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至今,全国先后有29个省份加入高考综合改革的行列,大多数省份都开始实行“3+3”或“3+1+2”选考模式。选择增多了,学生受益的同时,困扰也随之而来:到底要怎么选科呢?

兴趣与能力之争

案例

小贾很喜欢化学,对做实验充满期待,渴望学到更多化学知识。但他的化学成绩一般,分数波动也比较大。小贾很纠结:我是选择我喜欢的化学?还是选择兴趣不浓厚、但是成绩更出众的其他科目呢?

选科时,兴趣和能力是学生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兴趣像发动机,能为生涯之车提供前进的动力;能力像车轮,是平稳前进的前提保证。如果二者不协调怎么办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还需扪心自问:你以为的兴趣是真兴趣吗?你以为的能力是真能力吗?

喜欢同一门学科,原因却可能大相径庭。比如都喜欢地理,有的学生是因为“地理教材的插图好看”“地理老师讲课很幽默”;有的学生是“我看过很多地理书籍和杂志,内容很吸引人”;还有的学生是“我想和徐霞客一样,立志走遍天下”……《拆掉思维的墙》一书介绍了兴趣、乐趣、志趣三重境界,兴趣往往来源于感官刺激,可能觉得有趣或者好奇,令人想尝试;乐趣是经过尝试与思考,发现能从中获得快乐;志趣则是让人感到意义与价值,愿意主动持续投入,甚至是一辈子都专注于此。建议同学们早期多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对一门学科到底是兴趣、乐趣还是志趣,即将进行高考报名前还怀疑自己选科是否正确的高三学生并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力也是如此,像小贾一样,很多同学判断自己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成绩。国内研究发现,学生在选择高考选考科目时,不选某科目的首位因素是成绩,成绩具有“一票否决权”。但是,某科成绩好,就代表这方面能力强吗?

其实能力不止体现在当前的学科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科潜能上。高考各个科目都有不同的模块,通常高一选科时,大家只学习了各科目的少数模块。比如语文有文言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如果只用当前成绩去评价能力,就像用诗歌鉴赏的分来换算成语文成绩,是不可取的。很有可能你虽然诗歌鉴赏学得不太透彻,但其他后面要学的内容恰好是你擅长的。

那我们要如何了解自己的能力呢?一是可以通过心理学家研发的多元智能量表、学科潜能测评等工具帮助评估自己的优势能力和弱势能力,并思考自己的弱势能力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以提升;二是可以提前翻看教材,看看例题能否读懂、能否想到解题思路;三是可以和科任老师、学长学姐谈谈,提前了解学科知识和所需能力。我们可以综合使用这些方式,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具体能力。

当我们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都已明晰,二者依然冲突,一方面可以结合自己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决定。看看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一般都招收哪些专业的毕业生,这些专业通常有怎样的选科要求。比如想当医生的同学,可以考虑就读临床医学专业,一般会需要“物理+化学”的组合。

另一方面,同学们也要关注学科间的关联度。如果选科跨度太大,要求的跨思维能力要求会更高。比如选择“历史+化学”的同学就比“物理+化学”的同学,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通常感觉更吃力。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冷门的选科组合也可能因人数太少,而被老师“劝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业覆盖率需要重点考虑吗

案例

小蒋喜欢历史,对物理不感兴趣,并且从初中开始物理成绩就拖后腿。本来物理、历史二选一,她的选择很明确,当然是选择历史。但是小蒋看到物理的专业覆盖率明显高于历史,如果选择了历史,意味着很多专业都不能选了,小蒋很纠结。

教育部2021年发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指出,“6选3”的20个组合中,“物理+化学”组合可选专业数占比超过55%,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类专业要求“物理+化学”的比例高达90.8%。如果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太清晰,且门门功课相当,同学们确实可以选择专业覆盖率更广的学科。

纯文科的“历史+政治+地理”组合能覆盖近50%的专业,纯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可以覆盖近96%的专业,看比例确实相差悬殊。但以北京为例,2024年拟招生的专业有近2万个,所以即使选择的科目专业覆盖率低,可选的专业也不少。如果同学们盲目选择专业覆盖率高的科目组合,但自身思维特点跟不上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落后,那可选的大学和专业也不多。

在选择科目时,许多高中生会与家长、老师商量,参考他们的意见。那该如何有效合理地采纳他人的意见呢?

首先,同学们要明确自己才是那个做出选择、承担责任的人,他人的意见仅是参考。其次,在通过他人收集外部信息之前,同学们先要对自己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探索,综合考虑“我适合学什么”“我喜欢学什么”“我擅长学什么”“我以后想做什么”等重要议题,才能做出明智的选科决策。然后,同学们除了询问身边人的意见,还要通过网络检索等渠道了解大学和专业的招生要求,比如教育部指定的阳光高考网就有详细的专业解读和就业方向等信息,切忌选定了科目才发现不符合自己想读的专业的招生要求。最后,同学们可以采用一些专业的决策工具,帮助自己综合分析多种因素再决策,比如使用决策平衡单、SWOT分析等。

《现在,发现你的优势》一书中提到:“对无数优秀人物的研究让我们发现一个惊人的共同点: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缺点,但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希望各位高中生都能“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找到适合自己的选科组合,获得满意的表现与更强的自信,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首发于《青年文摘》2023年第2期)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方式

合作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