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共600字,阅读约1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蓝(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陶灵既采撷西方博物学的方法,更倾向于自古以降的“名物”考据法。他用精湛的田野考察笔触,向我们展示浩瀚川江上令人惊异的水与物的文化。透过事物的镜子,将那些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川江人、事、物托举出历史的水面,凸显出复原时代气息、抢救记录地缘文化的急迫性。将不同时代的侧影与眼泪,通过那些被赋予重任的名物清晰复现。

柳向阳(《中国三峡》总编辑、诗人、翻译家):

作为川江的淘宝人,但凡与川江有关的掌故、传说、旧事、民间谈、老规矩、土物俗语,陶灵无不一一耐心淘洗、呈现于此。在他弥散着野史酷烈气息的笔下,充盈着民间蓬勃生机的川江,既流溢出搏击风浪的艰辛和残酷,也萦回着水生文明的灵异与妖烧。

张森(《散文》执行主编):

陶灵对川江的书写,大约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迄今已近四十年。陶灵对川江的深情,在我心目中,庶几可与写下《酉阳杂俎》的段成式之于盛唐的追挽相比拟。不同于西方以近现代科学分类法谋篇的博物志,陶灵的书写,以段成式的东方的心灵印象与志趣牵系,提供了更加温暖的“沉浸式”体验。一道即将逝去的水生文明情态,被陶灵成功地留下了多维的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芾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