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2023年,这个新年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是带来新希望的一年。但是国际环境依旧复杂。元旦前,我国南海上空就遭遇了险情,也引发了西方舆论的新一轮炒作。很多西方媒体称,这一次危险程度与2001年美军侦察机撞击中国军机,导致我军机坠海事件十分接近。

而对这次遭遇,中美军方各执一词。美国印太司令部宣称,是解放军海军歼-11战机于2022年12月21日飞入距离美军RC-135电子侦察机机头20英尺(约6米)以内的空域,进行危险拦截。因为解放军战机的“危险举动”,迫使美国RC-135电子侦察机不得不回避,以免相撞,因为当时约有30人在美军军机上。

按照美方的说法,这又是他们不断渲染的,中国在“国际上日益强硬,对地区环境造成威胁”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并不是,这其实是美西方近年来恶意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惯常操作。

近些年来,美军机频频抵近中国南海区域进行非法侦察活动。针对美方的蓄意挑衅行为,中方除了义正词严的谴责以外,也会在第一时间对闯入我方领空的美军机予以坚决驱离。按理说,在遭遇中方合法的反制驱离后,美方作为过错方理应适当收敛,然而,美方却往往恶人先告状,倒打一耙,指责中国。

就拿美方炒作的这次南海遭遇来说,据观察者网12月30日报道,事实上,此次美方派出的军机并不只是其提到的RC-135侦察机这一架,还有3架P-8A反潜巡逻机以及1架E-3G预警机,这5架飞机分别从日本和菲律宾的美军基地起飞,一北一南对中方的南海以及台海区域进行非法侦察。鉴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空中力量对其全程跟踪监视。从美方提供的视频来看,解放军的歼-11战机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其身姿矫健优美,机身运行相当平稳,至于美方所谓的“不安全”动作,说的就是两处细节。首先,歼-11战机在靠近美军机的过程中,两机机翼仅隔着约10英尺的距离,也就是三米左右。其次,歼-11战机在切换至美军机前方航行时,美军机的机头与歼-11战机的实际距离在20英尺以内,也就是不到6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必须指出的是,美方的措辞是存在漏洞的,而且是在颠倒是非。12月31日晚间,解放军南部战区也首次公开事件视频,21日是美军机蓄意改变飞行姿态、危险抵近解放军战机。据“南部战区”12月31日消息,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也就此事回答了记者提问。中方专门回应了此次中美的迎头相遇事件,中方指出,当天美方1架RC-135型机在中国华南沿海、海南西沙群岛当面蓄意抵近侦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空中力量对其全程跟踪监视。美机不顾中方多次警告,突然改变飞行姿态对中方跟监飞机向左挤压、做出危险接近。视频证据和我们的官方回应,是对美军此前单方面指责中国战机“危险贴近美侦察机”的有力回击,也可以说是对美军恶人先告状的公开打脸。

从中方的回应可以看出,这次近距离接触,是美方挑衅在先,解放军挂弹驱离明显是在向美军机警告。实际上,美军机应该在歼-11战机发出驱离警告的第一时间离开该区域,然而,美军执意停留,并没有把中方的警告当回事,随后我方携带4枚空空导弹的歼-11战机才被迫采取紧急靠近的方式,逼迫美军机迅速离开,而这一情景也彰显了中国空军捍卫祖国领空的坚强气魄。

值得一提的是,美方此次“恶人先告状”距离南海遭遇相距时间已超过一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两点细节,其一,美方在此次行动中不仅没捞到好处,还被解放军的驱离搞得相当狼狈,指责解放军的“不专业”就是在宣泄心中的不满。其二,美方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视频,延后一周才发,显然也是不敢真的现在就将问题搞大,让南海局势升温,而选择当前这一时机,很符合美方在南海问题上步步蚕食、找茬碰瓷,轻车熟路抹黑中国的一贯伎俩。

实际上,近年来,美国舰机在南海地区的抵近侦察非常密集。根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平台(SCSPI)最近公布的数据,2022年1月到11月,美国大型侦察机赴南海侦察近600架次,12月的飞行数据尚未公布,但可想而知,美军仍是南海最大的不稳定因素。频繁的抵近侦察迫使中方必须跟踪监视,而当美军舰机接近中国和海南的领水和领空;美军进入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12海里内搞所谓“航行自由行动”等等情形发生时,就会引发我军的强势驱离,而这加大了中美在南海擦枪走火的风险。西方媒体炒作的,这次遭遇是南海撞机后,最危险交锋并非刻意夸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美方其实也是担忧的,希望和中方加强有关方面的沟通,尽早恢复此前暂停的3项中美两军的对话机制,以此避免因近距离的军事接触而引发不可控的事故。显而易见,美方想要改变现状,就得拿出诚意来,正如中方的回应一样:美方不能既寻求与中方全面恢复对话交流,同时又不断损害中方利益,更不能颠倒原委,将取消两军部分交流的责任甩给中方,天下没有这个道理。

可以预见的是,美方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原有的战略意图,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美方的图谋一直都没停歇。此次遭到我解放军驱离的RC-135系列主要负责进行电子侦察,通过刺探电磁信号,进行通信信号情报侦察和雷达信号侦察。这样美军就能够获取潜艇人员与地面指挥中 心的通信,或者其他平台的通信信息,并且掌握对方雷达情报网的部署,然后在战时可以迅速对对手的雷达和潜艇等目标进行电子干扰。所以2023年,中美在南海的这类互动模式可能还会多次出现,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高度警惕。2023年中美在南海擦枪走火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