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访古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得名上古舜帝南巡的传说,是古何国何侯隐居修道,羽化成仙之地。何侯一支随舜帝南巡九嶷山后,眼见此地山清水秀,林木葱茏,物产丰饶,便在此地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千百年来,九嶷山一直作为何氏宗族文化精神地标,寄托着何氏族人对家乡的眷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海南有一片丘陵山脉,也被称为“九嶷山”。此地,同样也是何氏宗族的精神地标,承载着海南何氏的千年乡愁与人文记忆。

海南的九嶷山,位于海口市龙塘镇潭口小学西南,面朝南渡江,背依平神岭。山势不高,倒也蜿蜒起伏,清秀幽深,植被丰富。山涧有一汪清泉,汩汩流出,在山下汇聚成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传海南何氏何兴支二世祖何一鹏致仕回乡途经此地,发现这里景色优美,绿水常流,还有很多珍禽异兽出没,尤其是山龟成群。他不禁暗暗称奇,这与跟父亲口中描述家乡道州东边的九嶷山景色别无二致,也是一块风水宝地。

于是,他跟当地林家购置了这片土地,更名为“九嶷山”,并将父亲何兴公埋骨此地。从此,九嶷山作为何氏历代先祖墓园,传承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现今,在九嶷山上,保留着海南何家十六座祖坟。当中,就包括迁琼始祖何兴公、二世祖何一鹏公、三世祖何梦章公、元九世祖等墓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何兴公墓园祭祖日之际,九嶷山上热闹非凡,锣鼓喧天,来自全岛各地的何氏子孙汇聚此地扫墓祭祖,追思怀远,在袅袅弥散的香烟中,表达对对祖先的缅怀,对亲人和故土的无尽思念。

科举世家

根据《正德琼台志·流寓篇》的记载,何兴公,道州(今湖南省道县)人,是南宋理宗朝的朝议大夫。因受到奸臣丁大全的污蔑,而被贬谪至琼州府。至此,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又少了一位忠臣,琼州府则又多了一位开琼始祖,海南何氏千年人文历史就此展开。

何兴公来到琼州府后,在梁老都(今海口新坡、遵谭交界)择了一块地肇基开村,取名为“曰何”。这个名字,如同九嶷山一样,来源于他的家乡,乃为“何村”之意。

自开村后,曰何村何氏族人生生不息,人才辈出,村子规模不断扩大,文化渐渐兴盛。先祖为官清廉的事迹深远地影响了子孙后世。何氏家族耕读家风更是山高水长,泽润千年。

何氏二世祖何一鹏公,是琼州府为数不多,有记载的宋朝进士,其官至郁林州司户。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为表彰何一鹏高中进士,朝廷特赐立“登云坊”于曰何村前。这对于何氏家族来说,是个无比荣耀,光耀门楣的大喜事,在琼州大地上传为一时佳话。因此曰何村,也被当地人美称为“坊门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洪武壬午年间(1402年),琼山知县陈永彰曾组织重建“登云坊”,此后,历朝历代也多有修缮。直至民国初年出版的《民国琼山县志》中仍有该牌坊的记载。作为现有官方史志上记载最早的功名坊,登云坊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是古代琼州府崇文重道的历史见证,激励着何氏子孙奋发图强,努力传承优秀家风文风。

元朝时,曰何村先后走出了定安训导何孔兴、郁林学录何应真、宣城教谕何梦章等贤达。到了明朝中叶,村里何其义、何质义两兄弟先后中举,哥哥何其义更是高中进士。

何其义,从小聪敏过人,于明朝万历辛丑科(1601年)高中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政和(今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知县。

据《民国政和县志》、《民国上杭县志》、《民国琼山县志》等志书所载,任职期间,何其义为官勤政爱民,剔蠹厘奸,捐资兴建学宫,颇有政声。调任上杭(今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后,他依然立志不移,寒苦而有操守,在当地有着良好的口碑。

后来,何其义被朝廷擢升为户部主事,司管太仓。期间,他为官清廉,革除一切浮羡陋规。最令世人称道的是,他还与同为琼州进士的许子伟,共同筹资兴建琼南会馆,极大地方便了赴京赶考的琼州学子。

