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3年12月16日,开国元帅罗荣桓在北京医院病逝,享年61岁。

很快,噩耗被传到中南海。当时,毛泽东正在颐年堂,准备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听闻这个消息后,他沉默了好久,才深深叹了一口气。

会议开始前,毛泽东庄重地起身,向在场所有人提议,为罗荣桓默哀3分钟以表哀思。

3分钟后,毛泽东还没有从悲伤的情绪中抽离,他低声说道:

“罗荣桓同志有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亲。从不背后议论人,有话讲在当面,原则性、纪律性很强……这是一个好同志,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接着,他扭头面向罗瑞卿:“请你转告林月琴(罗荣桓妻子)同志,就说罗荣桓同志逝世,我很难过,请她注意身体,继承罗荣桓同志的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荣桓的逝世

罗荣桓是十大元帅中第一个去世的,事实上,他从1942年开始,身体就出现了问题。

那时候,他还在山东抗战,正是最艰苦最紧张的时候。因为过度劳累,罗荣桓出现尿血的症状,人也越来越瘦。

在仅有的医疗条件下,医生为他做了检查,却什么都没查出来。

巧的是,罗荣桓又刚好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他努力坚持了一段时间,直到山东军区的新机构建成,才被批准前往新四军诊治。

当时,新四军有一位奥地利籍的泌尿科专家罗生特,罗生特为罗荣桓做了检查,发现他的肾脏已经有了明显病变。

然而就在此时,国民党派了李仙洲率92军围剿山东,山东的斗争形势顿时紧张起来。

虽然新四军的条件远远好于山东军区,可罗荣桓放心不下山东那边,只在新四军待了一个月便回去了。

后来,陈毅考虑到罗荣桓的治疗问题,便把罗生特派到了山东。可山东没有能做出准确诊断的X光机,罗生特只能给出建议:去上海治疗。

很快,毛泽东复电,同意林月琴陪同罗荣桓前往新四军3师,再通过地下交通线去到上海。

发出这份电报的同时,毛泽东又考虑到罗荣桓的安全问题,于是又在1944年2月8日发了另一份电报。

电报中提到,去上海“实含若干冒险性质”,问是不是一定要去上海,如果一定要去,去法又是否安全可靠。

等罗荣桓收到这封电报时,已经是2月27日了,这时候,他们已经在3师驻地了。

罗荣桓考虑了一下,最后回了山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45年,罗荣桓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毛泽东将他调到了东北,这里的医疗条件要好一些。

果然,罗荣桓来到东北没多久,就照上了几年没照上的X光片。医生分析后,诊断为肾癌,并表示要尽快手术。

为保证安全,毛泽东建议罗荣桓到驻朝鲜平壤的苏军医院治疗,他帮忙跟金日成和苏军方面取得联系,做好安排。

没想到,平壤这边的医院不具备肾切除手术的条件,于是,毛泽东又发报跟斯大林取得了联系:

“罗同志是我党重要财富和久经考验的忠诚干部,希给予最好的治疗。”

1946年7月,罗荣桓在林月琴的陪同下前往莫斯科,手术很顺利,回来后,罗荣桓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解放战争的紧张工作中。

结果才过了三年,罗荣桓突然在天津再度病倒,毛泽东得知消息后,马上派了保健医生黄树赴京为罗荣桓治疗。

同时,黄树还捎来了毛泽东的亲笔信,上面写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建国后,罗荣桓不需要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玩命了,可繁重的工作依旧压得他喘不过气,有时开完一个会,罗荣桓需要靠在沙发上休息好久才能缓过劲来。

毛泽东知道后,再次写信提出建议:“荣桓同志,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只和若干干部谈话及批阅文件,对你的身体好些,否则难于持久,请考虑。”

1956年,罗荣桓心绞痛反复发作,他担心耽误工作,便写报告请求辞去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毛泽东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同意了他的请求。

1960年,罗荣桓再任总政治部主任,这一次,他带病工作了两年多,到了1963年秋季,直接住院报了病危。

12月15日,罗荣桓好不容易从昏迷中苏醒,看着病榻前的林月琴和孩子们,他交代了遗言:“我死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

接着,他闭上双眼,小声念叨:“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一条,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

