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历史故事,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3月2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时任上海市委第二书记的潘汉年作为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会议进行的时候,很多受到饶激石等人影响的先后做了自我批评。

毛泽东同志对此表示充分的肯定,并表示如果会议上没有来得及讲的,会后可以写成材料。

不过在会议印发的材料中,却提到了上海市公安局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看了材料的潘汉年,心里不由得想起了12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潘汉年就亲自找了陈毅,将12年前自己私会汪精卫的事做了详细的汇报与检讨。

陈毅认为此事事关重大,第一时间赶到中南海,向毛泽东同志进行汇报,并转交了潘汉年所写的书面材料。谁知毛主席却面色严肃,直言:“此人不可信用。”

那么,作为我党高级干部的潘汉年真的是内奸吗?他私会汪精卫又是怎么回事?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妨来看看。

谍海风云潘汉年

凡是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或党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记得在这段时间的地下斗争事件中有一个名叫潘汉年的人。

1931年,中共特科重要领导人顾顺章被捕后叛变,导致我们的白区工作环境变得十分凶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几乎所有的中共情报员,都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岗位,潘汉年也因此成为了中共特科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那一年的夏天,潘汉年挑起了中央特科的领导重任,他也没有辜负党对他的期望,迅速扭转了顾顺章叛变而造成的艰难局面,把特科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的。

为了更加有效的收集情报,潘汉年下了很多功夫。

他不但把许多社会名流纳入特科的情报网络,更是让自己昔日文坛战友夏衍等人也重新奋战在了情报一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张广大严密的情报网,就缓缓铺开了。在这其中,潘汉年功不可没。

当然在建立广泛情报网的同时,为了应对突发事变,潘汉年也经常转变自己的身份,作为调查员出现在情报网络第1线。

他有时会穿着西装,有时也会换上长袍马褂,更甚时会装成工人或混混的模样,悄然出现在街头巷尾。

总而言之,在情报系统的隐蔽战线上,潘汉年是一位极其传奇的人物。他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机智勇敢,冷静沉着,令人钦佩不已。

有一天,潘汉年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人跟踪。他不动声色的走进门,在进门前就高声喊道:“许玉文!你快弄碗蛋炒饭给我吃,忙了一天快饿死我了!”

潘汉年一边说,一边三步并做两步的爬上三楼的阳台,随后拿出一把特大的太阳伞,跳到了邻居的阳台上,借此逃走了。

这样的事儿也不止一次发生,有次他本是穿着西装出门的,回来的时候却穿着一身整整齐齐的厨师服。当时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那天,他正穿着西装在马路上行走,突然看到了几个行动鬼鬼祟祟的人正跟着自己。

他眼珠子一转,随即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一家饭店。他看似是在寻找座位,实则是在观察盯梢的人:“这两个人果然是跟着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盯梢的人也走进饭店,潘汉年有些许紧张。不过游走在情报战线多年的他,也不是吃素的。

只见他走进厨房,不知与厨师说了些什么,随后便换上了一身厨师服,戴上了口罩。

他随手掂起饭店的一只送饭篮,毫无破绽地走出了饭店的大门。

还有一个冬日的午后,他发现自己的家门口有几个探头探脑的人,一直在原地活动。他思来想去,最终穿上了一身破破烂烂的乞丐服,并把脸上也抹满了灰尘。

他哆哆嗦嗦地走,最终在敌人的面前光明正大地离开了住所。可以说,无数次的脱险都依赖于潘汉年的警惕。

从1931年到1933年的夏天,潘汉年在中央特科工作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他工作出色,为我党提供了许多珍贵的战线情报。

而在抗日战争中,他也常常出没在敌占区域主持情报工作。

他周旋于日本侵略者、国民党以及汪伪政权中,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建立了诸多功勋。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也一直坚持在国统区做情报与统战工作。

谁知没过几年,他就被以战争时期与汪精卫私会而定下“内奸”罪。

我们都知道,潘汉年是一个几十分谨慎的人,那么他又为何会与汪精卫私会?

