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工作中绽放“行而不辍,履践致远”的梦想。“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中间,沉下心、俯下身。身上流汗,脚上沾泥,每日三省吾身,在“知不足而后学”中保持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态度,主动投身浩瀚书海向书本学,主动放低姿态向基层老同志学,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向群众学,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领域注入自己的新鲜血液,通过基层实践练就过硬本领、积累工作经验,在广阔的基层土地上行稳致远。

在基层工作中锤炼“求知善读,勤学苦练”的意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基层干部要始终树牢“人民公仆”思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务实作风,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基层干部要学会观察,做到事无巨细,勤“充电”、多“增能”,遇到难题“迎上去”,在边看边学、边学边干中,获取“活知识”,学到“真功夫”,掌握“硬本领”,在对标先进中奋发有为,在主动作为中履职尽责,闯出青春无悔的士阔天地。

传之有方,扮好理论“传播者”。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凝聚了全党全社会的智慧。理论宣讲是把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的重要手段。形式多样的宣讲能够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具温度更可落实。因此,宣讲方式要创新,依托院坝会、文明实践活动、新媒体平台等载体,通过小品、相声、歌曲、短视频等基层干部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方式,把有意义变得有意思,让基层干部群众想听愿听爱听,在春风化雨中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宣讲语言要走心,增加语言亲和力,把思想深邃的宣讲内容翻译成通俗易懂、精辟简练的群众语言,用地区方言、农家土话、生动故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干部群众心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传播到基层一线。

言之有物,扮好问题“解惑人”。党的二十大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蕴含着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是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最新成果的集大成。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是宣讲员自说自话的“理论独白”、高人一等的“理论教导”,而是要在与基层干部群众贴心交流的过程中,答其疑、解其惑、暖其心。因此,宣讲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充分考虑基层干部群众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热点、难点、关注点问题的阐释引导和解疑释惑,把问题讲清,把难点讲透;要强化互动、深化体验,改变“一人讲、多人听”的单向灌输式宣讲,通过互动答题、情景体验等方式,了解掌握干部群众心理动态、理解程度,适时调整宣讲内容,让宣讲活动“活”起来,真正让干部群众听有所悟、听有所获。

行之有效,扮好实践“指导员”。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因此,宣讲要贴合实际、指导实践,把宣讲内容与改革发展、党的建设等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使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注重对象、体现分众,紧密联系基层干部群众的新期待,结合宣讲对象的现实需求、工作性质,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为党员干部、基层群众等不同群体量身打造个性化宣讲和差异化指导,让基层干部群众越听宣讲、越学理论、越会实践,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