进行拆解即可完成培训工作。

而从AR眼镜诞生的初衷来看,设计者希望借由这个全新的计算平台,构建一个生动形象的三维立体世界——相较于传统2D平面,当三维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进行叠加时,AR眼镜可以便捷、直观的呈现出需要展示的信息,有效提高了人们沟通与理解的效率。

"以谷东科技的产品为例,我们实现了人、数、物三者的结合。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能提供决策层面的帮助。对于一些工业客户来说,这是一款非常好的决策利器。"崔海涛说道。

除了AR眼镜本身给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优点以外,崔海涛提到了工业AR爆发的另一个增长点——自2020年起持续不断的疫情

"随着全球化疫情的常态化,企业对于无人化与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多,AR眼镜作为可以远程交流的穿戴设备,自然有了较高的需求。"崔海涛告诉镁客网。

不难理解,伴随着供应链、人员等流动的停滞,传统工业体系受到冲击,专家无法到场、设备无法检修、人员无法培训等问题层出不穷。这时,AR眼镜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些"不确定性因素"。

因此,工业AR市场迎来了一段发展机遇。

踏入属于AR眼镜的"蓝海"

但事实上,即便没有疫情,工业AR也不缺少推手

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工厂数字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工业AR乃至工业元宇宙的走红,进一步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对于崔海涛而言,他很早就察觉到这样的行业趋势。

据镁客网了解,在成立谷东科技之前,他曾在物联网领域有过多段成功的创业经历。

正是多年来在行业的深耕与摸索,让他看到了AR改变工业的可能性:"这是一片蓝海,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不断向前发现的趋势,同时(我们团队)也希望用技术帮助企业完成转型升级。"

时间来到2017年底,谷东科技成立。

彼时,VR行业正处在投资的"寒冬期"——产品遇冷、投资热情跌入谷底,而AR市场更是名副其实的小众市场。

而在同一年,苹果和谷歌相继发布了AR Kit和ARCore,这两款产品对业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在这之后,业内开始接受这种"虚实叠加"的新概念,AR市场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

事实证明,随着软件和硬件的飞速发展,AR产业在近些年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而谷东科技也跟随着产业发展的浪潮不断前进,目前已经跻身全球工业AR领域第一梯队。

据崔海涛介绍,谷东科技目前已经拥有一支超过150人的核心团队,其中研发人员占据近70%。另外,公司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均有研发中心,涵盖了光学显示、硬件开发、软件算法等多个领域。

专注自研创新,打造"性价比"产品

凭着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以及赛道风口的助力,谷东科技一直保持着强有力的发展势头。但崔海涛也坦言:"在工业级AR眼镜的研发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与挑战。"

之所以用户对于消费级AR眼镜"叫好不叫座",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设备本身

一方面,AR应用场景因为内容的问题,很难搭建成熟的生态,另一方面,在显示、散热、续航等技术层面,AR设备还未真正做到完美解决。

不过就消费级产品而言,厂商可以选择牺牲部分性能来换取性价比的平衡;但就工业级产品来说,可靠性与可用性无法被替代,尤其在工业场景中,AR眼镜需要面对多种复杂的工况、恶劣的工业环境,这就要求厂商将质量放在产品研发的首要位置

因此在谷东科技的研发思路中,为了尽可能平衡性能与价格之间的平衡,研发团队选择从"做减法"入手。

首先,谷东科技一直强调"自研"路线,包括光学模组、硬件模块、甚至"不起眼"的电池,研发团队尽全力做到自主可控。在此基础上,研发团队尽可能做到掌控成本,从而降低整机价格;另一方面,谷东科技在与客户的交流中,精简了平时使用频率较少的功能,这样既降低了整机成本,也降低了客户的教学成本。

如此一来,谷东科技在"不强调成本"的B端市场,反倒赢得了"性价比"的标签。随着谷东科技进军海外的步伐日益提速,"性价比"逐渐成为其最大的竞争力。

如今,谷东科技的业务涉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既有欧洲、北美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东南亚、中东,南美这样的新兴市场。

"我们国内厂商拥有全球最齐全的供应链,以及比较低的制造成本。拥有这样的优势,我们也有理由扩展更广阔的市场。"在问及谷东科技的全球化战略时,崔海涛告诉镁客网。

截至目前,谷东科技拥有C2000S单目AR智能眼镜、C5000D双目AR眼镜等多条产品线。同时,公司也于上个月推出全新一代5G防爆单目阵列光波导一体式AR眼镜,再次完善公司产品体系。

在多条产品线的体系之下,任何规模的企业可以选购最符合需求的AR眼镜,并借此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力。

结语

2017年,微软旗下HoloLens全息眼镜首次进入中国市场,近3万元的标价,注定其难以被大众接受。

但靠着微软的金字招牌以及强悍的产品性能,HoloLens还是收获了不少工业领域的伙伴。也正是多年来在汽车、航空等工业领域的深耕与改进,这款神级产品间接帮助微软叩响了通向元宇宙的大门。

同样是成立于2017年的谷东科技,选择从工业AR入手。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打磨,靠着出色的性价比成功在工业AR领域打响名声。

未来的路,谷东科技将如何走?

"工业元宇宙这个概念背后本质还是工业发展提高生产力的底层技术工具,需要算力等基础技术设施作为底座,也需要强大的芯片、传感器、光学镜头、VR/AR等硬件设备支撑想象和发展。谷东未来将继续完善产品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确切问题,助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工业元宇宙体系下的践行者。"崔海涛说道。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消费级AR产品才是AR厂商的出路。从大趋势来看,确实存在从To B业务起家的AR厂商"倒戈"消费级市场。

对此,崔海涛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工业AR应该是一个专有的方向,不应该与消费端就混为一谈。"在我看来,AR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赋能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场景,能够有效促进工业领域智能化升级,其应用价值更应该被重视。"

"同时ToB领域的AR才是未来5年最确定和稳定的增长方向。"崔海涛补充道。

事实上,AR作为一种新技术,本身仍处在应用模式探索的阶段。有专家指出,"工业级AR也好,消费级AR也罢,都不过是厂商在探索下总结出来的应用模式,这块蛋糕足够大,足以容下不同类型的企业。"这样的观点,与崔海涛的想法不谋而合。

崔海涛告诉镁客网,经过多年探索,谷东科技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从技术到产品再到服务方案的护城河,未来将继续完善光学系统等产品生态圈,通过不断升级服务质量,从而助力客户企业完成降本增效。

从大环境来看,工业AR的市场虽然是一片蓝海且有更高的"投资确定性",然而门槛并不低。

但相信在技术团队的不断探索之下,谷东科技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