汪精卫的圈套,潘汉年马失前蹄

1939年的秋天,汪伪特务头子李士群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在联系蒋介石的同时,也不忘联系我党。

在组织的同意下,潘汉年同志开始与李士群、胡均鹤等人接触,并设立了相应的情报站。

李士群

1941年1月,在胡均鹤的帮助下,潘汉年等几位同志顺利的撤离了敌区。

不仅如此,胡还两次派手下过长江给新四军送药品,这也让潘汉年放松了警惕。

1943年,潘汉年在新四军军部驻地被任命为华中情报局部长。他也根据延安情报中枢的指示,负责指挥上海、南京等地的情报工作。

谁知就在这时,我们突然接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日伪有可能对淮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扫荡。

抗战形势非常严峻,这也导致潘汉年与李士群,胡均鹤的联系中断。

为了了解日伪对淮南根据地的行动计划,在与诸多同志商议后,潘汉年决定以身试险,自己亲自跑一趟。

当年批准潘汉年前去的人,就是饶激石。在取得饶激石的批准之后,潘汉年便带着自己的交通员,来到了上海。

谁也没想到李士群竟然在此地设下了圈套,而潘汉年作为一名老将,也不幸马失前蹄、掉进了敌人的陷阱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汉年来到上海的第1件事,就是找到胡均鹤:“李先生,好久不见。”

谁知李均鹤却满脸抱歉:“哎呀,潘同志你这次到的时间可不对。如今李士群在苏州呢,不如我们一同到苏州去谈论此事吧。”

所以在第二天,潘汉年就跟随胡均鹤来到了苏州。

谁知,却再次得到了李士群在南京的消息。胡均鹤装作不知所措的样子:“怎么又去南京了,要不我们去南京吧。”

李士群

这次潘汉年有些犹豫,南京毕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方。

潘汉年对于胡均鹤的劝说,有些拿不定主意。不过为了搞到情报,潘汉年还是咬咬牙决定到南京去。

谁知到了南京,李士群却在会面中提出:“虽说此事不该与你提,但汪先生确实是要见你一面。他这一段时间心情并不好,听说你来了,心情变得很高兴,所以想与你好好谈上一谈。”

这话一说,潘汉年就知道为何李士群会将自己引来南京。李士群是想用潘汉年著名中共代表的名头在汪精卫面前邀功,这才想尽了办法,让潘汉年的南京之行公开化。

他的主要目的就是表明他有办法能够拉拢中共方面,以壮大被孤立的汪精卫政权。

汪精卫

再说到潘汉年身上,事情到了这一步,任谁都很为难。请示上级吧,此时已经来不及了。断然拒绝吧,在此时也不是明确的做法。

一旦我们拒绝,极其有可能会激怒汪伪政府的人。那么我们再想从他们那里拿到信息,是根本不可能的。

思虑了良久,潘汉年最终决定去闯一闯。所以在当天下午,潘汉年就在胡均鹤的安排下,到了汪精卫的公馆。

出来迎接的是汪精卫的秘书,随后便把他们带到了公馆的客厅。

两人经过短暂的寒暄,很快进入了正题:

“我认识你们的毛泽东先生,在过去我也是主张联共的。谁知后来竟然发生了那么大的误会,你们和蒋介石联合起来没有什么搞头。蒋介石这个人我了解,他是搞独裁的。而我是搞民主的,我要搞政治会议,成立联合政府,也想邀请共产党参加。”

潘汉年面色不变,掷地有声地说:

“共产党是不会来参加你的政治会议的,上海共产党也不会代表延安来参加。当然我可以把汪先生的话传到延安,但我也清楚的认知到延安方面是绝不会退出重庆参政会,转到来南京参加你们的议会的。”

汪精卫沉默了片刻又说:“现在确实是个好机会,我们的合作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也希望共产党考虑考虑我们。”

说到这儿他顿了顿,随后补充道:“你可以回去联络一下,之后的联系依旧可以找李士群。”

潘汉年想了想,在离开前对汪精卫说:“新四军发展的会越来越蓬勃,如果你将来与日本人合作有困难,新四军不会跟你过不去的。我们是善良的,也会考虑给你一个转身的余地。”

