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公平正义要从纸上走入现实,政法系统的“关键少数”必须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023年1月6日,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辽宁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文喜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李文喜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对查扣在案的李文喜受贿所得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2006年至2021年,李文喜收受他人所送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5.4亿余元。2006年,李文喜是时任辽宁省公安厅厅长,2021年他落马时已71岁,却还在热衷搞贪腐,贪腐金额之高,让人瞠目。

李文喜一直在辽宁省任职,曾长期供职于公安系统,据媒体梳理,其当过薄熙来的下属,也当过王立科的领导。2021年以来,包括李文喜在内,辽宁省公安厅已有3任厅长落马。近两年来,辽宁省公安系统已有多名干部落马,除3名原厅长外,还包括省公安厅多名厅级干部以及多个地市的公安局领导,可谓积弊很深。

可笑的是,2009年,李文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自比“门卫、更夫”,自称“信奉和坚持这样一种追求,我就是全省人民的门卫、更夫,让全省父老有个安宁”。可他这个“门卫、更夫”,实则贪婪硕鼠。真正“信奉和坚持”的“追求”唯有钱财,既违规从事营利活动,获取巨额矿产收益,更执法犯法,利用执法司法权谋取私利,与不法商人大搞权钱交易,肆无忌惮聚钱敛财。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虚构了一个贪官公安厅长,没想到在现实中竟有同流合污者。而生活的现状,可能还超出了艺术创作者的想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此前刊文称:政法机关因专业性强,权力相对集中,自由裁量权较大,一些领导干部将本该用来捍卫公平正义的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等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买卖人情的私权力,“围猎”与甘于被“围猎”交织、滥用职权与谋取私利交织、违法办案与利益输送交织等腐败问题突出。经梳理发现,落马干部从职务身份看,“一把手”占比较高,反映出“关键少数”因掌握司法执法重要权力容易导致腐败。违规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通过执法犯法敛财,甚至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正是公安“老虎”贪腐的常见套路。

李文喜因为如实供述罪行和积极退赃,特别是检举揭发有关中管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有重大立功表现,具有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对其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但“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意味着他只能将牢底坐穿。这是公安巨贪该有的下场,而在其贪腐的每一笔钱背后,又有多少公平正义被戕害?

人们的法治情感被政法贪腐深深伤害,国家法律被某些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是法治国家建设必须清除的障碍。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公平正义要从纸上走入现实,政法系统的“关键少数”必须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此,既要坚决把害群之马清除出政法队伍,保持严惩执法司法腐败的高压态势,更要织牢织密制度之网,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捆绑住任性乱为的权力,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