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撰文|魏英杰

这两天,杭州这边阳性的多了起来。

早在北京、重庆等地掀起感染高潮的时候,我就在观察浙江这边的动静。上个礼拜还有些波澜不惊的,各个群聊的都是外地的情况。但这两天,情况明显不一样。一个“迹象”是家长群里,小孩子阳的多了,有些学校开始上网课了;另一个是,身边的朋友报“阳”的逐渐多了起来。

周六到朋友家,在一桌吃饭说说笑笑。回家后,朋友说,他老婆测试出来“两条杠”了,阳了。周四他们和人家吃饭,一桌子只有一个人没阳。所以,现在我其实也在等“阳”之中。顿时觉得,喉咙有点“紧”(张)。而我老婆干脆在家也把口罩戴了起来,她说感觉有点酸痛,怕传给家里老人。

公司的小伙伴们,有几个要么是室友阳了,要么是身边的人阳了,有一个直接“中招”。看这样子,这周能否维持正常上班都有点悬。

这东西传播速度还真是快,一下子就起来了。当然,这仍然是在意料之中。放开了,迟早会有这么一个过程的。

没想到的是,退烧药、检测盒这些基本保障出现短缺。网上渠道基本都卖光了。在外卖平台买退烧药,默认是“暂停营业”,可能是真的没了,也可能是防止跨地区抢购。

这个现象本不应该发生。可见,放开是事起仓促。以国内退烧药的生产能力,恢复和保供应该要不了多长时间。只是这阶段阳了又没有及时准备退烧药的患者,可能会吃点苦头。

还让人没想到的是,网上出现了一大批人骂防疫措施放开的,把矛头对准当初呼吁放开的人。支持放开的人,被他们骂为“躺匪”,极尽侮辱。

这气氛真是有点奇怪。

经历了三年封控,难道还有人发自内心地觉得继续采取严厉封控措施才好?难道封控期间,许多人因此而失去生计,许多患者因此而失去及时救治,还有许多人遭遇过这样那样的基层暴力执法,这一切都被遗忘了?

骂放开管制的人,有些人可能是出于担忧,还有些人则是出于“流量”考量,什么有流量就炮制什么观点。最搞笑的就是,网上突然出现一波文字一模一样的“死爹”文。这种就是典型的纯粹为流量而生产的流水线小作文。

我理解有些人的各种担忧,但那些骂支持开放者是“躺匪”的人,恐怕才是真正不关心个人命运和社会疾苦的货色。如果在封控阶段,他们为普通人疾呼过,就不可能是现在这种腔调。

我想说的是,在疫情暴发后的一段时间内,采取必要的封控措施是对的。事实证明,在病毒致命性强的那个阶段,如果一下子放开,是会死很多人的。而到了病毒的毒性减弱,对生命威胁不大的时候,自然是要切换抗疫模式,回到正常轨道。

早期封控管理是尊重科学,现在放开管制,也是尊重科学。事实上,我们是放开得晚了,而不是早了。

比较精准的节点,应该是今年4月份,上海暴发大规模疫情的阶段。那时已有研究结果,奥密克戎的毒性和致命程度已经大为降低。如果那时候放开封控措施,上海和国内其他地区就可能少受一些“苦”,提前恢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

当然,那时候放开可能也跟现在一样,在医药和治疗保障上会出现暂时短缺。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而不是该不该放开的问题。或者说,尽管放开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都是需要在放开的前提下解决的问题。

现在,一些地方也已经开始反应过来了。比如常州等地开始免费发抗疫药品(包括布洛芬、美林等退烧药),还有苏州把部分核酸采样屋改成了发热诊疗站。这些做法说明,放开不等于“躺平”,各地政府部门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尤其是,那些还没有迎来疫情大规模暴发的城市,要抓紧储备常用药,加快ICU等设施的建设和转换,同时要做好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不要再让医护人员流汗又流泪了。

批评各地在放开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是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疫情应对,而不是质疑放开的政策本身。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尽可能减少病毒的冲击,保护个人生命安全。那些骂“躺匪”的人,要的是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