说完这话,潘汉年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不过按道理来说,潘汉年这次在南京知行确实违反了情报工作的规矩。

但是潘汉年是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去往南京的,谈话本身也并没有透露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不过这次谈话具有的政治性和影响都是非常关键的,不说国共两党会因为此次会面而作文章,就潘汉年自己来说,也走不出这个坎儿。

所以在今后的多年里,他都没有透露这个消息。

担心被误解,潘汉年几次错过坦述机缘

那一年的4月初,潘汉年回到了我党的根据地。他很快向新四军军部汇报了日伪扫荡情报,而隐瞒了会见汪精卫的事件。

在潘汉年看来,这件事情并没有损害党的利益。作为工作问题是无关大局的,加上那时政治干部审查阶段,潘汉年怕把问题复杂化。

所以经过剧烈的内心斗争,潘汉年并没有及时向中央汇报此事。

当然这件事情也成为了潘汉年难以消除的心病,在后期也给他带来了终身的遗憾和痛苦。

在1945年,潘汉年前往延安参加七大的时候,他本有机会向毛泽东汇报此事。

因为早在前往延安之前,国民党当局就已经知道了汪精卫在南京秘密会见中共要员的消息。

那时国民党借着这个机会大力攻击中共,而作为漩涡中心的中共却丝毫不知情。

甚至对国民党造谣的行为大加斥责,并几次以中央的名义登报辟谣。这件事传到潘汉年耳朵里,他这才感觉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所以他忍不住跑到了毛泽东那里,想向他坦白。不过在此次谈话过程中,因为是向领导检讨自己的错误。

加上这次错误已经被耽误了一年多,所以他的言谈举止更是前言不搭后语。这也导致毛泽东同志认为,潘汉年是因为饶激石的告状而引起的失态。

所以在潘汉年还没有进入正题时,毛泽东就笑着打断了他:“你不用紧张嘛!你这些年的敌后工作,中央又不是不了解。组织对你是完全信任的,外边的谣传我们都不相信,中央一定会为你做主澄清的!”

毛泽东同志把话说到这里,潘汉年更是感到惶恐不安。他一边为毛主席的话感到十分感激,又为毛泽东同志的信任和关怀感到羞愧。

心里的虚荣和骨子里的害怕,让潘汉年失去了坦白的勇气,这一耽搁又是许多年。

这一拖就拖到了1954年,这才有了开篇毛主席:“此人不可知信用”的批示,潘汉年也因此被捕,从此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1977年4月14日,永远离开了人世。

有错必纠,潘汉年冤案昭雪

实际上按照常理来说,也不怪当时的人会怀疑此事。毕竟那个时局敏感,加上潘汉年胆怯,将事情一拖就是这么多年……不过潘汉年毕竟有功,所以在他案发后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1978年党的11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在有错必纠的方针指引下,开始对一些历史性问题进行调查。

潘汉年案,也被提上了日程。时任中纪委书记的陈云同志曾是潘汉年的老战友,他也亲自查阅了当年潘汉年一案的资料,开始对此案进行了全面的复查。

对于潘汉年一案,陈云是这样说的:“当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代表,同国民党接触的只有三个人,而如今也只剩下我一个了。如果我再不说话、再不调查,就没有人知道了。”

不过那时党内也有很多人有不同看法,他们抓住潘汉年会见汪精卫的事不放。不过后期经过复查,此次会面并没有实质性的伤害我党的利益,潘汉年所说的也不过是应付之词。

所以最终在1982年8月,中央正式发出了关于潘汉年同志平反恢复名誉的通知。

并在随后高度评价了潘汉年的一生,直言潘汉年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在政治上对党十分忠诚,对抗战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3年4月15日,在党中央的批准下,潘汉年与妻子的骨灰,从湖南迁到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虽然这个昭雪来的比较迟,潘汉年也早已长眠地下。

不过此番昭雪,足以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灵。不论是非功过,历史自有公论。历史不会忘记他,人民更不会忘记他这位党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