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黎以冲突爆发,以色列军队的坦克大摇大摆地开进黎巴嫩境内。

没有丝毫人性的以色列军队,竟然无差别对平民百姓开火。

就在这炮火连天的背景下,一个黄皮肤的青年不顾自身安危,在流弹间穿梭,只为救下更多的黎巴嫩平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照宇

这个青年名叫杜照宇,是一个纯正的中国军人。

身为世界维和部队的一员,他自觉有义务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出中国军人的担当,尽自己努力帮助被以色列军队威胁的平民。

可是以色列军队丧心病狂,不顾维和部队哨所的特殊性,竟然派出轰炸机将其摧毁。

杜照宇因此躺在血泊中,鲜红的血显得尤为刺目。

事发后,我国对以色列发出强烈谴责,要求对方就杜照宇牺牲一事承认错误,尽快归还杜照宇遗体!

但以色列竟然矢口否认蓄意炮轰,并且拒绝归还杜照宇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以色列和黎巴嫩的战争究竟因何而起?又为什么波及了维和部队?杜照宇烈士的遗体,最终有没有要回来呢?

中国的和平战士

1972年11月,杜照宇在山东济南出生,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在父母的爱国思想下茁壮成长。

1990年,凭借优异成绩,高考结束后他顺利进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杜照宇有着一腔报国热血,他自觉理应在军旅生活中,挥洒自己的青春岁月。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却有着一副沉稳的脾气和性格,尤其喜欢帮助同学解决困难。

久而久之,同学们都称他为老杜。

不是调侃他老气,而是将杜照宇视作值得依靠的好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照宇

1997年,在他研究生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工作,担任武官秘书。

后来又任职中国国防部参谋一职,可以说是一个极有前途的年轻人。

在杜照宇和家人看来,这几年在国外工作积累经验和功绩,回国后就可以找一个安稳的职位,度过余生。

这将是杜照宇最舒服,也是个人收益最大的一种选择。

但是,1999年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杜照宇的想法。

这一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方面炸毁,国家尊严被外人践踏,这种屈辱杜照宇一辈子也忘不了。

杜照宇越发清晰认识到,世界上还有很多像南斯拉夫一样混乱的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心中有了一股冲动——参与到这些地方的前线去。

以中国的名义尽可能为这些地区带去和平,既是弘扬国威,也是让这个世界多一点和平!

杜照宇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都很强,是组织上特别看好的年轻人。

2005年12月,他受到组织委任,将前往战火纷飞的黎巴嫩,代表中国军方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任务,成为一名光荣维和部队军人。

他没有丝毫推脱,即便当时他已经有了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岁多的孩子。

既然是军人,就应该服从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机场,他亲手擦去妻子不舍的泪水,一脸平静地说道:

“在联合国维和部队工作,将是我一次重要的工作经历。你们不要担心,维和部队不是加入战争,而是制止战争,我一定会没事的,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理应有维和世界和平的责任!”

杜照宇的职位是“联合国军”军事观察员,这是个十分辛苦的工作,需要在多方之间频繁游走,为联合国搜集一手的前线资料。

当时,中东局势特别混乱,在西方各国势力的搅和下,国家数量众多的中东国家不仅内部混乱,而且对外也是武德充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之,宗教信仰、民族、石油、淡水等多方面的冲突,大大小小的战争从不间断。

为了理清中东地区各方势力的错综纠葛,尤其是避免战火伤及无辜,联合国派了大量维和部队成员去到中东地区。

以尽可能调停冲突为基本点,如果无法停止冲突,那也要尽可能保护更多的平民。

表面上,杜照宇轻松地跟家人道别,让家人不要为自己担心,不过他自己清楚,此时的黎巴嫩形势有多么紧张。

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冲突是遗留多年的问题,1978年的时候,以色列就出兵入侵黎巴嫩。

当时因为受到联合国的强烈抵制,最终以色列撤销了对黎巴嫩的军事入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巴嫩位置

