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梳子姐

去年5月份,有一篇文章把胡锡进吓坏了,文章标题为《除了胡锡进,没有人关心经济了》。

老胡赶紧澄清,蹭流量可以但是别瞎说,别给安吓人的罪名,也不用戴高帽。

1月6日,老胡又开始关心经济了,他说“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看,中国都需要一个经济增长大幅反弹的2023年,让国内老百姓得实惠”“中国的关键事项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而经济往往就是最大的政治”。

经济谁不关心,它现实地影响到每个家庭的收入,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只有经济好了才能一好百好,否则都是扯淡。

从老胡的话里,可以读出他对经济的期望:

第一,2023年一定要增长,而且是大幅反弹。

第二,应该让国内老百姓得实惠;

第三,经济是最大的政治。

实现第一个目标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在14亿庞大人口规模的经济体内,只要不折腾,只要顺民意,市场经济自然会勃发出内在生机,形成巨大活力。

难的是如何让国内老百姓得到实惠,得到实打实的实惠,做到这一条即是政治。

昨天,网上流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说是三亚春节20万一晚的酒店全部卖光,有民宿老板 一个月赚回三年亏损,颇有放卫星的感觉。

后来那位民宿老板出来澄清,自己接受采访时说的明明是“一个月赚回了三个月的房租”,可是采访他的记者却拿出录音文件作证据,说报道的标题及内容都得到了民宿老板同意,全程有聊天记录,新闻没有进行任何夸大。

夸大不夸大并不重要,是民宿老板怕露富还是记者有意夸大也不重要,因为三亚的民宿生意并不代表经济的基本面,绝大多数老百姓别说去那度假,就是飞三亚的机票都舍不得买。

能在三亚报复性消费的,只是那些极少数憋坏了的有钱人,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想报复性消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早在202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就说,未来消费恢复可能较为缓慢,有些失去的消费就永远失去了,尤其是服务消费往往是很难弥补的。

他举例子说,自己在上海被封了两个月,头发三个月没有理,解封之后不可能一个月理三次,这些失去的消费就永远失去了,包括餐饮、旅游、宾馆等等各方面服务性消费是很难弥补的。

消费不足,消费乏力,会向各个领域蔓延,从而产生链条式反应。

2022年11月份,不少地方都面临蔬菜运不出去、烂在地里的现象,直接原因是封控导致的物流中断,客观上也与供需失衡有很大关系。

政治经济教科书里,资本家“倒牛奶”是必修课,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牛奶贬值十分严重,为将损失控制到最低,农场主选择把牛奶倒掉。

上学那会从来没喝过牛奶,看到这样的浪费场景,对资本家恨透了。没想到过去将近一百年,今天的河北、内蒙、山东等地奶农不仅把牛奶倒掉,连奶牛也杀了卖肉。

之所以会出现“倒奶杀牛”现象,就在于牛奶短期行情不好,一头奶牛每天草料费大概80元,可是产出来的牛奶要么卖不出去,要么低于成本价,几十头牛牧场养一个月能亏几十万元,这谁受得了?

有专家建议,可尽快落实“喷粉补贴”,推动实施奶粉国家收储政策,向市民发放牛奶消费券拉动乳制品消费,为乳企纾困。

发牛奶券似乎太过理想化,但是如果能够向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每天免费提供优质牛奶那就足够了,不能一边牛奶卖不出去倒掉,一边孩子们喝不到牛奶或者喝不到优质牛奶,这是很不应该的。

最近还有个惊人的数字,2022年新增借贷和利息加起来,全国城投债总额达到了60万亿。

有人说,60万亿需要有奇迹才还得上。其实,这种顾虑完全多余,因为借城投债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想过还的事。

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刺激,刺激房地产,刺激消费,三年疫情消耗下,市场和老百姓已经对刺激麻木了,再搞刺激就是给植物人扎针,是不可能产生什么反应的。

新冠感染后最重要是休息,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模式也是如此。

最务实的是休养生息,最重要的是精兵简政、轻徭薄赋。

不提新口号、不造新概念、不搞大工程、不放大卫星。

踏踏实实地用一两年时间恢复元气,涵养内力,

让国内老百姓得到实惠,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 End -

只为苍生说人话!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

YSL20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