12月16日,罗荣桓的心脏停止跳动。与此同时,在颐年堂召开会议的毛泽东带领大家为罗荣桓默哀。

12月19日,罗荣桓的追悼会召开。当天晚上,毛泽东服用了两次安眠药物还是睡不着,他起身来到桌前,不停在纸上写着什么,没写一会儿就扔进了废纸篓。

第二天清晨,吴旭君来到毛泽东的卧室,看到废纸篓塞得满满当当,她好奇地捡起,看到了纸上字迹潦草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吴旭君聊起母亲

吴旭君是1953年来到毛泽东身边担任保健护士长的,第一次见面,毛泽东就风趣地开了个玩笑:

“‘无细菌’这名字好,你正好是搞医务工作的,讲究卫生,没有细菌,这样才可以不生病嘛。”

或许是吴旭君性格开朗、开得起玩笑,总之,初进中南海的女孩迅速跟毛泽东搞好了关系,后来相处时间长了,他们也顺利从护患关系,变成“父女”关系。

罗荣桓逝世后,一连几天,毛泽东都有些心事重重,本就失眠的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于是,他找到吴旭君,跟她来了一次特殊的谈话。

当时,毛泽东半躺在床边,随意地聊着一些话题,突然,他提起了自己的母亲。

他说母亲是位善良的农村妇女,待人诚恳,自己很喜欢她。她去世的时候,有很多为她送殡,和父亲完全不一样。

毛泽东的母亲叫做文七妹,她26岁生下毛泽东。因为前两个孩子都夭折了,为了把第三个孩子平安抚养长大,她干脆回到湘乡的娘家,在一座观音庙让毛泽东认了一块巨石当“干娘”。

在外公外婆家待到9岁,毛泽东才跟着文七妹回到韶山冲。毛泽东的父亲名叫毛顺生,儿子回来后,他将孩子送到离家最近的一所私塾读书。

那时候,私塾老师邹春培非常欣赏毛泽东,他甚至对毛顺生说:“令郎有朝一日定会名登高科,光宗耀祖。”

可毛顺生对此事没有任何期待,他农民出身,后来依靠小聪明挣了点钱买了点地,日子才越过越好。

而他之所以会让毛泽东读私塾,完全是因为自己没文化,曾经在一次公诉中,被对方胡搅蛮缠,最终输了官司。

所以,他觉得毛泽东读几年书,能认得几个字、算明白家里的账、帮他吵赢官司就足够了。

结果,毛泽东喜爱读书,为了争取读书的权利,毛泽东跟父亲发生了争执。那时候,他们一家五口人,毛顺生一个人一边,毛泽东、文七妹,还有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一边。

毛泽东从小到大都是更偏向母亲这边的,不仅是因为母亲支持他读书,还有就是母亲实在是个善良慷慨的妇人。

她对穷人很有同情心,常常施米给乞讨的人,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毛泽东也开始接济穷苦人。

那时候,私塾是自带午饭的,有一次,毛泽东发现一个同学因家里穷没带午饭,于是,他拿出自己的午饭,分给对方一起吃。

午饭被分走一半,毛泽东只能饿着肚子回家,到了晚饭狼吞虎咽一顿。

文七妹很细心,她以为是毛泽东饭量比较大,午饭不够吃,所以换了更大的饭盒,结果,毛泽东回来后还是跟没吃饱一样。

文七妹纳闷,直接问了毛泽东:“你上学读书,怎么比在家干活吃得还多呢?”

毛泽东一五一十的把事情告知,文七妹听完,慈爱地摸着毛泽东的头:“你应该早点跟我说呀,我多给你带些,省得两个人都吃不饱,可不能饿坏了身子。”

后来,文七妹便给毛泽东带了两份午饭。

不过,与文七妹“对立”的毛顺生却是相反的想法,他不赞成做好事,尤其是“付出”“奉献”,只要自己能吃香喝辣,就算门口有人饿死,他也不以为然。

就这样,毛泽东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之下长到了16岁。这时,他听表哥文运昌说湘乡县有所很有趣的学校,建议他去报考。

毛泽东不出意外地心动了,回家后,他把想法告诉家人。

文七妹一如既往站在毛泽东这边,而毛顺生却大发雷霆,最后还是在文运昌、王季范等人的轮番劝告下,毛顺生这才松了口。

就这样,毛泽东走出了韶山冲。后来,他参加革命,忙到日夜颠倒,完全没时间照顾父母。

1919年10月5日,文七妹病逝,毛泽东放下所有工作,马不停蹄的赶回家中。可母亲已经在两天前入殓,毛泽东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旭君兴致勃勃地听着,她好奇地问道:“你当时不在身边,是怎么知道的啊?”

