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2022年受到疫情的冲击,口腔行业迎来小范围的低迷,但仍有八千余家机构开业。面对需求不断扩大,我国口腔行业预计在2026年有望突破三千亿。另外,在今年,国内口腔行业共发生19起投融资事件,其中包含两家口腔企业上市。

在如此的高蓝海市场之下,医生资源短缺成为棘手问题。伴随国家采集政策不断落地,将会给中上游机构带来如何的影响,我国口腔行业未来将会如何发展?

千亿口腔市场,今年新增8000余家机构

疫情放开后,国民爱牙意识逐渐转强强、口腔诊疗需求逐渐恢复、国民收入也趋于稳定、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持续发力等因素的驱动下,预计未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将持续快速扩张,有望于2026年突破3千亿元,达到约3182亿元。2022年到2026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6%,由此可见,疫情放开后的口腔行业将会快速回暖。

在口腔行业,“种植”与“正畸”这两个学科可以称做口腔界的金山银山,不同于种植项目,相比于恢复牙齿功能这一治疗效果,正畸项目由于具有改善原有面容这一附加治疗效果,更受当代年轻人追捧;而隐形正畸接受度也是逐年攀升,让爱美人士摆脱了“钢牙妹”的形象桎梏。

我国《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错颌畸形的患病率达74%,对应潜在错颌畸形患病人数约10.4亿人,我国的主力正畸人群年龄范围集中在6-40岁。在2021年的正畸市场规模约为412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60亿元,成为新一轮高速增长的蓝海市场。

另一端,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剧,种牙需求不断增长,根据《2020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人口总缺牙数达到26.42亿颗,潜在种植牙数量1888万颗,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而我国牙种植体市场以进口品牌为主,随着种植体集采推进,国产品牌有望实现快速放量,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据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表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预计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超30%,整体缺牙数量将持续上涨。而且,我国种植牙渗透率较低,不同年龄层35-44岁、55-64岁及65-74岁种植牙率分别为0.2%、0.1%、0.3%,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人民口腔预防保健意识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政策的宽松,我国口腔医疗市场已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其中民营口腔市场增长最为迅速,迎来发展的机遇期。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口腔服务相关企业7.3万余家,其中,2022年1-10月新增注册企业8,400余家。

行业投融资不断,瑞尔和美皓登陆港交所

日月如梭,2022年的时光刻钟临近年底。《泛美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口腔赛道各大企业在今年一整年的资本运作实情,以飨读者。在今年,一共有17家口腔企业发生投融资,2家企业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泛美研究》整理及制图

通过整体融资情况来看,上游企业融资发力在口腔医疗器械以及布局口腔机构,中游机构仍是在不停扩张自己的机构数量以及商业版图。而且在今年疫情不稳定之下,瑞尔集团和美皓集团分别登陆港交所。值得注意的是,定位中高端的牙博士在今年三月再次冲击港股IPO,虽然目前是失效状态,但是在明年疫情完全放开之后,或将能挤进口腔民营机构“第六”。【备注:目前上市的民营口腔机构有:瑞尔集团、通策医疗、奥新全民口腔、融钰集团、美皓集团(前中国口腔医疗集团)。】

具体看,在民营口腔医疗机构领域,通策医疗、瑞尔齿科、中玒口腔在规模和临床技术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是在今年,宏盛郎朗公司开展口腔医疗业务的投资和管理平台,截至目前,已于国内各地投资口腔医疗业务运营公司75家,从数量上来看,蓄势待发的后劲不容小觑。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涉足医美的女装品牌“朗姿旗下部分医美机构开展牙科业务,牙科顾客跟医美顾客有着一定的相互转化率,对于求美者来说,一站式的“购美”业务提供,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消费主动性。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口腔医疗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而在以城市为单位的区域市场上,单个城市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口腔机构详情见文章《全国Top20口腔机构,2023如何找出路?》

在产品获批方面,今年迈普医学的可吸收修复膜以及北大口腔的AI影像都进入临床试验,作为玻尿酸源头厂家也在口腔领域利用自己的优势占领一小部分市场,推出“玻尿酸漱口水”。虽然行业内获批产品数量上今年呈现缓慢趋势,但是综合融资、上市并购等来看,口腔行业竞争压力渐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泛美研究》整理及制图

牙医资源短缺,口腔采集加速国产化

纵观整个口腔行业来看,发展前景目前可观并且呈高速模式,但是也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尽管牙医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牙医供给仍旧不足。

专业口腔医生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首先,要经过3年左右的规培才能走上实操岗位,其次一名成熟的口腔医生的培养周期往往需要10年左右。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规模在1万人左右,而有口腔治疗需求的门急诊人次每年增长约1000万人,口腔医生培养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患者的增长速度,口腔医生缺口大。此外,我国口腔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口腔人才及口腔专科医院均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及城市地区,中西部及农村地区难以获得足够的口腔医疗资源,口腔医疗发展缓慢。

在今年,针对于种植牙、正畸等口腔相关政策已经出台,口腔治疗一直都围绕着“价格昂贵”,“治不起”等声音,伴随采集政策落地,从种植牙到正畸,未来产品系统整体价格将更加普惠。下图为《泛美研究》梳理今年口腔行业相关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泛美研究》整理及制图

在采集政策的不断落地,对于上游厂家、中游机构价格端可能会稍微有些影响,价格降低也许会迎来新的爆发式增长。而且,价格的浮动将会增加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赖,国产口腔器械也会逐渐替代进口,这对于上游以及整个口腔行业都是利好的事情。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及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口腔医疗行业更新换代加速,逐渐步入智慧医疗时代。基于5G通信技术的远程诊疗、3D打印技术的隐形正畸、移动医疗APP、电子病历等新技术在口腔医疗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将会快速到来。

口腔医疗具有很好的市场概念和运作空间,无论是从人口的数量、口腔疾病的普遍性,还是从牙医的市场需求状况来看,我国的口腔医疗产业市场需求巨大。或许,在未来将采用“商业保险+医疗服务”模式,整合支付与服务体系,打造商业保险与口腔医疗相结合的闭环,来推动整个口腔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