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属于乐坛常识的重点已然不用再强调,比如,周深的演唱能力极为突出。再比如,周深演唱的影视歌曲必定精彩。所以当看到周深演唱电视剧《风起西州》主题曲《风起流年》时,我的自然反应即是,又一首经典影视歌曲诞生了。

值得提及的是,这惯性可靠里同时还透露着另外一个重点:连番影视歌曲并没有耗尽周深的表现力,反而是激发了其作为歌手的丰富多变,每首歌曲都有着独到特质。最直观的比较就是“风起”系列前后两首歌曲的差异,此前《风起霓裳》中周深就演唱了歌曲《明月传说》,较之此次的《风起流年》,是两种不同的意境和感觉。

《明月传说》空灵旷远中显露着梦幻缥缈,而《风起流年》是恢弘绵长里散发着古风气韵。从这个角度来讲,“风起”系列的影视歌曲见证了周深在影视OST领域中不仅高产并且精钻的表现。

当然,我们听者总是偏好关注演唱者,但其实具体到今次的歌曲《风起流年》,可供探讨的并不止演唱这一环节。作为影视音乐作品,它实质上具备各维度的高水准。

古与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先从创作讲起。影视歌曲通常都属于是命题作文,这就决定了作品首先要在创作环节完成与剧作的呼应。歌曲《风起流年》由苏苦作词,卜一格作曲,两位的创作既呼应了主题而且成功实现了古今交融的效果。我是说《风起流年》这首歌曲,它并没有拘泥在对于古风古韵的刻板体现,在此基础之上,它还积极地与当下产生关联。

古典美联结着现代美。

作曲上,有着明确的东方特色,但同时又不乏现代听感。你所熟悉的东方旋律在这里就有极致呈示,旋律线条铺陈既如“风起”般轻柔又如“流年”般惆怅,在充分的流动状态里展现出变化万千的不确定性。这样的旋律自然会即刻触发各类古腔古调的反馈,而在这过程中,却丝毫不缺乏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听感。《风起流年》中有标准流行质感,特别是紧扣抒情歌曲要义。因此,它可以完满进入到这个时代的语境里,通过音乐叙事直观激发我们听者的情感共鸣。

苏苦的作词亦是如此。“慢将诗意书从前/匆匆老去那些年”,“长亭外小桥边/明月下别窗前”,“花凋谢碧生寒/青春逝去别少年”……歌词文本遵从诗意格律,具体措词又深谙白话写实的妙处。整体歌曲文字给我的感觉就是,在诗歌框架里道尽古今相通的人类情感。这样的文本表达,会具有诗词专有的韵律美和特有的留白意境美,同时,又能够巧妙地完成叙事,即向我们讲述一段“知音结美缘”的情感故事。从中文流行歌曲的角度来讲,我们向来注重歌词的分量,《风起流年》这首歌曲明显是在歌词层面打通了古今场景,完成了两个时空的对话和交流。

在听古风意味的歌曲时,我们或许惯常以揣摩的心理去体味,而在《风起流年》里,古与今是套叠的,不再需要刻意地进行猜测,只需要按照我们最为熟悉的方式去解读感悟即可。

力与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的良好用意通过周深演唱具象化传达给了我们。在《风起流年》里,除却我们津津乐道的“优美”“隽永”这类笼统听感,周深演唱中的具体特点同步得到体现。

就演唱风格来讲,歌手大致可以划分为“强悍型”和“内敛型”,常规理解中周深会属于后者。原因在于其克制的人声输出,以及,从不浮夸的声乐技艺。这决定了他的演唱是富有赏听价值的,正如《风起流年》中,可以说是从头至尾的声音享受,听他娓娓道来,听他深情款款。

必须讲明的是,虽然内敛,但身为优秀演唱者的周深是名副其实的技术派。人声中的压缩感和支撑感充沛,在此基底之上利用共鸣腔的调用来制造音色变化的技术实属顶尖。在《风起流年》里,就有通过高位置共鸣而形成的明亮且穿透力极强的声音。这般人声有着绝美色彩感,而正是这种绝美将歌曲的意境表达到最尽,诸如“思沧海忆桑田/春秋又往送流年”这样岁月浓度极高的歌词,我个人认为只有依靠周深的人声表现才能够表达出其中的沧海起伏和春秋变幻。

