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我国历史上的悲情英雄,也是历史故事中"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典型人物。他的一生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也让后人感到唏嘘不已。无论是历史还是传说,项羽都是非常感性的人物,他的身上流露出很多普通人向往的特质。然而在他最终兵败自刎后,也给人留下了很多的疑案和遗憾。关于项羽乌江自刎的事情,自古以来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绝大多数都认为他选择自刎是心灰意冷所致。学者们认为,如果项羽选择渡过乌江逃生,或许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那么他真的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么?为什么他放弃这样的机会,选择自刎?

从垓下包围斩的态势来看,项羽和他的十万大军是完全处于绝境的。在张良的安排下,汉军五路围攻楚军,几乎堵死了项羽带兵突围的所有路线。东路军韩信,东北路彭越,西北路刘邦,西南路刘贾和英布,再加上南线叛投刘邦的楚国大司马周殷,把项羽包围在了垓下。此时的楚军除了东南的乌江通向包围圈之外,项羽并没有其它跳出包围圈的办法。可乌江水面不宽,地势狭窄,不可能运输十万楚军南逃,顶多就运走几百人。这样的状况下,要么项羽与十万楚军共存亡,要么就带着家眷和心腹,弃军逃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上很多学者的意见是,项羽完全可以带着心腹顺乌江而下,返回会稽老家,重振旗鼓卷土重来。这种说法在古代文人圈子中呼声很高,其中不乏著名文人。宋朝女词人李清照便支持这种论断,她的《夏日绝句》便体现了这个态度。而唐朝诗人杜牧更是在《题乌江亭》中明确指出,"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因此这种说法在整个古代时期都是很有市场的,古代文人把项羽乌江选择自刎作为最大的遗憾和错误的决策。而他们把这种决策的原因归咎于项羽心高气傲,在受到失败的打击时心灰意冷,才意气用事。

在我看来,古代文人的这种看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却脱离了楚汉战争这个大背景。项羽乌江自刎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他在受到一系列打击,随着战争态势变化后,做出的最后选择。做出这个选择之前,他也曾带领军多做过突围的努力,可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太才会有心灰意冷的心态。这个心态是一系列复杂状况的叠加,除了兵败被围外,四面楚歌、众叛亲离也是重要的原因。在他的叔叔项伯都率兵投降的情况下,项羽实在没有太大的筹码与刘邦对抗。而最令项羽感到后路断绝的是,楚国大司马周殷的背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殷是楚国大司马,他负责带领大军在南线协同项羽作战,也是接应楚军跳出汉军包围圈的最后机会。鸿沟和议之后,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撕毁合约,令四路大军包抄项羽,便是把楚军逼向了阳夏和垓下的方向。顺着这个方向南撤,项羽和周殷本可按计划会师,然后一步步的撤回会稽老家。我认为这是项羽最后的机会,如果撤退成功,项羽还可以依托江淮的内河地形与刘邦对峙。以张良和韩信的本事,一两年之内很难灭掉项羽大军。但要项羽卷土重来就要看北方局势的变化,也取决于刘邦和北方诸侯的态度。

可是周殷的背叛让楚军十余万军队投入汉军阵营,堵住了项羽南撤的路线。而周殷附近又受到英布和刘贾两路汉军的夹击,使得整个西南和南方道路完全断绝,除了东南流向的乌江再无逃生之路。

不仅如此,周殷的背叛还给了项羽一个政治信号,楚国的诸侯贵族已经大面积投降,汉军已经深入楚国腹地了。与此向匹配的便是张良让人搞出了四面楚歌的态势,这让楚军认为家乡已被攻占,负隅顽抗只能全家灭族。于是项羽麾下将领们加速叛逃,成建制的倒戈向刘,也让项羽受到进一步的打击。

因此在项羽最后退守乌江边上时,已经众叛亲离,身边除了数百个贴身侍卫,并无其它的心腹将领了。此时项羽只有两条活路可走,要么向刘邦投降,要么从乌江坐船南逃,返回会稽。实际上是否从乌江坐船南逃,其核心在于逃出之后能够重振旗鼓。

当初刘邦在彭城战败后西逃,他可以返回关中咸阳重振旗鼓。因为关中咸阳还在刘邦手里,萧何依托函谷关和武关将其经营为刘邦的大本营。那里兵精粮足,可以为刘邦提供卷土重来的重要资源。同时韩国还在刘邦手里,由于张良的关系,那里的贵族都还支持刘邦,所以刘邦能够卷土重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项羽并没有这样的条件,他的后路早已被他自己给断绝了。当初他在咸阳自立为西楚霸王时,便派范增迁楚怀王熊心至郴州。然后他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半路截杀熊心,为自己独占楚国铺路。虽然项羽成功的掌控了楚国大权,却也与很多支持熊心的楚国贵族为敌。项羽强大时,这些楚国贵族只能俯首帖耳。可他从乌江战败出逃,这些贵族恐怕就能让他不得安宁。若他从乌江乘船南下,这些贵族估计会积极带兵报仇,不会给他任何翻身的机会。就凭他从乌江带出的几百人残兵败将,根本不可能活着回到会稽。

周殷的背叛其实就代表着楚国贵族的想法,他们已经集体站出来反对项羽了。项羽通过这些信号知道自己逃出去也不可能重振旗鼓,反而还要受到楚国贵族的追杀,所以干脆选择自刎。这也是一位名将兵败后最体面的死法,保留了他最后的荣誉。如果让他在南逃的途中被手下杀死,或者被贵族武装杀了献给刘邦,这对项羽来说是莫大的侮辱。秦末战争中这种死法的义军头领比比皆是,陈胜、吴广、田荣都是如此。在楚地皆反,卷土重来已不可能的情况下,项羽选择最体面的死法,也是这位悲情英雄最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