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949年之间,民国许多知识分子随国府南迁至台或去南国香港或远走海外。

从现在来看,这种选择的意义非常深远,在江南和中原积聚了上千年的汉文化开始向世界分流,也使中国文化传统与民主自由理念去衔接。而今天,港台仍然是大中华区中传统文化继承最好也最完善的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49年的历史关口,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代表了自由民主价值的胡适、傅斯年、赵元任等人以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钱穆、牟宗三、徐复观等人。

而钱穆,这个“中国的士”,在代表传统知识分子中最有传奇也最为争议,结局也最好。

钱穆一生,始终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终生为传统文化辩护,大智而不群,也为各种文化势力所不容,即使时局困顿,也“未曾降志辱身”。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校长金耀基说:

宾四先生的一生,承担是沉重的,在文化倾圮、国魂飘失的历史时刻,他写书着文有一股对抗时流的大力量在心中鼓动。他真有一份为往圣继绝学的气魄。

在1949年,毛泽东发表新年贺词。这时的钱钟书的伯父钱基成先生劝钱穆留下来,钱穆问钱基成先生:君治古文辞,看渡江文告,可有无大度包容之气象?钱基成先生则沉默不语。

一生视中国传统文化为生命的钱穆,在以批判和消灭传统文化的外来思想即将来临之际,决定离开大陆,去往殖民地的香港。

在香港,钱穆创办新亚书院,前期条件困苦,钱穆几度游说台湾,蒋介石也曾帮助钱穆渡过难关,后来在美国燕京-哈佛学社的帮助下,新亚书院条件才得以好转。而这时另外两个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最高成就的知识分子、新儒家的二位宗师唐君毅、牟宗三也来香港新亚书院开坛讲学,新亚书院得以快速发展。

而香港政府感于钱穆、牟宗三在殖民地香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几次颁奖钱穆,后来在港英政府的推动下,新亚书院与崇基书院合并,成立香港中文大学,钱穆担任首任校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陆对漂泊海外的知名人士展开统战工作,包括在香港的钱穆,周恩来授命钱穆先生的老师吕思勉和钱家子侄钱伟长给钱穆写信,劝他回到大陆,但被钱穆拒绝。钱穆在给老师吕思勉的回信中写道:

回来虽无刀镬之弄,但须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看到冯友兰、朱光潜两位教授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中无数次检讨,对自己完全否定,极尽侮辱之能事。那样做如同行尸走肉,丧失了人的尊严,这是学生万万做不到的。

学生对中国文化薄有所窥,但不愿违背自己的主张。愿效法明末朱舜水流寓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也很希望在南国传播中国文化之一脉。

在这封给老师的回信中,钱穆表示拒回大陆,他愿意继续留守香港,在殖民地香港继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钱穆希望能效仿明朝末年大知识分子朱舜水为保存中华文化,而选择流亡日本,在扶桑讲学,继续传播中华文化。当时朱舜水东渡扶桑,震动日本朝野,而深知中华文化价值的日本,给予了朱舜水极大的礼遇。

后来,钱穆在蒋氏父子的邀请下去了台湾。钱穆一生著抱守书斋,晚年依然传道授业,他对夫人胡美琪女士说:我把书都写好放在那里,将来一定有用。

钱穆的得意弟子余英时与钱穆夫妇

1986年,钱穆结束杏坛,一生弟子无数。在最后一课上,他对学生说:

不要忘记中国;

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

1990年8月30日,钱穆去世,享年96岁。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