毛泽东笑了:“我不在,就不能听别人说啊。”

吴旭君也觉得自己这话问得有点傻,不好意思地笑了。毛泽东眼睛看向远方,好像已经陷入回忆:“我作为儿子,其实是不够格的,生不能尽忠,死不能尽孝……”

吴旭君安慰他:“这不能怪你,你那么早投身革命,为解放中国做了那么多贡献,也算是孝敬母亲了。”

“那你对母亲好吗?”毛泽东突然反问她。

“好”,接着,吴旭君给毛泽东讲了自己和母亲的故事。

吴旭君8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那一天,吴旭君特意换上了母亲给她做的小红褂,跪在地上大把大把地烧纸钱。

因为有人说,母亲喜欢看到吴旭君漂漂亮亮的样子,所以她便信了。

之后的事情吴旭君也记不得了,那时候她年纪太小,对母亲印象不深,只知道她是个温柔善良的女人。

毛泽东谈死亡

就在这时,毛泽东猝不及防地来了一句:“我死的时候,你不要在我跟前。”

吴旭君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马上皱起眉头:

“你别开玩笑了,假如真的有这么一天,我怎么可能不在你身边呢,我要做好防病工作,你得了小病我会及时给你治疗,不让你得大病。”

毛泽东却好像没听到一般,再次复述一遍:“不,我死的时候,你一定不能在我跟前。”

停顿了一下,毛泽东这才缓缓说出理由:

“我母亲病重的时候,我曾告诉她,我想让她给我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母亲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她同意了,所以直到现在,在我脑海的她依旧是美好的,就好像活着的时候一样。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希望你在跟前了吧,我想给你一个美好的印象。”

听了这话,吴旭君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她反驳毛泽东,让他不要再说什么死不死的话题了。

可毛泽东坚持,他说越是别人回避的问题,自己越是要说:

“我相信辩证法,辩证法告诉我们,有生就有死,按这个科学规律,我和罗荣桓同志一样,也是会死的,而且死了要火化……”

说完,他还给吴旭君推荐了本《形式逻辑学》,让她回去读完,明天再接着聊。

第二天下午,吴旭君陪着毛泽东吃了饭。饭后,两人坐在沙发上,再度开启聊天。

毛泽东问她书看完了没有,吴旭君告诉他看完了,就是有些问题似懂非懂。

毛泽东是个严格的老师,听吴旭君说看完了,马上让她根据形式逻辑继续聊昨天的话题。

吴旭君一想到毛泽东说的“死”,就忍不住的失落,所以,她没有搭茬。没想到,毛泽东自己掰着手指讲了起来:

“人都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也是要死的。”

接着,他还举了好几种死法,说完自己还哈哈大笑。吴旭君的眉头越皱越深,她终于忍不住了:“主席,咱们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了”

“你这个人,还有点迷信呢。你是个搞自然科学的,应该懂得自然的规律性”,他指了指吴旭君的鼻头:“我死后,可以搞一个庆祝会,你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最好穿红衣服或是花衣服,满面春风的参加庆祝会,然后大大方方的上台讲话……”

“讲什么?”

“你就说,同志们,今天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如果他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

说到这,毛泽东停顿了一下,好像想起了什么:

“我在世的时候吃鱼比较多,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喂鱼,你就说,鱼儿啊,毛泽东来给你们赔不是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饱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是物质不灭定律……”

吴旭君被毛泽东的话吓得连连摇头:“主席,这可不行,平时我都听你的,这件事我可不干!”

毛泽东看着吴旭君,轻轻叹了口气:“你在我身边工作这么久,离我这么近都不能理解我啊,我主张火葬,自己当然不能例外,我在协议上签了名的……”

这件事,吴旭君不知情。原来,早在1956年4月,毛泽东就在中央领导人火葬倡议书上第一个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只是,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后,考虑到当时的各种情况,他并未被火葬。

与此同时,吴旭君遵守了她与毛泽东的约定,在毛泽东离开人世的时候,她不在他身边,因此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