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楚汉之项羽篇:奈若何(41)

主笔:江湖闲乐生

彭城一战,项羽以三万精骑击溃刘邦诸侯联军近六十万,其中杀、溺死近30万,追歼逃兵近十万,苏北各县尸横遍野,百姓见惯了死人,常常见怪不怪。如此战绩,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由于项羽此时手里的部队是三万骑兵(大部队还在齐国平乱),他没法趁胜对荥阳发起大规模攻城,而只能派出两支骑兵部队去攻击荥阳以南的京县、索亭两个外围军事据点,结果被从关中赶来的韩信援兵轻松击败,从而让刘邦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看,项羽真的很像与他同时期的西方名将汉尼拔,他们都知道怎么取得胜利,却不知道怎么样运用胜利。在战术上的巨大优势并不能弥补他们在战略上的巨大缺陷,这就是他们最终失败的根源。

那么项羽在这段期间到底在忙些什么呢?历史告诉我们,项羽忙着安抚其他诸侯去了,诸侯们都是墙头草,谁强跟谁混,如今刘邦彭城大败,正是项羽争取他们回到自己阵营的大好机会,至于过去的事儿,就既往不咎了吧,毕竟首恶是刘邦,你们只是从犯。

项羽不想再当天下公敌了,那样真孤独。

为了不让自己孤独,项羽暂时放过了刘邦,他还天真的以为刘邦会因为彭城大败而学乖而不再敢与自己作对,他错了,大错特错。

一个人若想要享受成功,就得先学会如何去接受失败,因一时的失败而半途罢手,只会有更大的失败在等着他。著名成功人士刘邦深明这个道理。

可是项羽不明白,他总以为就算刘邦不甘失败,也不可能对自己造成多大的威胁,彭城之战就是证明!

项羽第一大缺点就是骄傲,自视甚高,孤芳自赏,极度自恋,老子天下第一。

拥有这样想法的人,其实便是在自寻死路。

我们且来看看项羽在这段时间到底做了哪些重建西楚联盟的工作:

公元前205年四月,项羽杀掉自己立的齐王田假,与齐国田横讲和。

接着,项羽秘密派人说服之前投汉的原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亡降楚。

公元前205年五月,在项羽密使的撺掇下,魏王魏豹向汉王刘邦请假,要求返回魏地,探视双亲的病。可他一回到魏国,就绝断黄河渡口,倒戈降楚。

没多久,代王陈馀、赵王赵歇也相继背汉投楚。至此,天下中分,关中与韩地为汉阵营,齐楚魏赵为楚阵营,楚汉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持战是痛苦的,双方都痛苦。八年抗日战争,中国痛苦,日本也不见得轻松;中国的百姓苦不堪言,日本的百姓也不好过,只有野心家们乐此不疲。

一场旷日持久的相持战,不但要考验双方的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还要考验双方的意志、耐力与大局观,后者甚至更重要。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赢家。项羽具备前者,但后者他比不过刘邦。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项羽重建西楚联盟的这些外交努力,虽然给刘邦造成了一点儿麻烦,但收效并不大。彭城之战已经证明,这些北方诸侯们要么能力太差,关键时刻只是炮灰;要么是首鼠两端的搅屎棍,关键时刻只会添乱;结果,没多久就都被韩信各个击破了。

我们再来看看刘邦在相持阶段初期做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准备工作。

公元前205年六月,刘邦返回关中政治中心栎阳,立嫡子刘盈为太子(日后的汉惠帝),并实行大赦,安定关中民心。

六月底,汉兵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至此雍国国除,属汉,为中地、北地、陇西郡。

关中全定,刘邦从此可安心谋楚。

貌似一切顺利,然而就在此时,一个巨大的危机骤然爆发了。当月关中大饥,非法商贩趁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任意踊腾,米一石贵至一万钱,马一匹贵至一百金,以至人相残食,饿殍遍野。

人吃人的惨况都已出现,刘邦却还要征发老人小孩上前线,换作后世任何一个朝代,百姓早就造反了,但关中却并未因此而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此可见秦民对项羽是多么恨之入骨,他们宁愿勒紧裤腰带饿死,也要支持汉王对抗西楚。

面对如此窘境,刘邦临危不乱,移关中居民到汉中垦殖,化一场大灾于无形。

八月,刘邦返回前线荥阳。

临走前,刘邦命萧何协助太子守关中,并着手建法令,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遇有紧急事体可便宜行事。

萧何于是依照早年在秦宫取得的资料来调查关中户口,以征发关中之子弟补充前方,并漕运粮草,全力支持荥阳前线的战争。从此汉军有了打不光的兵,吃不完的粮,反之项羽只懂猛冲猛打,却不懂依靠后方,结果军队越打越少,粮食越耗越少,最终兵穷食尽,如何不败?

其实归根结底,战争打的是经济,经济不行,战略战术再强也没用,从战国时代以来,关中秦地的经济实力就比江南楚地强,秦灭了楚理所当然。所以同理,刘邦拥有了关中之地,即便他军事能力差一些,也一样可以慢慢磨死项羽。

到了九月,刘邦在稳守荥阳、成皋一线的同时,居然还能有余力派韩信拉走一帮人马去开辟北方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