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7月下旬,中共湖北省委派正在武昌中山大学读书的新党员罗荣桓到湖北省通城县发动农民起义。8月20日,罗荣桓率领崇阳县农民自卫军与通城县农民军一道,发动了通城县农民暴动,夺取了县城,打响了全国秋收暴动的第一枪,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通城县劳农政府。

崇阳县农民自卫军的前身是崇阳县保卫总团,团长是共产党员叶重开。叶重开也是这次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他手下有个17岁的小兵也参加了这次起义。这个小兵,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黄永胜。

由于敌我力量太悬殊,通城暴动最终还是失败了,但这次暴动走出了共和国的两位将帅,即开国元帅罗荣桓与开国上将黄永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义军余部在罗荣桓的率领下,几经转战,与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混编,又参加了毛主席于9月9日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黄永胜担任了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第3营第9连第2排第4班班长,而第9连的党代表,正是罗荣桓。

在红军时期与解放战争中后期,黄永胜一直是罗荣桓的部下,他对罗荣桓非常尊重,甚至有些害怕。因为罗荣桓多次狠狠地批评他,不留任何情面。

黄永胜生于1910年,是湖北咸宁人。上了井冈山后不久,也就是1927年的12月底,黄永胜就入了党。他的入党介绍人是时任第9连一排长的王良(后任红4军军长),入党仪式主持人是时任第9连党代表的罗荣桓。

由于打仗肯动脑筋、作战勇敢,1930年,黄永胜就被提拔为红12军64师192团的团长了。第二年,就成为红4军31师师长了,这一年,他才21岁。此后,他还当过红4军13师师长、红12军36师师长、红22军66师师长。其军事指挥才能,是不容置疑的。

抗战前夕,黄永胜的职务是红2师师长。众所周知,红2师是红一方面军最精锐的部队。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2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685团的首任团长,便是黄永胜。

685团当时未设政委,邓华任团政训处主任,与黄永胜同为该团的军政主官。

黄永胜有个大缺点,就是瞧不起军队的政治工作,红军时期就这样,当时他就和邓华3次搭档,两人关系就很差。这次两人又被安排在同一个团里,矛盾再起,很快就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熟知我军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军特别注重军政首长的团结,团结起来才能打胜仗。115师首长林彪、聂荣臻决定将黄永胜调开了,由杨得志接任了685团团长。从聂荣臻后来的记述中,我们可看出,他对黄永胜的评价很低。

这个决定,是在平型关大战的前夕做出的。就这样,黄永胜与“平型关大战的主力团团长”的史诗级荣誉称号失之交臂。

其时的抗日名将,是备受国人崇拜的。

任性付出的代价,就是这么大。

被免去685团团长后,黄永胜先是被调回115师的师部,不久转任115师独立团副团长。时任115师独立团团长的是杨成武,红军时期杨成武长期担任团政委、师政委,黄永胜又对政工干部出身的杨成武很瞧不上,关系处得很糟糕。

平型关大捷之后,为了更好地展开对敌斗争,八路军115师被一分为三。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独立团、骑兵营和教导队共3000多人东进,在华北地区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担任司令员兼政委,黄永胜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

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当时的司令员,是曾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参谋长的陈漫远。这时,黄永胜又根本不把陈漫远放在眼里,说陈漫远不会打仗,军事训练也不行,经常在作战方案上给陈漫远出难题。

作为晋察冀军队的一把手,聂荣臻当时对黄永胜还是不错的。1940年,黄永胜升任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陈漫远则被调回延安,后任中央军委作战室主任。

1944年初,黄永胜率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的6个主力团,奔赴延安,担任保卫延安的任务,这6个团被改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抗日胜利后,黄永胜于1945年9月率延安教导二旅和干部团奉命奔赴东北,驻扎在热河。12月底,黄永胜率延安教导第2旅与文年生部,以及冀东地方部队,共同组建成热辽纵队,黄永胜担任热辽纵队司令员,归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程子华指挥。

黄永胜再次展现了他的个性,对程子华很瞧不起,曾当面冷笑挖苦之,还言其“长于政治,短于军事”、“根本不懂指挥”。这个,确实过分了。

1947年4月,冀察热辽军区全部人马80000多人被划归东北,归林彪和罗荣桓指挥,其中就有黄永胜部和詹才芳部。

1947年8月,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成立,黄永胜任司令员。作为东北野战军中的“小弟弟”,8纵在杨杖子之战中三战三捷,以不到25000人的兵力,在敌我比例1:1的情况下47小时结束战斗,歼敌49军16000余人,战损比1比11,开创了我军在东北战场大规模歼敌的首例。战后,林彪盛赞了8纵。

1948年3月,黄永胜任东北野战军6纵司令员。6纵是全军历史最老的部队,也是东野的主力纵队,有两个头等主力师,这充分体现了林彪对黄永胜的器重。

1948年12月,黄永胜又被调任为8纵司令员。1949年4月,黄永胜升任四野第14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后又改任第13兵团副司令员,指挥衡宝战役西线兵团。

第13兵团进入广西后,司令员程子华调到其老家山西省,担任了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黄永胜先任第13兵团代司令员,不久又去掉了这个代字。

1950年3月,第13兵团文工团要去香港采购乐器,黄永胜便和49军政委袁升平、44军政委吴善富换了便衣,擅自随文工团的采购人员去香港玩了3天。当时中南军区正好找黄永胜有事,一下子就瞒不住了,被通报了全军区。

这里得提一下吴富善,他是开国中将,在1960年3月就是副大军区职了,当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广空司令员,一直到2003年去世,43年内没有升一级,仍然是副大军区职。其职级之所以一直在原地踏步,估计就与曾参与了这个事件有关。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入朝作战的部队以第13兵团为主,按说第13兵团司令员黄永胜带兵入朝才对。没想到中央突然让黄永胜与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对调了职务。中央认为,黄永胜虽然指挥能力也不错,却缺乏灵活机动性,且自我约束力较差。而邓华战略眼光独到,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方面能力出众,有全局意识。

邓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初为彭德怀的第一助手,后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最高峰时曾统帅过130万人的志愿军。而这一能叱咤风云、大显身手的巨大历史荣誉,黄永胜又一次痛失了。

1955年,黄永胜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同年9月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这一年,他才45岁,是开国上将中较为年轻的。

1968年,黄永胜受到了林彪的重用,担任了中央军委办事组组长和解放军总参谋长。在1969年4月召开的党的九大上,黄永胜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这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当时的开国上将中,无论在党内,还是在军内,地位最高的人,就是黄永胜了。

这个时期,黄永胜的权力太大了。林彪出问题,应该与争强好胜的黄永胜之推波助澜有关。一些事情,确实做得不像话。

对领导干部来说,用人太关键了。

1971年的那场事件之后,黄永胜坠入了人生的低谷,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买了单。

黄永胜的妻子叫项辉芳,河北完县人,生于1918年,比黄永胜小8岁。黄永胜在当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时,经第3军分区政委王平(开国上将)介绍,与项辉芳成婚的。项辉芳气质形象俱佳,给黄永胜生了几个孩子,后与黄永胜离婚。项辉方后来担任过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主任,级别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3年4月26日,黄永胜因病在青岛去世,活了73岁。

去世前,黄永胜曾说,自己最尊敬的上级是毛主席、罗帅、陶铸,最欣赏的部下是丁盛、龙书金。他还给儿子背《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