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晶圆代工的“一哥”,台积电前往美国建厂备受关注。

近日,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举行了第一批机器进场仪式,现场可谓明星云集:美国众多高管、众多巨头企业领袖,如苹果CEO库克、AMD的苏姿丰,英伟达的黄仁勋、ASML高管、东京电子半导体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台积电此次在美国的400亿元投资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这是台积电有史以来海外最大的投资工厂,也是美国这么多年以来最大的海外企业投资。

台积电美国厂面临严峻问题

目前台积电在美国工厂的进度逐步在推进,但是对于台积电而言,却面临着不少还未能完善解决的问题。有报道指出,在上个月,台积电致函美国方面,表达面临建设成本和计划的不确定性,并称在美国建厂真正的障碍在于较高的建设及营运成本。

此外,除了初期的土建和固定资产投资高昂之外,人也是台积电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尽管晶圆厂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人力成本仍旧占 15% 左右,而美国工程师的平均薪酬接近中国台湾的两倍。一座 12 英寸晶圆厂大约需要 1000 至 1500 名员工,且由于机台不能停,工程师往往要 24 小时三班倒、随时被传唤,甚至要承担搬运晶圆片的体力活,这些都是工会文化盛行、更向往硅谷工作氛围的美国人难以接受的。

事实上,张忠谋一直很清楚在美国建厂不是一个好选择,要知道大约 25 年前,台积电就曾经在美国俄勒冈州建造一座 8 英寸晶圆厂,后者因成本过高、招人困难被张忠谋形容为一场噩梦。

值得一提的是现年91岁的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2022年4月在一场访谈中直言,台积电在俄勒冈州的八寸晶圆厂,有25年的数据足以证明,美国想要扩大其本土半导体生产不切实际,因为制造同样产品,美国的成本“比在台湾生产高出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气传至半导体

就是这么大的一个典礼,作为主角的张忠谋却语出惊人,他公开表示:随着当前形势的不断变化,全球芯片半导体已经彻底改变,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已经死亡。

张忠谋为什么会在这么开心的场合发表这样的言论?

2022年对半导体行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通胀给众多行业带来寒气,芯片作为信息时代支柱性产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据台媒DigiTimes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为了避免因订单减少和通胀影响收入,台积电明年将晶圆代工报价提高6%,2023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可能会季减15%。这一传言并不令人意外,此前在财季电话会议上,台积电CEO魏哲家坦言第一季度订单将放缓,台积电已相应减少资本支出。

台积电一直以来都不想参与到中美竞争中,只想安静的赚钱。然而,老美非但没有给他机会,反而一再强迫他站队。甚至迫使台积电断供华为,并要求他交出相关核心数据。

结果,台积电失去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对张忠谋或台积电本身都不是一件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断供华为后,台积电几乎放弃了整个中国市场,营收占比也从原来的25%滑落至不足10%。很快就尝到了“苦头”,先是申请涨价遭到苹果、英伟达等美企的强硬拒绝,后由于半导体市场不景气,被苹果、高通等客户多次砍单。

著名经济学家曾说过:退出中国市场等于退出世界500强。台积电作为今天晶圆代工厂的“一哥”,拿下了全球一大半以上的份额,这背后都是建立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基础上。但随着老美不断修改规则,不断拉帮结派,甚至强制性要求台积电站队。在诸多因素之下,台积电未来的路确实不明朗。

台积电此次在美国扩建的只是一些先进制程但不成熟的生产线。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最后到台积电手里并不会有多少。况且今天老美也在大力扶持本土的芯片制造厂商英特尔,相信用不了多久,英特尔就会突破7nm工艺制程的芯片制造,到那个时候台积电是否会像今天那样“备受眷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