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中国,我不能容忍中国培养出比美国还要多的工程师,最后被中国科技公司击败!”

这是美国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埃里森在采访中感慨的话语,当然这句话也预示着甲骨文“败走”中国市场的背景下诞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甲骨文是一家专门做数据存储的巨头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在科技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以至于在数据库、芯片以及操作系统上都走在了全球的前列,坐稳了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一哥”。

而在芯片、数据库以及操作系统这三大核心技术上,我们需要完全依赖国外厂商,才能得以满足需求。

而甲骨文的数据库存储技术,更是垄断了全球的数据库市场。

据了解我国的众多企业每年都需要给甲骨文上交高额的费用。比如2007年,因为中国联通需要把产品升级,结果甲骨文需要其缴纳6000万的Licence罚款,才能继续使用它的技术。

其实不只是联通,当时国内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基本上都需要依赖甲骨文的数据库,包括几大行、机关单位等,说白了甲骨文在中国市场是躺着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价格昂贵就算了,甲骨文还设置了很多“霸王条款”。当时有一家公司去年没有买甲骨文的服务,今年突然想要,结果呢,甲骨文需要他补交上一年的费用才能继续使用。

或许很多人会说,不给不就行了吗?并不然,如果不上交这些高额费用,意味着数据无法存储,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这也是为何后来我们需要痛定沉思去自主研发的原因。

甲骨文从1989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这三十多年时间,赚的盆满钵满,甚至培养了上千名中国科研人员。

然而在2019年,甲骨文突然高调宣布裁掉900人的中国团队,尽管给出了“N+6”的高额补偿金,但依旧头也不回的砍掉了这个中国研发团队,这是问题?

这背后也是事出有因。

面对记者的采访,甲骨文的创始人埃里森毫不避讳说道:我们不能容忍中国的科技企业会超过了美国企业,我们可不想屈居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传统的数据存储巨头,甲骨文觉得自己在中国组建团队,就是在帮助中国培养技术人才,在培养竞争对手。所以埃里森宁愿赔钱也要关闭中国的研发中心。

当然了,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甲骨文错失了云计算的风口,以至于被竞争对手远远甩到了后面,市场份额更是被夺走。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当下的主流,而传统的数据存储技术固然是不再受欢迎。目前云计算领域的三大巨头:亚马逊、微软以及阿里云在市场份额上都已经超过了甲骨文。

2009年,阿里打响了反击甲骨文的第一枪,马云公开表示: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存储技术,要去除IOE运动,自主研发操作系统取代IOE的设备,开发云计算。

然而当时的埃里森并不相信,还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概念,更不相信中国有能力自主研发云计算。结果呢,今天已然被中国企业所超越。

所以这背后也透露出,甲骨文败走中国市场的背后,也是因为其无法再“高效”支撑中国的企业业务正常运作,说白了就是甲骨文在中国市场已经日落西山。

今天的埃里森怎么也没想到,中国人利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就自主研发造出了飞天操作系统和原生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甚至阿里的云计算业务遍布全球22个区域,服务于全球300多万客户,成为了全球第三大云计算企业。

不知不觉,沉下心来搞研发的阿里,确实不简单。

在我印象中阿里只是一个做淘宝的企业,但转过身来的阿里早已经在科技领域扎根深处,这也不得不佩服当年马云的眼光。

这也国内很多人没有看清阿里的真面目,网上很多人都说现在的阿里比以前更加的务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阿里一直没变,或者这也是当今很多中国企业的写实,褪去商业的外衣后,呈现出来的是科技的内在核心。

特别是这两年,华为备受美国打压后,所有国产厂商都开始明白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都纷纷走上自主研发之路,不再相信“造不如买”。

从当初的“冤大头”到今天的“弯道超车”,中国企业用了十年时间,打破了西方企业眼中的“不可能”。

当然了,对于中国的云计算崛起,只是中国科技领域的冰山一角。

因为在今天的5G、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汽车、芯片半导体等领域,中国企业都在“闷声干大事”,为的就是能够为“中国品牌”站台,同时还能把技术融入到民生,让更多的国人消费者感受到科技的进步。

回过头来,不管是当年埃里森,还是今天的老美诸多企业,他们都清楚意识到,卡脖子并不能阻挡中国企业的崛起。因为中国人最擅长就是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正所谓压力越大,动力越大。昨天的卡脖子只会加速成就今天的超越,不管西方再怎么想方设法遏制中国的发展,到最后都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