这里的特别之处在于,周深人声里存在着着某种“矛盾感”。这说的是,其人声散发着柔美光辉,但又不丝毫不显得脆弱,相反,周深的声音里汇聚着力量。也就是有着力与柔的完美结合。这股力量就是源自技术加成,是其压缩技术的作用。在我看来,谈论周深的演唱逻辑是势必要研究其技术成分的,因为他在歌曲里所展现出的所有表达思路和情绪动态都是清晰的技术支撑。

了解到演唱中力与柔的结合就能够更加到位地感悟《风起流年》。里面有着柔和的情感来往,是思念也是缠绵。此外,里面也有着坚毅的信念输出,是在沧海桑田中依旧抱有对“佳人美缘”的执着。直白讲,在周深的演唱中可以清楚感受到相信的力量。

《风起流年》的重要意义是再次向我们强调了周深演唱的特质。此外我想到的是,周深在歌曲中的演唱角色感同样讲究。不知各位是否意识到,这首歌曲的演唱表达有着强烈的“局外人”意味。不同于很多歌手倾向于以“我”的主视角来演绎,周深的角色明显是保持距离的,好似带领我们从现代人的位置来观察上古的人与事。这就决定了,他的演唱中时刻透露着冷静甚至是理性,而没有过度的主观性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风起流年》听来会如此超脱空灵。周深更多是以诉说者的身份在向听者讲述一段或凄美或伤感的故事。这种处理的优长在于,能够给予听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并且不至于因为盲目主观而破坏了歌曲原本的深意。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声音具备壮丽的仪式感和穿越时空的震撼感。

恰如在《风起流年》里,我们既听见了个体人物的情感纠葛,也听出了时代的兴衰更迭。

归根结底,周深在《风起流年》里的演唱是纯粹且真诚的,他将力与柔的奇妙融合展示,并且以极致却无比克制的人声传达给我们震撼和艳美。

声与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首影视歌曲究竟可以做到怎样的程度?《风起流年》给出了参考答案。基准线是阐明剧作的故事梗概,同时它本身也达到了独立艺术作品的高度。

就阐明故事来讲,在《风起流年》里我们感知到了《风起西州》的大致故事走向,里面有主人公库狄琉璃与裴行俭琴瑟和鸣的热烈感情,进而也可以联想到有两人感情线主导下的缤纷世事。由主题曲可推测,将要播出的剧集应当就会按照类似方式的展开。

能够形象地呼应剧作,关键在于《风起流年》以声呈画的立意。一方面,歌曲的创作有意识追求画面感。旋律叙事尽显抒情特质,轻描淡写般的素描出故事发生时的时代景况,以及人物的内在心境。此外歌词文本中频繁利用动词制造画面,以歌曲标题中的“起”字为代表,仅此就营造出“风起云涌”式的曲折感,歌词中诸如“执笔话思念”,“写得红梅艳”,“将诗意书从前”,“匆匆老去”此类,均是围绕着关键动词制造画面和情节。

歌词与旋律的配合,是动与静的交互,而周深的演唱正是将这般特色诠释出来,在他平静的声音里总能听出深藏的涌动。这是情绪的起伏,也是世事的无常变幻。

在以声呈画方面,另外的关键就是制作。段炼与刘卓两位制作人为《风起流年》设计的抒情叙事结构,是流行与传统互动,古韵与现代共融,这是互相增益最佳状态。在东方音乐讲求留白的主导思想下,编曲编排以极简风格让多元音乐元素恰如其分地出现在精妙位置,流行、古典、民乐等等丰富元素的汇聚丝毫不显繁复。琵琶清脆,古筝婉约,箫声悠长,适时出现的弦乐则铺垫出厚重,每一种乐音都奏出激发无限想象空间的画面。此刻,周深的人声就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每一种声音里的画面连接成连贯剧情。

对于歌曲《风起流年》,人声与音乐实现了交织,区别于通常的流行歌曲,这里的人声是完全进入到了整体音乐的氛围里,成为其中的构成部分。由此,歌曲听来没有厚此薄彼的失衡感,这必然也是有利于塑造完整画面和情节。

总结而言,在流行与传统互动,古韵与现代共融方面完成得非常成功的《风起流年》自身本就拥有强烈的独立艺术性。聆听歌曲,既可以欣赏周深出众的演唱技艺,还可以感受充满设计感的音乐所促成的身临其境感,当然也可以关联到剧集的故事发展。总之,《风起流年》带来的是多重听觉体验,以及声画同步的立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