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富家子弟一般都是不学无术、骄奢淫逸的代名词。

但在我国的近现代斗争史中,富家子弟却几乎都是极为耀眼的存在。无论是晚清后期的各类运动代表,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个人,都少不了富家子弟的身影。

他们虽然年纪轻轻,但在祖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都毅然投身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用自身行动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富家子弟,名叫俞启威。他不仅有着显赫的家世,其本人的经历更是颇为传奇。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与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还有着一层特殊的关系。

图丨少年俞启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富家子弟到投身革命

1912年,此时的中国刚刚经历过辛亥革命。一股全新的革命浪潮席卷着祖国南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俞启威在浙江绍兴出生了。

不同于同时代的大部分孩子,俞启威的家族背景雄厚,其祖父余明震老先生,在清政府中曾身居高位。

俞氏家族则是人才辈出,各行各业都有杰出的人物。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俞启威可谓是是身世显赫,正儿八经的富贵子弟。

也许正是从小富贵的生活,让俞启威得以饱读诗书,因此看到了国家悲哀的现状,所以年纪轻轻的他就曾多次同父亲表达,自己想要改变国家现状的事实。

彼时俞启威的父亲,正任交通部陇海铁路局的局长,在听闻俞启威的话后,只是觉得这个孩子确实异于常人,但并没有将他的言语真正放在心上。

图丨余明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长大后的俞启威在姐夫赵太侔家中玩耍时,认识了一位女学生,彼时的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完婚,这个女学生就是李云鹤。

只不过两人的这段感情只维持了不到3年时间,1935年两人就选择了和平离婚,而后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在此之后,俞启威便出门前往青岛求学,并在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俞启威为了坚定自己的决心,于是便将姓名改为了黄敬,而这个名字,也从此陪伴了他的一生。

1942年,彼时全面抗战已经进入了第5个年头,中日双方在战场上也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同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派遣黄敬担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

在黄敬到任以后,他就主动围绕边区的民生开展工作,积极推动边区的民主运动。也正是在此期间,黄敬认识到了边区人民生活的艰难与困苦,也形成了他一系列有关群众动员的思想观点。

图丨李云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冀鲁豫边区工作期间,黄敬十分重视群众工作,他时常从以群众为首的边区实际斗争中,汲取营养,在不断进行的斗争中,进行探索与创新的认识和思考。

由于根据地的工作千差万别,但却又有主次之分,许多刚来到根据地的同志,在初期很难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

为此,黄敬特意将这里的工作进行了细分,同时还将群众动员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分出了主次。

他指出:“掌握不住中心,迷失政治上的方向,成为盲目实际、到处乱抓的事务主义。”这也是目前我们很多同志,所犯的主要错误之一。

黄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革命力量,缺乏具有系统培养的干部,而想要弥补这个情况,就需要从实际工作抓起。

正是在这里,黄敬得到了充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图丨黄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工代赈,以身作则

早在1948年,黄敬收到了毛主席亲自拟定的电文,电文中任命黄敬为天津市市长,任命黄克诚为天津市委书记兼军管会主任。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中,黄敬一直兢兢业业,将自己的活泛的思想与城市建设相结合,逐渐恢复了天津市正常运转和经济、工作秩序,为百废待兴的天津开了一个好头。

在刚接手天津市市长的工作时,由于城内的居民对解放军的认知有限,且碍于国民党军队的虚假宣传,人民群众内心存在着许多疑虑和担心。

不少百姓都将自己的西装、旗袍等精美衣物收了起来,换成了长袍和布衣,以此表示自己的穷苦身份。

不仅如此,作为天津以往街头特色遍布的三轮车和人力车,也在解放军入城以后销声匿迹。人们担心解放军就同国民党宣传的一样,不少群众被吓得甚至出行不敢乘坐黄包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黄敬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切身为人民演示了我党的入城政策,协助解决人民群众的思想包袱,甚至为了打消群众的疑虑,黄敬还曾带头去坐人力车,这些情况才逐渐好转。

图丨黄敬就任天津市市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也许黄敬的所作所为有些夸张,但从当时的背景下来看,这样的行为反而显得更加真诚。

要知道,由于天津市在解放过程中,一度进行过数场大小不一的战斗,城市的基本运转、人民的生活节奏,都因为战争发生了停滞和改变。

同时,在国民党撤离天津前后,其留下的特务都给这座城市的治安和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解放军刚入城之际,整个天津市的运转几乎进入了停滞状态。如果不能尽快恢复城市正常的生活秩序,那么敌人势必会抓住这一情况,对我党和人民军队肆意抹黑。

