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历史故事,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你想去哪里工作?”“我想去华东军政大学任职”

1950年粟裕的哥哥粟沛来到了南京,兄弟两人时隔25年再见面,自粟裕离开家乡投身革命以来,家里面一直都是粟沛在料理。

粟沛多年来也在家乡努力参加革命活动,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当时粟沛希望弟弟能够为自己安排一份在华东军政大学的工作,粟裕听完之后摇了摇头拒绝了哥哥,之后粟沛回到了家乡工作。

两年后粟沛因故被捕判刑,下放到了农场进行改造,最终积劳成疾因病去世。

为何粟裕会拒绝哥哥的请求?粟沛回到家乡之后又为何会被判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4年,正在家乡学堂读书的粟裕向自己的父亲提了一个请求,他想前往常德第二师范学校读书。

但是父亲粟嘉会听完之后却感到十分为难,早年间由于土匪的猖獗,家里面早已经一贫如洗了,现在能够让粟裕两兄弟都读上书已经很不容易。

家道中落的粟嘉会陷入了苦恼,家中的钱只够一个孩子继续读书,粟裕去了的话粟沛又该怎么去面对呢?

看到这里粟裕的哥哥粟沛十分理解父亲,他决定放弃求学的机会,让弟弟粟裕去读书,自己则早点出来打工帮补家用。

在大哥的支持下,粟裕得到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之后就开始前往常德读书,由此也开始了一段传奇的革命生涯。

来到学校之后,粟裕就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多次参加各种爱国运动,还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粟沛则和弟弟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革命道路,他在国民大革命的号召下,选择加入了国民党,并开始为北伐事业做贡献。

期间粟沛多次在家乡宣传革命思想,号召同乡的青年加入北伐的队伍当中,然而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下,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5年11月,国民党开始全面反共,大肆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常德第二师范学校也开始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抗争,粟裕也加入到了反抗的行列当中,只是缺乏群众基础的学生最终未能成功。

次年湖南就爆发了浩大的农民运动,此时的粟沛虽然还是国民党人,但是却选择了站在人民的一方,多次进行演讲为百姓争取利益。

兄弟两人虽然不在一起,但是通过为人民发声的方式,他们在精神上心有灵犀。

1927年粟沛由于多次在当地进行宣传活动,获得了群众的支持,被选为了当地农协筹委会的主任。

身上多了一份责任的粟沛更加努力的为人民发声,经常在百姓之间游走,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呼声,于是粟沛的名声也开始逐渐传播开来。

同年5月,粟沛在一次联席会议上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会上粟沛遇到了共产党人李慰农和夏雪池。

两人此前就了解粟沛在家乡的事迹,知道他心系人民群众,是一个革命的好苗子,因此他们希望粟沛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

粟沛此前也听说过我党的作风,是一个亲民、代表群众利益的优秀党派,这和粟沛的理想不谋而合。

于是粟沛没有过多的思考,直接就答应二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只是粟沛最终未能如愿,直到他去世的时候都还没能够加入我党。

因为会议开始不久之后,马日事变爆发,湖南的党组织遭到严重影响。粟沛因此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系,最终没能够顺利入党。

由于此前和我党的接触,粟沛为了躲避祸害只能够背井离乡,另一边的粟裕则参加了革命。

国民党反动派得知兄弟二人都与我党有联系,于是就来到粟嘉会家中询问情况,粟嘉会同样为了避祸离开了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两个儿子都不在自己的身边,粟嘉会终日生活在惶恐之中,他担心大儿子会被逮捕,也担心多年没回家的二儿子生死未卜。

最终粟嘉会在忧虑中离开了人世,享年43岁,粟裕自离开家乡后一直没能见到父亲,这也成了他终生的遗憾。

兄弟手足情深

粟沛对弟弟有着很深的感情,除了将读书的机会让给粟裕以外,他还曾经帮过粟裕一次。

在1925年的时候,在常德求学的粟裕曾经回过家里一趟,当时父亲担心粟裕在外面危险,打算为他介绍一桩婚事,希望用这样的方式留住粟裕。

然而粟裕并不喜欢包办婚姻,他在学校接触了新思想,心中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为此粟裕通过绝食的方式反抗父亲,但是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粟沛就给弟弟出了个主意,先假装答应父亲,等出去了就不受限制了。

于是粟裕就按照哥哥的说法,表示先完成学业再回来结婚,父亲也做出了让步。

等粟裕回到学校之后,就表示自己不会回去结婚,此举将粟嘉会气的火冒三丈,父子二人也由此产生了隔阂,直到粟嘉会去世父子二人都没有再见过面。

之后兄弟二人就走上了不同的革命道路,多年来都没有联系,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粟沛才再次回到家乡。

此时他也和弟弟粟裕通上了电话,得知粟裕已经加入了新四军,现在过得很好之后粟沛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此后粟裕经常会给哥哥寄去一些进步书籍,让哥哥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粟裕也希望哥哥能够好好学习,为抗战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粟沛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在家乡开始进行宣传工作,号召当地的地主富商为抗战出力,筹集到了很大一笔资金支援前线。

期间粟沛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行了多次的演讲活动,号召青年加入抗战的队伍保家卫国。

