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做到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实干听取人民心声,成效交由人民检验,不断把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事业推向前进。

决策符合人民利益。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因为始终紧握人民至上这把“密钥”。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要坚守以民为本的价值立场,找准人民坐标,恪守为民之责,力行惠民之举,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办好,凡是损害人民利益的事坚决不办,这是我们党的职责所在,也是应有的价值追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要科学调研,深入基层一线,从群众“后院”和“角落”里发现问题,拨开迷雾“看透症”,踏破门槛“闻民声”,因人施策“号准脉”,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民生冷暖,枝叶关情。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都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全面评估可能影响群众利益的各种问题,确保作出的决策能够最大限度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实干听取人民心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在为民办实事过程中,必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让人民参与、让人民做主、让人民受益、让人民满意,真正使人民成为利益的主体。文章锦绣,其本在民。要摆正话语立场、丰富话语内容、创新话语方式,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具体事物形象化、深邃的理论通俗化,说老百姓爱听的话、讲老百姓弄得清的理、做老百姓期待做的事,把工作做到人民心坎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主动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倾听人民心声,摸清人民诉求,听取人民建议,回应人民关切,以“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谱写为民办事的新篇章。

成效交由人民检验。标准千万条,人民满意第一条。任何时候想问题、作决策、做事情、干事业,都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尺。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