因此,百废待兴的天津急需恢复正常。而想要恢复城市正常的生活秩序,首先就要有序恢复生产。

为此,黄敬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群众的生活环境,在调研中不断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图丨人民庆祝平津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在天津城区内,各类河流、水流分支非常多,整个城市临水的区域占地颇广。

此前由于国民党治下时期,政府对于环境的治理毫不在意,导致城区内的河流环境逐渐恶化、臭气熏天,群众对于这一情况早就已经深恶痛绝。

于是,黄敬将工作的开展首先放在了,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城区河道环境治理上。在与相关人员仔细商议后,黄敬决定以这些河道为基础,将周边区域作为人民群众的游玩和休息场所。

确定了具体的改造方向以后,黄敬又面临着极为现实的费用问题,由于涉及的场所过多,治理和改造费用哪怕精简以后,仍旧有着巨大的费用缺口,而我党又是刚进城接手工作,能提供的费用也非常有限。

针对这一情况,黄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法,在走访调研中,他发现由于战争的影响,许多群众都处于无业的状态,不仅没有收入,就连基本的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

图丨天津老城旧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黄敬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想法,既填补了城市治理,及场所修建所需要的劳动力缺口,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还解决了费用的短缺,和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吃饭问题。

正是靠着这样的措施,黄敬妥善解决了,天津市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生活、生产秩序的有序恢复。

这其中人民公园、南开公园等我们熟悉的游玩场所,就是黄敬治理的成果之一。

其中人民公园的名称由来,则是毛主席在听闻,天津在建设供人民使用的公园设施以后,亲自在北京题的字。

在公园修建、河塘改造、机场修建的工作中,黄敬都亲自赶赴一线,参加基层的劳动工作。以身作则,用切实行动为工作人员作出了表率。

图丨天津人民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在没办法,我是来找主席求支援的

1952年,彼时的国家建设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天津作为彼时国内少有的几个建设较为成熟的大城市,它的建设走向一直都是党中央的重点关注对象。

同时,天津市内也有着不少工业区。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天津市作为毗邻北京的城市,经济情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此时身为天津市长的黄敬却是满脸愁容,在他早期视察的过程中发现,天津本地的工人数量是较为庞大的,近年来随着市区经济的发展,这个群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天津市,能给予工人的住房条件却极为落后,当时许多工人都是一家老小挤在破烂的大棚内,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虽然黄敬自身的出身和生长环境,十分优渥,但他很早就投身革命,在斗争中体会和了解过,人民生活的艰难,并对此感同身受。所以他一直挂念着工人,挂念着他们的居住环境。

图丨旧时天津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天津刚解放的头几天,黄敬就曾召开过一次工人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黄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党中央告诉我们,进城后要先同工人同志谈谈,如何把城市管理好。”

从这里就不难看出,黄敬一直把工人记在心里。因此,在天津市的经济条件有些改善以后,黄敬就主动与同志们沟通,他打算为天津市的工人建设一批“工人宿舍”,用以改善工人们的生活条件。

黄敬的想法提出以后,立即就受到了相关同志们的赞扬和拥护,随着条件成熟,黄敬就把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组织到一起开会,讨论“工人宿舍”的建造事宜。

其实在最初的劳动模范探讨大会上,黄敬就曾与老一辈工人讨论过建房方案。考虑到天津当地庞大的工人群体,为了尽可能多的照顾到每一位工人,建房方案从最初的楼房改为了简易平房。

这样不仅能节省开支,还能在原本的预算条件下,再新增1万间平房,能解决不少工人的住房问题。

图丨工人宿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简易平房的建房方案定下以后,黄敬就仔细同建设局局长了解具体的房屋设计、工程造价、施工费用等问题。

在保证质量和预算的前提下,黄敬又主持了多次政府会议,不断推进项目进度,落实相关款项。

根据黄敬夫人范瑾的回忆,彼时的黄敬几乎每件事都要亲自过问,由于当时天津的经济也才刚有起色,所以“工人宿舍”的建造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黄敬,他那段时间为了筹集费用,经常是整夜不合眼。

直到项目快要落地时,资金仍旧有着一半的缺口,看着着急的黄敬,夫人范瑾给了他一个建议:既然市政府没有钱了,你可以找毛主席和周总理帮忙呀!

