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城记智库雨林

在互联网话题讨论上,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个话题,也是很多人固有印象:陕西,为何总是黄沙漫天?

这涉及到两个层面问题:一是遭遇到浮尘和沙尘暴天气,不止是陕西,全国很多地方都深受其害;二才是问题的核心,早期的地理环境加上影视剧的影响,陕西“黄土漫漫”深入人心。

经过陕西人民几十年的努力,一切都发生了根本转变。是时候该消除这个误解,并彻底摘掉这个帽子。

演变:几十年“愚公移山”

先问两个问题:

全国最绿的地方在哪?

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方在哪?

相信很多陕西人也难以相信,

它们就在陕西。

这两个问题答案是:秦岭森林覆盖率达82%,是全国“最绿区域”。宁陕县森林覆盖率96%,排名全国第一。

在2022年6月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一篇专题文章中,讲述了从1949年至今,陕西森林覆盖率从13%增至45%的全历程。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中国生态环境变迁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陕西省2012年和2022年植被覆盖度

◎来源/陕西林业调查研究院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陕西森林覆盖率为13%。生态脆弱、环境恶劣,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当时,天然林被砍伐利用,支持建设和经济发展。彼时,西安错失“一汽”(参见《》)。随后,又遭遇了“大跃进”。

1978年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森林等生态资源的公益属性、社会效益逐步放大。1982年陕西省绿化委员会成立,推动全民参加植树。至1998年,陕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92%。

1998年全国特大洪水后,中国生态建设从“索取”转为“反哺”,开展植树造林、封山禁牧等“兴林草”之举。同年,陕西在全省实施以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为主山川秀美工程。

到2012年,陕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42%,绿色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

2019年,国家实施新一轮机构改革,将草原、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公园划归林业部门管理。截至2021年,陕西森林覆盖率超过46%。

2021年全国各地森林覆盖率排名◎制图/城记智库

中国国土广袤,每个地区也呈现较大的差异。有些省和自治区面积,已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

我们看看主要一些国家的这个指标:日本67%,瑞典54%,加拿大39%,美国33%,德国30%,印度23%,英国13%。《2021中国林草资源及生态状况》显示:2021年,我国森林覆盖率24%。

截至2021年,陕西以46.39%的森林覆盖率成为北方“最绿省份”。这个指标,陕西已超过素以环境良好著称的加拿大,以及面积极为相仿的英国。

时代:飞越“400毫米等雨线”

这其中,陕北区域变化最大:

目前,延安以北片区已经由“黄”到“绿”

“愚公移山”精神下的生态治理

让陕西省版图整体变绿

正由“浅绿”向“深绿”迈进

过去,则远非如此。在中国版图上,著名学者黄仁宇发现一条“15英寸等雨线”——东西两侧,以400毫米/年降雨线为分界线。

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对决时代,400毫米雨线北移,北方水草丰茂,游牧民族安居乐业;相反,北方草原干旱,环境恶劣,游牧民族被逼南下抢占资源和生存空间。与等雨线高度契合的长城,是这一历史的见证。

陕北,就是这一历史进程的核心区之一

“中国文明前夜”之称的石峁遗址,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距今约4000年。古代匈奴族遗留唯一的都城遗址——统万城,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距今约1600年。

陕北大部分地区处于400毫米等雨线的位置◎NEWS

一望千年,气候多变,兵燹不断。气候、经济和战争,相互交错和影响。这即“马尔萨斯时代”特征——经济周期的主导力量,是气候和地理因素。

在不断循环的周期下,陕北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著名的毛乌素沙地,也是因此逐渐出现。

如今,在多元帝国的不断融入下,400毫米等降水线两侧已皆为中国版图。这条线两侧的人民,皆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曾经防御功能的长城,已是一道壮丽的风景,演变成为中华人文地标和精神图腾。

那么,今日陕北变化几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1~2021年陕北降雨量已远超400毫米◎制图/城记智库

第一,“愚公移山”的环境治理。1949年左右,榆林森林覆盖率仅0.9%。如今,这个数字已达36%。毛乌素沙地的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全部得到治理。陕西,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

其次,陕北气候已然发生巨变。仅2012~2021这十年,榆林和延安降雨量不断丰沛,少有年份低于400毫米等雨线。延安和榆林最高值,分别是819mm和610(榆林)。以联合国标准30年为界,已然质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这几十年,陕西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区域。曾经漫漫黄土,已经演变成为绿洲。

近些年,大家感知西安雨量越来越多,也与陕南和陕北生态环境的持续升级有关。

若说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当年治沙采用的沙蒿。在目前经济实力下,我们已有能力进行逐步替代。

未来:所有人的“生态资产”

也许,只要知道这人的河岸走向和四周环境

我们便可知他的深度和那隐藏着的底奥。

如果他周围多山,湖岸险,山峰高高耸起

反映在胸际,他一定是有着同样深度的人

——梭罗《瓦尔登湖》

截至目前,陕西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地达270处、3172万亩。重要生态类型、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全部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那么,陕西下一步目标和方向是什么?

未来五年,全省森林蓄积达6.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湿地保护率50%,治理沙化土地面积429万亩,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0%以上,建成深绿色陕西。

秦岭华阳古镇实景◎摄影/刘强

披上绿色的延安梁家河◎摄影/刘强

生态的改善下,野生动植物保护也有新变化:

除“朱鹮涅槃”传奇外,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增幅、密度居全国之首,秦岭石蝴蝶、独叶草、陕西羽叶报春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群和分布也不断恢复(参见城记专题《》)

从经济层面来看,一些新气象正在逐步出现:

据测算,全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由2012年每亩286公斤增至2022年330公斤。四大生态系统年碳汇量,由0.41亿吨增至0.49亿吨,累计碳储量34亿吨,绿色碳库持续盈余,生态空间生态产品综合价值超万亿。

另外,全省林草产业、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等发展也初见规模。目前,全省林业产值突破1500亿,较2012年翻了一番。“生态脱贫”,惠及238万人口。

林麝养殖、冬枣产量全国第一,

花椒、核桃面积全国第二;

大荔冬枣,占全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以上,

凤县,成为全国麝香生产中心,

韩城,建成全国最大花椒基地和集散中心,

全国核桃交易中心落户商洛。

西安已迈入“山河湖原”时代◎来源/西咸新区官微

从生活方式来看,它已与所有人息息相关:

以近几年大热的露营行业为例,截至2021年底陕西排名全国第三。西安,成为国内第二多的城市。

露营经济,离不开生态环境这一载体,也是休闲经济的缩影。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陕西省共建成森林公园4处、地质公园31处、沙漠公园2处、自然体验基地29处、森林康养基地19处,生态旅游线路16条。

对于“由小到大”西安而言,改变也正在发生:2020年城市绿化率前十榜单中,西安以42.5%的绿化率位列全国第十(北方四城,分别是北京、沈阳、青岛和西安)。

为改善生态环境,无数陕西人前赴后继花了几十年。过程固然艰辛,但实实在在的改变,已出现在我们面前。若无法打破固有的认知,缺乏与时代和现实同行的表达,很多事情难以达到“形神合一”。

在陕西迈向“深绿”的时代,我们也需要从“黄土意识”上起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满苔藓的西安城墙(摄于2022年10月)◎来源/城记影像

城记【重估西安降雨量】专题(部分)

文=城记智库雨林

©版权声明:部分信息来自公开报道

本文摄影已获使用授权,出处见说明,版权归作者所有

发现脚下这座城

最近,我们谈了很多城市发展的事情

也谈不少基建和规划

也重点分析关于交通的提升

一起聊聊西安,说说未来

让我们一起读懂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