后来,1982年的时候,以色列梅开二度,再次入侵黎巴嫩,侵吞了大大小小的黎巴嫩领土。

自此之后,黎巴嫩算是和以色列结下了国仇家恨。

2005年时,以色列突然从黎巴嫩撤军。

这看似是和平的到来,但根据联合国得到的一些消息,很有可能是以色列在纠集兵力,准备来一次大的战争。

所以,此时被派往黎巴嫩,新一轮的战争随时可能爆发,搞不好就会面临九死一生的极端情况。

杜照宇心里非常紧张,但是他知道,现在不是他退后的时候,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能辱没中国军人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以冲突爆发

以色列可以说是中东最大的搅屎棍,而这根搅屎棍的主人也就是美国。

在黎以冲突爆发之前,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通过民主选举上台。

哈马斯并不是美国所看好的人选,因此美国和以色列马上在经济上封锁哈马斯,想让其下台。

这直接导致了巴以冲突的爆发,最终大批哈马斯政府的官员被捕。

这个时候,作为哈马斯盟友的黎巴嫩真主党坐不住了,他们要求以色列立马释放这些官员,并且撤回对哈马斯的封锁。

黎巴嫩方面的挑衅,正好给了以色列开战的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色列士兵

2006年7月初,以色列声称有两名士兵被黎巴嫩俘虏。

而黎巴嫩当然是否认的,表示根本不存在这两位士兵,是以色列杜撰的开战借口。

而以色列国防军则派遣了一辆主战坦克追踪真主党的军队,按照以色列的说法是想要跟踪对方以找到两位被俘士兵的踪迹。

以色列的这个说法难以令人信服,谁跟踪会派出一辆主战坦克,这分明就是企图狙杀黎巴嫩的军人。

黎巴嫩真主党立马给予回击,用三百公斤的爆炸装置,炸毁了以色列的坦克,坦克中的四名士兵当场死亡。

以色列表面上看似悲愤,其实心里乐开了花,这是黎巴嫩自己点燃的开战导火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色列国防军

以色列国防军马上顺着杆子往上爬,派出空军战斗机和轰炸机发动空袭。

这场行动被以色列称作“正义复仇”,是理所应当的军事报复行为。

可是以色列国防军所做的事情,让所有人大跌眼镜,这批飞机第一个攻击的目标,不是黎巴嫩真主党的军队,而是平民百姓。

这场空袭摧毁了黎巴嫩南部的一座大桥和附近的平民建筑,导致55名平民死亡,数百名平民受伤。

这项行动让所有人愤怒了,国际社会立马对以色列发表抨击言论,就连以色列的“美国父亲”也看不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以色列国防军一名高级军官却说,原目标是黎巴嫩的火箭发射基地和火箭库房。

因为和热闹的民居区域离得太近,使得空袭过程中搞错目标,引发了这场惨案。

以色列此举无疑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黎巴嫩根本没有任何储存在市区的武器,屠杀平民可以说是对方的故意之举。

其实一些政客也有所猜忌,以色列是想通过这种行为把民众的怒火引到真主党身上,毕竟是真主党挑起的事端。

以色列希望用这种行为,拉低真主党的民众支持度。

不管舆论如何,以色列没有停止军事入侵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混乱的中东局势

7月13日,以色列用机载炸弹轰炸了黎巴嫩唯一的国际机场。

并且开始炸毁大量平民基础设施,黎巴嫩全国上下人心惶惶,纷纷逃离城市。

遭受无妄之灾的杜照宇

在一片混乱的黎巴嫩,每时每刻都有可能从天上掉下炸弹,而杜照宇依然死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当时,联合国在黎巴嫩境内建立了多座哨所,这些哨所是流动的维和部队成员休息办公的场所。

而当以色列将魔爪伸向平民时,这些哨所也成为了平民的避难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照宇等一众维和部队的成员,开始穿梭在黎巴嫩的城市间,组织受困受伤的民众转移至哨所。

在黎巴嫩最南部,联合国设立有四个哨所,而杜照宇正是在这一片地区工作。

这里是黎巴嫩和以色列交战的最前线,可想而知是多么地危险。

杜照宇除了转移平民,还负责搜集战争信息和以色列军队行动的路线,这些信息都会实时提交给联合国。

这些行为,在以色列眼中无疑是非常碍眼的,联合国维和部队阻碍了他们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按照联合国法规,以色列无法对这些维和部队军人下手。