这一建议让黄敬瞬间有了主意,他立即安排行程前往北京面见毛主席。

在见到毛主席以后,黄敬将自己的想法向毛主席做了汇报,同时将目前筹建工人宿舍遇到的资金困难,也向毛主席提出,希望能够得到中央的支持。

图丨范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听完黄敬的想法以后,毛主席仔细询问了黄敬,关于工人宿舍的建设标准和相应数量。

当听闻宿舍数量高达5万间时,毛主席也感到十分惊讶,他笑着对黄敬说:“你很敢干嘛,想法是不错的,不过你们先期的资金要如何解决呢?”

面对毛主席的询问,黄敬认真回答道:“我们打算和当初修建公园一样,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先解决工人的资金问题,目前市里已经拿出了一半的费用,剩下的部分也是我此行来的目的,希望中央能给予一些经济上的支持。”

最终,在毛主席的主导下,中央财政为天津市工人宿舍的建设拨发了专款,而建成的工人宿舍,在此后的40余年间为解决天津市工人住房的问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图丨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善医疗环境,关心市民身心健康

在国民政府时期,广大的工人、市民根本享受不到医疗福利,致使许多底层民众常常得病以后,依靠所谓的“土方”、“神婆”等方式来看病,生死全凭天命。

在黄敬接任天津市长以后,曾经在根据地有过革命经历的他,深知底层人民的艰难之处,故对于天津市的医疗建设,他也非常关心。

在1949年9月召开天津市各界代表会议之前,黄敬就曾主动找到一位医药界的代表,主动询问他的诉求,并通过这位代表仔细了解了医药界各位代表的意见。

而后在大会召开期间,黄敬曾多次主动提及医药界的意见和诉求,并对医药界的会议情况十分关心。

在他的高度重视下,天津市政府开始在建立医疗机构、预防传染病等方面,着力建设,而后又补充了大量的医疗器材,让天津市的医疗能力在短期内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图丨黄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针对建国初期,部分普通民众根本无钱可医的实际情况。黄敬以市政府的名义,为医疗系统进行专项拨款,以此弥补各医院开设免费病床、门诊的相关费用。

在黄敬的积极影响下,天津市的各大医院,也开始主动组织郊区巡回医疗队,派遣医疗队伍赶赴天津市各郊区,或是医疗条件落后区域,主动为当地民众,提供免费的身体检查、诊病等医疗服务。

根据数据统计,在1949年期间,各医院免费开设病床100张,每月开设免费门诊多达2000次,占据当月门诊总数的4%。从1949年3月开始,一直到同年9月份,仅天津市卫生局就曾组织派遣三个巡回医疗队,共计诊疗人数14844人。

在防疫保健方面,天津市卫生局仅在1949年9月到10月期间,就曾为7000余人注射霍乱疫苗。

在之后的防疫工作中,针对本地情况,又加强了预防赤痢、伤寒及防鼠疫的疫苗注射。

天津市为此开展了2次卫生检查,共计检查工厂28个,工人3000余人,学生25000余名,妇婴6000余人,有效保障了天津市民的身体健康。

图丨黄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却医疗卫生建设,黄敬也非常重视市区的环境建设。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天津市的市面街道环境错综复杂,尤其是在经历了战火以后,大量民众居无定所,开始以街头摆摊为生。

起初摊贩们还能遵守相关规定,然而随着人员数量的增长,一些破坏分子趁虚而入,开始在一些重要路口制造混乱,影响交通秩序,致使天津市短期内曾出现多起,因为摊贩摆摊引起的斗殴和流血事件。

黄敬在得知情况以后,指示工商局组织专门委员会,对街头商贩进行整顿登记,尽量用平和的方式对街头乱象进行整治。

面对在整治过程中,部分官员推搪责任,强制要求摊贩搬离的情况,黄敬还多次召开大会,对这类人员集中批评。

在黄敬担任天津市长的三年时间里,他所做出的贡献普遍增强了市民对政府的认同感,也提高了新中国成立后,群众对政府的信赖程度。

图丨黄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黄敬在中央的任命下,被调往多地主持工作。

1957年在广州工作期间,黄敬的病情突然加重,毛主席亲自传话,要黄敬停下工作安心养病。

然而由于早在1933年被叛徒出卖,黄敬被抓后遭受了敌人酷刑的折磨,导致身体留下了不小的隐患。

也正是因为这些暗疾,致使黄敬1958年在医院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6岁,一位优秀的革命者自此离去。

根据黄敬的儿子俞正声的回忆,父亲黄敬一直要求自己要做个正直的人,不要谋特权。而俞正声也没有让父亲失望,一直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