千载何村

肇基于宋代的曰何村,大致方位在今天海口市遵谭镇涌潭村、坊门村和龙泉镇大叠村之间。曾经喧闹繁华的曰何村,在大部分何氏族人离开了故土后,仅剩些许残垣断壁和古墓荒坟孓然于世,诉说着无尽的沧桑。

踏过没有门框的石门槛,寒风萧瑟,荒草萋萋,遍地瓦砾散落一地,从残留的建筑基座,依稀能窥见一个村子的轮廓。回望千载何村,历史的脉络仿佛触手可及,可当你伸出双手,却什么也触不到,目之所及皆是荒芜。

在曰何村遗址的南侧,一处灌木荆棘丛中,掩匿着几座荒坟,分别是庐江二代张大夫人、庐江郡关宜人等何氏先人的墓冢。(庐江,为安徽、江西等地何氏郡望。)初步判断,这些是何氏二世祖、三世祖夫人等人的墓葬。

曰何何氏古墓群形式,多为长方形石棺墓,选取的石条粗大厚实,切割平整,底部有祥云纹路,墓碑镶嵌于石棺之中。不难看出,墓主人殷实的家底,以及显赫的社会地位。

明代进士何其义墓冢在曰何村外数里的水塘边上,系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因历史原因,原墓塟石已被拆除,挪用于兴建农田水利。现今约一米多高的墓碑上,刻写着何其义生前官职,子孙后代的名字,为何氏族人寻根问祖提供了重要依据。

搬离曰何村一部分的何氏族人,在海口龙塘镇新旧沟旧沟田洋边的山林上聚族而居,村子名字沿用“曰何”。另外一部分迁居至全岛各地,主要分布在定安、澄迈、文昌等地。

若干年后,也许是因为社会动荡,亦或者战乱频仍等原因,居住在旧沟山林上的何氏族人再次搬迁,最终定居在美味河畔,以开窑制瓦为业。或是对故土的眷念,对先祖的缅怀,这个村子的名字依然唤作“曰何”。这个村子,便是如今海口龙塘镇的仁何村。

游走在今天的仁何古村,追寻何氏先人留下的足迹,仍旧能够感受到海南何氏千年的历史底色和人文情怀,每个角落都有一个故事可娓娓道来。何氏宗祠立于村子中央,供奉着何氏历代先祖的牌位,同时也作为私塾教育村中子弟。

何大元帅庙是村里的境主庙,坐落在村子东南,供奉一众境主神灵。为首的神灵是唐朝正二品武官何履光。作为史料记载的第一位琼籍官吏,何履光一生征战四方,战功赫赫,忠于朝廷。因而被何氏先祖奉为境主,守护一方安宁,教化一境子孙。

据何氏老人所述,另有一部分何氏子孙从仁何村迁往高坡支(今海口城西镇高坡村),再从高坡支辗转迁往府城等地。

民国时候,何氏高坡支(蛙村)长房何景清,是一位颇有名望的乡贤。任职琼山县地方保长期间,他为人谦和,乐善好施,经常接济穷人,帮助孤寡老人。他的儿子何运宏,是传统椰雕工艺的传承人,也是组建海口市椰雕工艺厂的八位创始人之一,曾赴北京参加全国手工业先进工作者和积极分子会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椰雕手工艺人。

老人说,高坡村内曾留下众多何氏人文古迹,府城文庄路建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何氏大宗祠,可终究抵不住岁月沧桑,古老的建筑悄然湮灭于尘世间,空留给何氏后人无限的遐想,以及无尽的遗憾。

家风越千年,人文浸古今

从何兴公渡琼肇基,再到子孙后代以“曰何村”为起点,逐步向全岛迁移。无论迁往何处,何氏族人始终以耕读立家,秉承先贤遗训,贤廉继世,睦邻孝悌,随着历史的脚步奋力前行。一座座古老的村落,见证了何氏族人的荣辱兴衰,承载着海南何氏一脉的悠悠乡愁。

一览何氏宗族迁移路线,背后折射的是海南千年人文传承发展的历史缩影,这是一种充满了积极向上气息的人文精神,展示出海南耕读传家、崇文尚教、敦宗睦族的地域文化。

800多年过去,人世间许多风物尽皆烟消云散。海南何氏秉持的祖训家风,经过千年传承,深深地融入了这个古老家族的血脉中,生生不息,代代相承。#古都遗迹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