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如果你有个头疼脑热,看病就像是赌球 。

你把自己交给医生,等诊断出来才知道是亏大亏小,医生没宣判心就始终吊着,刺激和风险一样不少。

但在荷兰就没这顾虑。甭管你是感染发烧还是枪伤重击,只要你踏进诊所,结果就已经落定,100次问诊,99次你都只能带着扑热息痛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扑热息痛,学名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降低患者体温,也可缓解中至轻度的疼痛症状。

不过同样的药物在不同的地界待遇也不一样,搁咱们这它是重金难见的解药,搁荷兰医生手里就是万千杂症的终结,是下凡渡人的瑰宝。

在荷兰,从你七岁换牙,到八十岁三高,父母爱人的体贴不一定长久,但你可以相信,扑热息痛总会顽拗地陪在你左右。

每次去看病,你都觉得自己的病情叙述都是错付,医生油盐不进、波澜不惊,不论你输入什么病症都影响不了标准结局,套路比P站的水管工上门还没新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至于荷兰流传着这么一笑话,说某人胸部有致命的伤口,左膝以下被刀砍掉,他去找全科医生求救,医生让他吃一片扑热息痛,等个两周如果没有好转,再给她回电话。

艺术性加工往往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网上随手一搜,控诉扑热息痛成灾的患者就有大把。

巴西女孩芭芭拉•迪亚斯上回去医院求诊时就碰了壁。

“我刚搬过来不久,乳房就开始剧烈疼痛。”

“我的母亲就死于乳腺癌,我跟医生倾诉自己的担忧,然而他只是冷漠地问我服用了多少止痛药物,并让我尝试双倍剂量的扑热息痛。”

土生土长的荷兰人,早已经习惯了这种敌动我不动的疗法,自觉用扑热息痛搪塞一切病症。

熬个十天半个月如果还没把病毒熬死,那才说明这病等级高,需要谨慎重视。

但外籍人口普遍对这一省事疗法不买账。

他们更适应节奏更快、更精准的医疗,荷兰试图用扑热息痛抗一切,在他们看来无异于摒弃当代医学,重返中世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球员西尔·斯塔尼米尔也表示,他在一次训练中腹肌拉伤,痛生痛死,结果他的全科医生没给他拍片、验血,只开了一盒扑热息痛,让他回家休息。

“他甚至把谷歌来的病症信息直接用屏幕拿给我看,我大受震惊。”

“从那时起,我都是直接飞回罗马尼亚看病。”

即使是患者要求,在大部分情况下,荷兰医生也不会为病患做额外的检查,这让很多不习惯这套模式的外籍患者感到担心。

“他们是如此的机械化,以至于我常觉得他们并不真正关心患者病况,只是想赶快诊断完,早点交工。”

“我知道医生有多年的经验,但起码不应该忽视病人的感受与情绪。”

然而, 尽管对于荷兰的医疗怨声载道,但各项统计数据都表明,荷兰的医疗保健有其独特的优势。

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对各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进行综合排名,荷兰在近200个国家中名列第九,在各类医疗系统的评价盘点中,荷兰也总是颇受好评。

与大多数国家不同,荷兰实行就医分级制度。

如果你有哪里不舒服,需要到全科医生(huisart)那里就诊,全科医生会酌情给你开药,如果病情严重,再把你转给二级的专科医生进行治疗,紧急情况可以拨打112直接进急诊。

荷兰通过建立160个7*24小时开放的初级保健中心,让医疗系统不堵塞,使更多的人都能够看上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很多荷兰长居的外国人觉得医疗拉跨,还要从各国医疗保健理念的不同上找原因。

荷兰人信奉自然的生活态度,大多数荷兰全科医生也更偏向与让小病自然发展。

扑热息痛能减缓轻中度的疼痛,给你开扑热息痛也就约等于喝完大酒后的护肝片,安慰作用大于实际。

同时,他们也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有报告显示,在荷兰,每 1000 人中只有 10.7 人被开具抗生素处方,对比全球平均水平 20.6 ,也就将到一半。

然而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更习惯从头到脚CT,排查所有可能的病因。

对此,医生妮可.达林豪斯表示,“来这里的外籍人士通常都很年轻,他们身体健康,但常常会担心自己的身体。”

“当然你也可以为了安心而进行检查,但你会40%的概率查出你不想要的东西,那么问题是,你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动荡,还会增加每次检查带来的成本和风险。”

不过,理念差异并不是外籍人士不相信荷兰医师的唯一因素。

语言不通、预约就诊等待的时间久等问题,也同样消磨着外国人对于医疗系统的脆弱信心。

不管怎么说,如果你在荷兰,最好多了解点医疗知识,下次去看医生也更容易交流。

要不然再怎么难受,也只会有扑热息痛陪你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