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财政部对于地方的隐性债务公开答复,明确不会兜底;

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依法实现债务人、债权人合理分担风险。

直白说就是,“谁家的孩子谁抱”。

其实早在10月份,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

明确提到,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

不过,这份通知,对地方似乎没起到什么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少有20个以上的城市,城市投资公司和国企依然继续拿地,有些还是11月份成立的公司。

为何明明已经禁止,地方却还是违反了,而且还没有被追究。

其实也很简单,禁止可以,问题是财政缺口怎么解决?

受疫情影响,各地方城市的企业,都大受影响,税收收入降低。

但是,开支不降,或者说难,大家也都知道,不太可能降,至少不会主动降;

现在,连土地转让金,也已经下降,民营房企,已经基本不拿地了;

土地出让金少了,税收少了,吃财政饭的人,却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问,能怎么解决呢?

难道你们觉得,地方会精简吃财政饭的人员吗?

再加上,财政部本身也没钱兜底;

所以,说是要“加强对属地虚增财政收入的监测,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问责一起。”

最终却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后由地方和银行‘友好协商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遵义市最大的城投,156亿银行贷款,展期20年且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

友好协商的后果,想来大家也知道,日后肯定是再难贷到款了。

到这里,大家也就应该知道,为什么之前要说房地产业是支柱行业了吧!
因为不得不支柱啊!

不支柱的话,地方的财政能怎么办?

地方的城市投资公司,最终也会玩不下去呀!

银行自己也无法支撑下去,看看前段时间,银行理财都跌成什么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想想之前石门县的县委书记的惊世之语,买完一套买二套三套;

到现在更是连住建部长,都亲自下场推销房子了;

想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说出这样的话了。

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不仅是因为房地产业涉及太多的上下游企业,涉及太多人的就业问题;

更是因为,还涉及很多中小城市的财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