出色的表现让他获得了政府的赏识,粟沛顺利担任了当地的财政局长,同时还创办了两所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粟沛还是国民党人,但是一直用自己的行动支援抗战事业,只是在皖南事变爆发之后,粟沛再一次陷入了困难。

当时兄弟两人为了保密只能够进行秘密联系,但是还是被国民党当局发现了两人的联系,因此撤销了粟沛的一切职务。

粟沛对此也并不担心,他依旧用自己的行动在为当地百姓做实事,支援抗战事业。

抗战胜利之后,粟沛被当地百姓推举为县参议会的副参议长,百姓们在粟沛的带领下过上了好的生活,粟沛也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

然而由于弟弟粟裕在我军军中担任要职,哥哥粟沛因此遭到了国民党内部的打压,经常在各种场合排挤粟沛。

之后当地的县长和党部书记更是检举粟沛,打算一举打倒粟沛,迫于压力的影响,粟沛只能够离开家乡去外地任职。

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国民党的败局已定,长江以北再也没有大型的战事了。

之后就是百万雄师过大江,攻占南京总统府,全中国得到了解放。

在渡江战役开始之前,陈老总曾经建议粟裕回老家看一看。

粟裕心里也很想回去,自投身革命以来,粟裕已经20多年没有回家了。但是眼下大战在即,中国还没有完全解放,粟裕心里面放不下革命事业,他打算等战争结束之后再回家。

之后粟裕就挥师南下,解放了东南地区的大部分区域。

1949年10月,粟裕的家乡会同县顺利解放,粟沛作为粟裕将军的家人,也得到了解放军的照顾。

之后粟沛和母亲来到了县城生活,可当时会同县还有这很多的土匪和国军残部,为了降低影响,粟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劝服了几支势力,为社会的稳定和革命事业再次做出贡献。

此时革命基本宣告胜利,陈老总就打算让粟裕和家人团聚,之后就将粟沛和粟裕的母亲都接到了南京。

出发之前当地政府还设宴款待了粟沛一家人,经过了半个月的路程,粟沛和母亲一起来到了南京,粟裕也时隔25年再次和家人团聚。

粟裕拒绝哥哥请求

粟沛来到南京之后,很快就见到了弟弟,粟裕时隔25年再次与家人团聚,心里面十分激动。

只是粟裕的父亲和姐姐都已经不在人世,没能见到这两位亲人,粟裕的心理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当时全国刚刚解放,粟裕手上有着众多的工作,不过为了和家人团聚,粟裕还是想办法抽出时间陪家人。

粟裕和哥哥聊了以前的往事,平时让工作人员带着亲人出去游玩,粟裕用这样的方式弥补了多年来对家人缺少的陪伴。

有一次粟沛在和粟裕吃晚饭的时候,向弟弟粟裕提出了一个请求,由于当年没有进入学堂,粟沛表示自己希望能够进入学校工作。

粟裕问哥哥想去哪里工作,粟沛说:“我想去华东军政大学任职。”

听到这里粟裕的脸色瞬间拉了下来,因为华东军政大学是著名的革命学校,哥哥粟沛的身份过于敏感了。

当年粟沛曾经在国民党内任职,是国民党的一员,之后虽然获得推荐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加入我党。

因此一直以来,粟沛的身份都是国民党员,由于身份的原因,想要进入华东军政大学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这所大学一直以来就是共产主义氛围浓厚的学校,粟沛曾经的身份并不符合这里的要求,对他的工作也不利。

而且粟裕历来都是公私分明,他并不愿意用自己的权力为家里人获得便利,即便是自己的亲哥他也不愿这样做。

对此粟裕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推荐哥哥前往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因为里面大部分学生都是曾经的国民党旧部,相对更加适合粟沛。

粟沛知道自己的弟弟原则性很强,他也没有再继续坚持,于是告诉粟裕自己打算回到老家工作,不用麻烦粟裕了。

之后粟沛在家乡努力工作,获得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加上此前粟沛在家乡做出的贡献,很快他就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并且来到一所中学担任副校长。

此后粟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为当地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价值,然而过了2年之后,粟沛再一次遭到了打击。

当时学校里面有一位女教师,平时经常会揭发身边的人,因为男老师被她揭发陷害,而且牵涉到的人数众多。

男老师为了脱身,将粟沛也牵扯了进来,他曾经是国民党人的身份也因此遭到了质疑。

一开始男老师没想过陷害粟沛,只是觉得他的弟弟是粟裕,应该会为这件事情出一份力。由于粟沛和这名男老师的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很快就受到了牵连。

粟沛遭到牵连之后,粟裕也知道此事,但是他不方便干涉这样的事情,他选择相信组织。最终粟沛没能够躲过这次灾祸,被判处了四年的刑期,之后还被送到了农场进行改造。

1954年粟沛积劳成疾,在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打击下,年仅51岁的粟沛因病去世。

结语:

粟沛的一生遭遇了许多的磨难,虽然他加入了国民党,但是一直都为当地的百姓尽心尽力,在解放的时候还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粟沛一直都很向往我党,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加入实属可惜,最终还因为这个身份遭到冤枉,更是令人叹息。

粟裕没有选择帮助哥哥,更多是出于大公无私的心态,在他的身上闪耀着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

其实除了粟裕以外,毛主席和朱老总都曾经遇到这类事情,无一例外他们都选择了公私分明,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