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和事件有着强烈的“二元论”标签,简单而粗暴,总是定义这个人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要么是奸臣,要么是忠臣,已经定格且脸谱化了。

但是历史人物的表现,往往有着表现他们极其复杂的一面,他们的众多行为也有时与他们“标签”完全不匹配,因为往往坏人(奸臣)也有好的一面,好人(忠臣)也有极其不堪的一面,这些元素又有着与标签矛盾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二元论”标签会极大的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难以窥视历史人物的真实的一面,从而影响我们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真实。

如果我们对历史人物的“二元论”思维变成“多元论”或多维度,拒绝宜粗不宜细,摆脱上帝视角,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细细罗列、慢慢分析,那历史人物也会丰满和立体起来。不要忘记历史人物也是活生生的【人】。

多元论、多维度思维将会打破二元论僵化观点,避免步入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命运。

徐志摩在国内人标签是这样的:渣男、道德败坏、人品不端、对婚姻不忠、花花公子等。这是徐志摩个人生活的一面,属于私德。私德主要是看这个人是否值得交往,能否做朋友。

有一个常识: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不熟悉,但是可以通过他的朋友,也能推测出这个人如何。徐志摩的朋友圈有朱经农、曹诚英、胡适、汪精卫、陶行知、马君武、陈衡哲、任叔咏、郁达夫、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丁文江等,我们也能看出徐志摩这个人是不是值得交往了。

徐志摩的婚姻,在今天的国人来看,属于他的硬伤,且“不被原谅”。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一个百年前、那个新旧交织的人。男女那点事儿,外人真的很难看得清,上帝都说不清的。

徐志摩崇尚英国保守的个人主义,他只信得过个人,他一生都在追求“爱、美与自由”,这也使得他绚烂了一生,也悲剧了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启超劝他不要离婚,基于这一价值观的徐志摩万万是不能接受的,他对梁氏这种反个人主义的观点进行拒绝,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他回信说:

“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殊不知,徐志摩离婚后,他和张幼仪的通信更勤了,感情反而更好了,这些使得那些外人就更不明白了。

徐志摩“可爱”“单纯”“天真”“纯净”“热烈”,他的这种性格,放在那个新旧交织的时代,必然会被时代不容,也必然不会被那个时代的人所容,即使放在今天,徐志摩的这种性格也是多般磨难的。所以徐志摩是个悲剧人物。

徐志摩的公德表现在的“新月”杂志上,这个杂志的底色是自由、民主、科学、容忍、契约精神、渐进、容忍和退让。这是一份令国民党和左派极其仇视的刊物。胡适、闻一多、梁实秋、丁文江都是这份期刊的社员。

还有一点,徐志摩的眼光很毒很准,他比胡适提前20年就看清了苏俄本质,并且开展苏俄是友是敌的大讨论,这些文字直到今天依然没有过时。

对于徐志摩的洞察力,为何能超越同时代其他学人并能洞穿时代迷雾,可能源于他那纯净的人性。反人性的事物必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

以上,是一个多面的徐志摩。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做交流和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