可是当军事行动一次次被杜照宇等人曝光,以色列再也坐不住了。

他们将战线拉到哨所附近,用令人发颤的炮火声威胁维和部队。

事情的发展完全脱离了控制,联合国不得不下令撤回驻黎维和部队。

杜照宇作为第一批撤离的人员,但却将整个机会留给了一名受伤的澳大利亚女兵,中国军人的风度再一次让外国人惊叹。

她还想着之后要跟杜照宇郑重道谢,却没想到她的这位中国同事,转眼间将葬身火海。

7月25日的夜晚,漆黑的夜色中,数枚导弹拉着长长的焰火,撕裂天空,狠狠地砸到杜照宇所在哨所附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轰轰轰,难以数清的爆炸声瞬间将哨所覆盖,哨所被夷为平地,火焰将废墟淹没。

杜照宇在以色列军方的连番轰炸下,命丧火海。

以色列这一举动无疑是公然挑衅联合国的威望,不只是杜照宇,还有其余三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牺牲。

或许在前一秒,明亮的哨所内,杜照宇还在整理今天搜集到的一手资料,准备随时传回联合国总部。

但下一个瞬间,无情的炮火就将这个代表着世界和平的哨所摧毁。

在遥远的故乡,爱他的妻子和不到两岁的儿子还等着父亲回家,但是为了坚守岗位,杜照宇已经永远与他们分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照宇(右)

联合国降半旗致哀

轰炸结束后,以色列迅速用兵力将哨所废墟封锁,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他们这是为了防止联合国维和部队知道里面的真相。

附近哨所的维和部队成员马上得知了消息,立刻带着救援人员赶到现场。

可是以色列士兵竟然拿枪指着他们,不让维和部队靠近。

蛮横不讲理的态度引起维和部队的不满,双方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

在他们看来,这片废墟里还埋着同僚的遗体,怎么能放任以色列军方随意处置。

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以色列国防军不是数量稀少的维和部队能突破的,为了不造成更大的伤亡,他们只能暂时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得知这个消息的联合国总部和中国,马上发出严厉声明,要求以色列军方交出牺牲维和部队军人的遗体。

并要将以色列军方代表,拉到联合国法庭上审判。

面对联合国的质问,以色列竟然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满口胡言乱语,说一切都是黎巴嫩真主党所为,与自己没有半点关系。

可所有人都知道,黎巴嫩真主党的军事装备很差,根本没有如此精度的导弹进行轰炸,只有以色列国防军有这种装备。

面对联合国的压力,最终以色列只能承认,但是死鸭子嘴硬,还硬说是“误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国和中国怒不可遏,哨所周围可没有什么其他目标,而且哨所上可涂上了联合国显眼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误炸的可能。

而且,这一轮轰炸整整发射了14枚导弹,完全就是要下死手。

之后,中方多次交涉要求拿回杜照宇的遗体,均被以色列军方回绝,并且声称拒接一切救援人员和组织介入。

否则一旦进入射程,就会采取歼灭措施!

因为中东太过敏感,中国不能直接派遣军队,只能委托联合国帮忙。

最终,由联合国派出一支十几人的维和小队,在黎巴嫩军方的掩护下,强行进入以色列军营,将四名战士的遗体带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离开时,以色列军方竟然开枪射击,导致一名维和部队成员背部中弹,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为了悼念杜照宇等人,联合国旗帜降下半旗。

这是联合国第一次为国家领导人以外的人下半旗,杜照宇值得被人们永远记住。

2006年8月4日,杜照宇烈士的遗体终于回到国内,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葬礼。

中国驻黎巴嫩大使在致辞中表示,杜照宇烈士是中国维和军人的优秀代表,诠释了“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的铮铮誓言。

参考资料:

[1]陈标华.杜照宇:用生命恪尽维和职责[J].小康,2015(22):72-73.

[2]李晓侠.黎以冲突及其影响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1)
:30-33.DOI:10.13914/j.cnki.cn43-1453/z.2016.01.0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