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治之端也”。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法治国家是指被依法赋予、运行、制约国家权力、通过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来维护法律权威,保护人民合法利益的国家形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要求:1.法律之治 2.法律权威 3.良法善治 4.人权保障 5.权力制约 6.正当程序。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行全面依法治国、以及怎么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问题,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地位、政治方向、关键工作、重要保障,集中体现为“十一个坚持”。

建设法治国家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将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三个统一”。第一,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第二,党总揽全局,协调同人大、政府、政协等国家机关的关系。第三,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在宪法法律内活动统一起来。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参与管理社会的根本途径。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并承担相应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唯一正确道路,同时还必须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原则,才能保证永远在建设法治国家的正确道路上。

坚持法治国家方向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是指社会依法治理,社会成员人人崇尚和信仰法治,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社会形态。坚持法治国家的政治方向,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以贯彻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理念。

2.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工程和重点任务。法治政府是指政府依法设立、政府活动和行为都有法可依,政府任何决策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政府。

总之,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包括两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人们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应当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坚持法治国家的政治方向,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