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品牌如何规避风险

1、告别唯流量论,合作之前做好背调

选择代言人进行营销宣传虽然其传播周期只是一时,但对于品牌的影响却是长远存在的。

因此,品牌在选择代言之前不仅要告别唯流量论的偏差认知,更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应该提前做好充分的背调工作,知晓KOL是否存在敏感新闻,若有就需谨慎对待。

与此同时,品牌还要要注重防范代言人未来的负面新闻风险,代言人自身的负面或敏感新闻被媒体曝光得越多,被代言的公司商业价值就容易受损,甚至适得其反。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会给自己塑造"人设”一样,品牌在进行营销宣传时也理应有自己的“人设”。

具体到代言人的选择层面,品牌除了要衡量代言人是否真的有流量和热度外,更应该优先考虑其是否与品牌的风格和调性拥有一定契合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营销效果,引起越高的传播效应,反之则风险只会更大。

3、品牌要有风险分散意识,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

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品牌可以选择多个代言人形成矩阵,尽可能的去降低因为其中一个代言人出现负面事件对品牌带来的负面的影响。

正如许多品牌开始以挚友、大使、代言人等头衔来给代言人做身份等级区分那样,这样做不但可以避免品牌与代言人的过度捆绑,更能通过不同代言人去圈定不同粉丝群体,从而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

02

笔者认为,当面对舆论危机时,品牌除了牢记承担责任、真诚沟通、速度第一、系统运行、权威证实五大危机公关原则外,其快速找到翻车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颇为重要。

1、面对负面信息,品牌应该快速反应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多点开花,负面舆情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传播和发酵也变的越来越快,这也要求品牌在进行危机公关时必须要抓住黄金时间。

通常来说,当负面舆情发生后,品牌最好在两个小时内作出相应的声明和公告,这样的快速回应也能够代表企业对事件的重视程度,有助于缓解消费者及大众的负面情绪。随后,品牌再根据事件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回应方式,为更加详细和具体的解决方案争取一定的处理时间。

2、安抚比解释更有效

进行公关危机时,品牌针对事情本身的处理会比解释错误原因更为行之有效,因为群众运动的一大特征就是群众的非理性,衍生的流言蜚语也一般都是这么产生的。

所以,尝试通过理性的分析、解释去说明事件责任和因果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并且,解释往往会引来更大的情绪反弹,而在大众的心理中,解释往往等于狡辩,招致更多的黑料。

3、积极看待负面评论

去年3月,内外因为邀请曾经公开支持代孕、疫情期间发表辱华言论的KOL @你好_竹子作为代言人而被网友怒喷,而内外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舆情时的处理方式竟是粗暴地删除网友的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通过删评让人们闭嘴的行为不仅过于偏激,其方式在事件已被实锤的情况下也更像是一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行为,其结果只能继续败坏内外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品牌好感度,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负面印象。

其实,品牌应从积极一面去看待负面评论,将评论区作为消费者的出气筒,当做自己的耻辱柱,坦然接受来自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改正,唯有这样才能挽回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